心理学期末试题答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0071434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期末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学期末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学期末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期末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期末试题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 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2、注意的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者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视了其余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3、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是一个人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组织知识。4、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表象是一种信息,这种信息是对来自外面的信息的转化

2、。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心理测量的基本要求。 答:基本要求有:(一)信度。(1)再测信度。(2)评分者信度。(3)内部一致性信度。(二)效度。(1)内容效度。(2)构想效度。(3)预测效度。(三)测验的标准化。2、 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答:(一)独特性。个体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后天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存在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我们经常所说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二)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那些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正如我们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质一旦稳定下来,

3、要改变是较为困难的事,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的一致性。(三)统合性。人是极其复杂的,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性、多层次的特点。人格的组合千变万化并非死水一潭。各种人格结构的组合千变万化,因而使人格表现得色彩纷呈。在每个人的人格世界里,各种特征并非简单的堆积,而是如同宇宙世界一样,依据一定的内容、秩序与规则有机组合起来的动力系统。人格的有机结构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人们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出现各种心理冲突,导致“人格分裂”。(四)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正如人们常说的“性格就是命运”。人格决定了一

4、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们常常使用人格特征解释某人的言行及事件的原因。面对挫折与失败,有志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失败的废墟上重建人生的辉煌;而怯懦的人一蹶不振,失却了奋斗的目标。当人格功能发挥正常时,表现为健康而有力,支配着人的生活与成败;当人格功能失调时,就会表现出懦弱、无力、失控甚至变态。3、 动机的分类。 答:动机的分类:(一)生理动机与社会动机。根据需要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二)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三)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四)基本、刺激寻求和习得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将动机分为

5、基本动机、刺激寻求动机和习得性动机。4、现代的几种认知理论。答:现代的几种认知理论:(一)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的早期的一种动机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二)动机的归因理论。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三)自我功效论。(四)成就目标论。这个理论认为,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阐述现代特质理论? 答:1. 首要特质所谓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小说或戏剧的中心人物,往往被作者以夸张的笔法,

6、特别突显其首要特质。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2. 中心特质所谓中心特质(central trait),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中心特质。如林黛玉的清高、聪明、孤僻、抑郁、敏感等,都属于中心特质。3. 次要特质所谓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现出来。如有些人虽然喜欢高谈阔论,但在陌生人面前则沉默寡言。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 雷蒙德.卡特尔对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这16种人格特质

7、是: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卡特尔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16种特质,只是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三、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被称为“大五人格”。这五种人格特质是:情绪稳定性: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外向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开放性: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四、艾森克的

8、人格三因素模型 艾森克(Eysenck,1947-1967)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 (three factor model)。这三个因素是: 外倾性 (extraversion):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 神经质(neuroticism):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 精神质 (psychoticism),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 EPQ,1986)2、 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包括:(1)问题解决的策略;策略不同,问题解决的效率不同。(2)已有知识的数量和组织方式等;如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效率差异。(3)知识表征的方式;可能影响问题的解决。(4)心理定势;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5)功能固着;(6)动机;动机强度不同,影响大小也不同。(7)情绪;(8)人际关系;团体协助会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反之,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健康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