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讲解材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071194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 页数:319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讲解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19页
第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讲解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19页
第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讲解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19页
第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讲解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19页
第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讲解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讲解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讲解材料(3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一、督脉 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小腹内,出会阴,支脉入络脑。 体表:从会阴沿骶、腰、背、项正中上头顶,下前额,经鼻柱,止于上唇内。,腧穴 本经共28穴: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 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通腑消痔,宁神止痛。 主治:泄泻,便血,便秘,痔 疾,癫狂, 痫证,腰 脊、尾骶部疼痛。 应用:痔疮配二白、阴陵泉、上 巨虚;脱肛、痔疮配百会 (灸)。 操作: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 行刺入0.81寸

2、。不宜直 刺,以免伤及直肠。,长强,命门,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 陷中。 作用:益肾固精,调经止带。 主治:阳萎,遗精,遗尿,尿频,带下,月经不 调,泄泻,腰脊强痛,手足厥冷。 应用:阳痿,遗精,遗尿配肾俞、太溪; 五更泄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 肾虚腰痛配肾俞、三阴交; 腰扭伤痛配阿是穴、委中;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至阳,定位:在后正中线上,平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平肩胛下角。 作用:宽胸利气,健脾调中。 主治:黄疸、胸胁胀满等肝胆疾病;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 应用:配阳陵泉、日月治胁肋痛;配内关、三里治胃病。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大

3、椎,定位:在项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凹陷中。 作用:祛风清热,宣肺定喘。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 痫,头痛项强,腰背痛,腰脊强痛,风 疹。 应用:外感热病配曲池、合谷、风池、外关; 咳喘配肺俞、尺泽、丰隆; 痫证配照海、申脉、丰隆;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哑门,定位: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后发 际正中直上0.5寸。 功效:熄风通络,开窍醒神 主治:口舌疾患:音哑,舌缓不语,重舌失语。舌 骨肌麻痹,语言障碍。 头项疾患:头风头痛,项强不得回顾,脊强反 折。脑性瘫痪,脑膜炎。 神志疾患,癫疾。,【操作】 伏案正坐位或俯卧位,使头微前倾,项部放松

4、,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寸。针感为局部胀痛。深部刺及脊髓时,可有触电感向四肢放散。可灸。,风府,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寸,枕外隆 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作用:熄风止痛,开音醒脑。 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语、中 风。 应用:头痛配百会、太阳; 眩晕、中风先兆配水沟、中 冲、合谷;癫狂配昆仑;舌强不语配金津、玉 液、廉泉。 操作:向下颌方向缓缓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 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百会,定 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 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 效:升阳固脱、开窍宁神、清热熄风 主 治:头面部疾患:眩晕头痛、头胀、神经性头 痛, 高血压

5、、美尼尔氏综合症、脑供血不 足。 神志疾患:角弓反张、小儿惊痫、癫狂、痫证、癔 病、健忘、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证、 休克。 脏气下陷:脱肛、阴挺、泄泻、疝气、胃下垂、子 宫下垂。 应 用:配中脘、足三里、气海治疗中气 不足,胃下 垂。 操 作:正坐或卧位取穴。平刺. 寸,局部 酸胀,可灸。,定 位:仰靠坐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 1/3交点处。功 用:醒神开窍、通经活络 主 治:神志疾患:休克,昏厥,癔病,精神分裂 症,抽搐,小儿惊风。头面疾患:中风口噤,口眼歪斜,面肿唇动,鼻塞鼻 衄。鼻炎,龋齿痛,面神经炎,面神经痉 挛。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疾患:腰背强痛,闪挫腰痛。急性 腰扭伤。 操

6、 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切); 不灸。,水沟,督脉小结,1.经脉走向 起于胞中,出会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经项入络脑,上巅顶,下前额,经鼻柱,止于上唇系带。 起于长强,止于龈交,体表共28穴。 联系脏腑有肾、心。联系的器官有胞宫、生殖器、脑、鼻、咽、口唇、眼等。,2.取穴要点 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取长强; 第四、二腰椎棘突下取腰阳关、命门; 第七颈椎棘突下取大椎; 后发际正中直上半寸、一寸取哑门、风府; 两耳尖连线中点取百会; 人中沟上、中1/3交界取水沟。,3.主治要点 主治要点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4.操作要点 长强斜刺,与骶

7、骨平行; 命门、大椎向上斜刺; 哑门、风府直刺或向下斜刺,注意针刺方向和深度; 百会平刺 水沟向上斜刺。,二、任脉,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小腹 内,出会阴。 体表: 从会阴沿腹、胸、颈正中至口唇下。支脉环绕口唇,经面部入目眶下。,腧穴 本经共有24个腧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中极,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作用:益肾调经,通利膀胱。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 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 应用:遗尿配三阴交、肾俞;小便不利、尿潴留配

8、 委阳、膀胱俞;崩漏配子宫。(大成)。 操作:直刺11.5寸,针刺前须排空小便;尿潴留慎 针;孕妇慎针灸。,关元,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作用:培补元气,益肾调经。 主治:遗尿,尿频,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萎, 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 羸瘦。 应用:中风脱证配神阙隔盐灸;虚劳羸瘦配足三里、脾 俞、大肠俞;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配三阴交、 血海;阳萎、遗精配大赫、肾俞、次髎;泄痢不 止、五更泄(肾阳虚衰)配太溪、肾俞。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针灸。,气海,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作用:益气升阳,补肾调经。 主治:腹痛,泄泻,

9、便秘,痢疾,遗尿,疝气,遗 精,阳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虚脱,虚 劳羸瘦。 应用:脾虚腹痛、泄痢配足三里、脾俞、天枢、上巨 虚;月经不调配中极、带脉、肾俞、三阴交; 疝气配关元;(席弘赋)遗精配三阴交。 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针灸。,神阙,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作用:培元固本,开窍醒神。 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 应用:配足三里治疗肠鸣腹痛,配气海、阴陵泉 治疗泄泻不止。 操作:因消毒不便,故一般不针刺,多用艾条或 艾柱隔盐灸。,中脘,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法: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中点。 作用:和胃理气,通腑化滞。 主治:胃痛,呕吐,吞

10、酸,呃逆,腹胀,泄泻,黄 疸,癫狂。 应用:急性胃痛、呕吐配梁丘、内关;胃脘痛、吞 酸配胃俞、太冲、三阴交、公孙; 脘腹胀满 配气海、足三里、百会。 操作:直刺11.5寸。妊娠3个月后慎针灸。,膻中,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 间,两乳头连 线的中点。 作用:宽胸降气,宣肺通乳。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乳少, 呕吐,噎膈。 应用:咳喘配天突、肺俞、定喘; 呕吐、 呃逆、噎膈配膈俞、中脘、气海; 产后缺乳配乳根、少泽。 操作:平刺0.30.5寸。,天突,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作用:宣肺降气,利咽开音。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瘿 气,梅核气

11、,噎膈。 应用:暴喑、失语配廉泉、通里、照海;咳喘配 膻中、尺泽;咽喉肿痛配少商。,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1.5寸。本穴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血管。,廉泉,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 上缘凹陷处。 作用:开音利咽。 主治:舌下肿痛,舌纵流涎,舌强不语,暴喑, 喉痹,吞咽困难。 应用:舌下肿痛配中冲;(百症赋)舌强不 语配金津、玉液、风府。 操作:向舌根斜刺0.50.8寸。,承浆,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作用:疏风泻火,通利口齿。 主治:口歪,齿龈肿痛,流涎,暴喑,癫狂。 应用:口角歪斜配地仓、颊车;牙龈

12、肿痛配合 谷、内庭。 操作:斜刺0.30.5寸。,任脉小结,1.经脉走向 起于胞中,出会阴,向前循腹胸颈部正中上行至唇下,环唇分成两支入目眶。本经共有24个腧穴,起与会阴,止于承浆。 2.取穴要点 脐下4寸、3寸、1寸半取中极、关元、气海; 脐上4寸取中脘; 乳头连线中点取膻中; 胸骨上窝取天突; 舌骨上取廉泉; 颏唇沟正中取承浆。,3.主治要点 下腹部腧穴治下焦病:中极治膀胱病,关元、气海治肝、肾、大肠及妇科病,且治回阳救逆治虚证。 上腹部腧穴治中焦病:中脘治脾胃病。 胸部腧穴治上焦病:咳喘,胸痛,噎膈;膻中兼治乳病;天突兼利咽喉。 颈部颏部腧穴治局部疾病:廉泉治舌咽病;承浆治口腔病。,4.

13、操作要点 腹部腧穴妊娠禁针; 膻中平刺; 天突向胸骨后方斜刺; 廉泉向舌根斜刺。,三、手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返循胃口,上膈属肺。 体表:从胸前壁外上方,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端。支脉从腕后到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腧穴 本经共11个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中府,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 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凹陷处(云门)下1寸。 作用:泄胸中热,调理肺气。 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 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应用:治疗喉痹配合谷,风府。 治疗外感咳嗽配大椎,肺俞。 操

14、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 刺,以免伤及内脏,引起气胸。,尺泽,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法:仰掌,微屈肘,在肘横纹中可摸到肱二头肌腱,其桡侧凹陷处为穴。,作用:清肺降气,和肠舒筋。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 胀满,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应用: 肺系病咳嗽、气喘配肺俞。 咽喉肿痛配少商。 咯血配鱼际。 急症 吐泻配委中。(点刺放血) 外经病肘臂挛痛配曲池。 操作:直刺0.51.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孔最,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腕横纹上7寸处。 取法:尺泽与太渊连线中点上1寸。,作用:降气止血。 主治:咳嗽,气喘

15、,咯血,咽喉肿痛,肘臂 挛痛,痔疮。 应用: 肺系病咯血配曲泽、肺俞。 哮喘孔最温针配定喘、天突、丰隆。 外经病肘臂挛痛配曲池。 操作:直刺0.5-1寸。,列缺(八脉交会穴之一),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 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为穴。,作用:祛风宣肺,通络止痛。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偏头痛,颈项强痛,牙痛。 应用: 肺 系 病伤风咳嗽配合谷、风门、风池。咽 喉痛、咳嗽配照海。 头项疾病头痛,颈项强痛配后溪。口眼歪斜 配地仓。 操作: 向上斜刺0.5 0.8寸。,太渊,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 取法:腕横纹分为三等分,桡侧1/3中点为穴。,作用:清宣肺气,复脉通络。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 痛, 无脉症,手腕痛。 应用: 肺系病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配列 缺、合谷。 外经病手腕痛配阳溪。 无脉症配内关。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少商,定位:拇指桡侧甲角旁约0.1寸。 取法:0.1寸内经形容为:去爪甲角如韭叶。沿甲底部引水平线与沿指甲桡侧缘引垂线交点处。,作用:醒脑开窍,清热利咽。 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