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1(附参考答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0071189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1(附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1(附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1(附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1(附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1(附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1(附参考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407教育心理学试题一、 不定项选择题(10)1 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 ABD )方面A认知 B情感 C人格 D社会性2 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有( B C )A持“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B会骑自行车C会讲某种语言 D有效记忆的方法 E解决问题时能明确思维方向3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采用编制歌诀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这属于( D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联想策略4 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于( A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说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5 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 )A道德认识 B道德信念 C道

2、德情感 D道德意志二、 名词解释(15)1 社会性: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2 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中3 元认知: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就其实质来看,元认知应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其内容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4 最近发展区: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5 观察学习:人们通过观

3、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三、 判断并改正(15)1 针对几个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追踪研究,最为合适的方法是观察法。( ) 个案法2 个体的自主性属于人格特质中的表面特质。( ) 内在3 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有意义的学习。( )4 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 ) 目的手段5 认知好奇心是成功动机的核心。( ) 内在四、 简答题(20)1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

4、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哪些? 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由自己的头脑创建的,因此每个人的经验及对经验的信念是有差异的,从而也导致了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差异3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科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材内容确立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教学中多应用比较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变式进行教学重视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教学4 教师工作都有哪些特点?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内容决定其多方面性的特点。教师劳动的方式决定其工作具有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结合的特点。教师劳动的质量决定其工作具有自觉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教师劳动的效果决定其工作具有延时性的特点五、 案例分析题(10)三个学生急切拿到老师批阅后刚发下来的作文卷。“小辉,你写的作文怎么样?”小颍问。“糟透了,还是不及格。”小辉无精打采地回答说,“我不会写作文,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写他要求的那种文章。”“我也没写好,只得了及格。”小颍说

6、,“但我知道我不是不能写好,只是我最近学习不够努力。考作文前我就知道这次要出麻烦了。”“看我的,”小明得意地说,“我本以为这次一定写砸了,结果却得了个良好。我想老师一定没有认真读我的作文。”以上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经常出现的问题,请你利用所学过的教育心理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诊断:李小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 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分析: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

7、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对策: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的爱好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六、 论述题(30)1 试述促进概念学习的条件。促进概念学习要充分考虑概念获得和运用两个环节,还要考虑影响概念学习

8、的因素。(1)提供概念范例范例指能够代表概念的典型事例,提供适当范例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提供一组范例,这组范例既可以有概念原型,以便告诉学生这个概念是什么,也可以有反例,让学生了解这个概念不是什么。一般来讲,最好的范例就是那些定义性特征很明显或学生最熟悉的原型。当某一概念很容易与其他概念混淆时,反例非常重要。提供范例的方法可以有两种。一种是例规法;另一种是规例法。在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常常采用后者,或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成为规例规法,即先呈现定义,再是范例,然后要分析这些例子是如何代表这一定义的。无论是规例法还是例规法,教学中还都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教学中要给概念

9、下一个定义。下定义时要做到:用准确的语言明确提示概念的本质;突出关键特征,控制无关特征。第二,范例的列举要恰当。列举恰当首先要正例和反例运用合适。正例传递的信息有利于学生从例子中概括出共同特征,反例传递的信息有利于学生辨别关键特征与无关特征,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加深对概念本质的认识。范例列举恰当还要提供变式和比较:变式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提供变式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2)利用概念间的联系构图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利用学生已有概念组成“概念地图”,把新概念置于其中,在这样的“地图”中,概念与概念间的上下级关系得以明确显露,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有利于学生通过已知概念来掌握新概

10、念。(3)消除错误概念学生很容易由日常生活经验而形成不科学的错误概念,而且这种不科学的错误概念一旦形成,又难以消除或改变。对于这类问题,可以采用的教学策略就是强调概念的定义性特征,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学生每使用一次概念或在新的丰富的情境中遇到同一概念,也就是概念的每一次具体化,都会使概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学生对要领的理解就更完全、更深刻,尤其是模糊要领的教学更是如此。而运用概念于实际就是这种概念具体化的过程2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创造意识的培养与创造性教育一个人想不想创造,不仅会影响到他的创造动机的强弱,而且会影响到他的创造能力的发挥。一般来说,没有强

11、烈的创造意识,创造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培养创造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具有创造意识的人,会把握各种创造机遇,随时从各种现象中撞击出创造的火花和欲望。大量的科学史实告诉我们,创造意识是科学家的第一位的重要素质。大量的实践还告诉我们,创造意识是可以通过培养不断地得到强化的。那么,如何培养创造意识呢?可以通过创造性教育来进行。开展创造性教育,即在创造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特别是要竭力营造出创造性的学校心理气氛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倡竞争。教师要信任学生,学校要尽可能地减少各种不利于创造的规定,不轻易给学生予以评判,让学生充分进行自由的创造。要尊重与众不

12、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给学生以各种形式的学习机会,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2创造人格的培养创造人格,是个体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创造人格的训练,即在于培养让个体形成有利于创造的各种人格品质,包括强烈的创造动机、浓厚的创造兴趣、积极的创造情绪和坚强的创造意志,使之成为一个具有高创造性的人。学生创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奋斗的目标;二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创造动机的产生;三是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使之成为创造动机产生的

13、动力;四是通过鼓励学生将创造需要转化为创造动机;五是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诱发创造动机的产生;六是经常组织学生在一起进行切磋讨论、激烈辩论,以激发创造动机的产生等。学生创造兴趣的培养,包括培养对各种事物的广泛持久而有中心的兴趣;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心理;培养成钻研兴趣和创新兴趣等。学生创造情绪的培养,包括培养对生活、对创造充满热情,保持愉快的情绪;培养对创造美的真心感受,让情感在创造中升华;培养对创造的自信心和幽默感,不轻易放弃创造,不轻易对创造失望等。学生创造意志的培养,包括要树立为科学而献身的崇高思想;培养知难而进的胆略;培养在创造中承受挫折的能力等。3创造性思维

14、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中用得最多的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辩证性训练等。较有代表性的训练方法有:(1)头脑风暴法又叫智力激励法,由奥斯本于1945提出的,它往往是以多人集体讨论或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多尽可能快提出各种各样的、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映,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2)直觉思维训练与头脑体操法。直觉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不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就能得出结论。在创造发明等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凭直觉抓住思维的“闪光点”,从而直接而迅速地找到创造的突破口。“头脑体操”即是一种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头脑体操,即当问题出来,马上凭直觉去想到一个正确答案。此时,问题解决者也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4创造方法的培养创造方法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运用创造的具体思维方法和创造技能,创造方法的训练可以诱发个体的潜在创造性。目前人们常用的创造方法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健康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