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070238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0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战略管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的应激与危机干预研究l 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所谓危机,就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遭遇的内外部应激时所发生的一种反应(Punukollu,1991)。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应激,人们都将要面对特殊的发育及成长任务,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也不可避免的会遭遇许多应激事件。他们多数远离家乡和亲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开始新的生活,人际关系的重建与协调,学习的紧张和激烈的就业压力,对爱情的追求与挫折等等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心身的发展;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有更高的心理境界及心理需求,理想与

2、现实之间的冲突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来自内外部的这些应激很容易诱发危机,意即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及障碍。据国内的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不协调、人格障碍等问题在10%30%之间。这一另人担忧的状况给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们敲响了警钟,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已迫在眉睫。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一)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危机高等院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所有这些差异与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相互地碰撞与摩擦。在碰撞与摩擦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六种类型的人际关系失调或障碍:缺少知

3、心朋友;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与他人交往平淡;感到交往有困难;社交恐惧症;不想交往。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因为自我中心感强烈,他们常盛气凌人、自私自利,对人对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有些是有“我它取向”,即不能把对方看作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个性完整独立的人,而看成某种可以任意使用和处置的物品或工具,其结果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有些是将自我封闭,试图与世隔绝;有些是因为性格孤僻,有些则是因为过度自卑1。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际关系失调或障碍都会使当事人产生心理危机,对于那些自我中心者或有“我它取向”者,人际关系不良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心理危机。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的是那些性格孤僻、自卑

4、、自我封闭者,他们通常对人际敏感,在交往过程中,偶有挫折,都有可能引发危机。(二)学习带来的心理危机虽然大学教育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由来已久,对学生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因而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可能成为一种应激。步入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原来都是班里的尖子生,但在强者如林的大学里,仍然会分出个强弱高低来,有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因不能接受这种强烈的反差,不能正确认识这种现实,从而表现出焦虑、自卑、消极失望等负性情绪,从而发展成心理危机。(三)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危机大学生是同辈人中的佼佼者,刚刚步入象牙塔的他们,除了沉浸在外界的一片赞扬和羡慕声中外,还沉浸在自身的优越感以及对完

5、美未来的憧憬中。但是,现实是残酷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他们很快就意识到现实的不妙,于是,种种的心理危机就出现了。有些同学在未上岗已下岗的残酷局面影响下,表现的整日忧心忡忡,消极苦闷,出现严重的危机感;还有一些同学则居安思危,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他们不断地给自已施加压力,利用课余时间充电,进行外语、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的学习,这些同学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下,一旦努力失败,必然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挫折和失败感。(四)恋爱带来的心理危机大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性生理已基本发育成熟,性意识开始萌动并逐渐增强,这时的他们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

6、情。近年来,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性心理的发育还不完全成熟,同时还由于生活阅历的欠缺,他们那种在没有树立正确爱情观的基础上的恋爱,是经不起挫折的。很多的同学陷入了感情的游涡,被失恋、单相思等问题所困扰,苦闷、惆怅、悲观、失望、悔恨、愤怒等等不良情绪交织在一起,给他们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有些同学因没有得到及时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而陷入了崩溃的境地,走向了自杀、精神病、攻击他人等悲惨的地步。二、大学生的危机干预策略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栋梁,他们的心身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出有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如何减少各种危机的出现并避免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7、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应重视和开展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防止或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做到前有“广泛宣传”,中有“积极咨询”,后有“危机干预”。广泛的宣传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铺路石”,通过各种形式(海报、广播、专题讲座、影片欣赏、公选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等)的宣传,使广大的师生在思想上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重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以调整他们自己的心理活动且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同时还可以使他们正确的帮助别人且不伤害别人。心理咨询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非专业人士的简单说教或行政手段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出现了

8、心理问题,还是要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前面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然会将一些危机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从而减少它的发生。但是,有一些还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当危机真正出现时,及时、适时、有效的应用干预技术是十分关键的。危机干预是一短期的帮助过程,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关怀和支持,使之恢复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3。危机干预者给当事人提供一个宣泄的机会,让其将那些可能会造成自我毁灭的情感如愤怒、悲伤、痛苦、恐惧、憎恨等都倾诉出来;同时给予他以精神支持,使他有足够的信心,坚信自己有处理危机的能力。在当事人的精神负担全部暴露出来后,再让他看到希望,从而使他对前途充满信心。一般情况下,干预

9、者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向当事人提出劝告和建议,因为通常处在危机状态中的当事人情绪思维都非常的混乱,给他们一些劝告和建议会限制不利情况的发生。当然,给建议时应首先取得他们的信任,应考虑到当事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危机的具体特征,深思熟虑后再提出建议。危机干预的新理论表明,干预的目的并不是让当事人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水平,而是通过这场危机,使当事人获得成长并走向成熟。因此可以说,危机是与机遇并存的,只要处理的及时,完全可以帮助当事人获得新的生存动力。当然,有效地阻止恶性事件的发生有赖于学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心理辅导中心的密切配合,这就要求学校各部门间要加强联系,及早发现学生较为强烈的思想和情绪问题。其次,应加强

10、校园文化建设,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以及活泼好动、乐于展示自我的天性,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展诸如书法、音乐、美术、郊游、劳动等等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陶冶他们的性情,使其文明地宣泄内心压抑的负性情绪,升华他们过剩的精力,从而保持心理的平衡;通过这些活动,还有助于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缓解他们学习上的压力,有助于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使整个校园内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广州中医药大学经管学院 辛晶)l 大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同时人才之间的竞争也

11、日益激烈,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大学校园里莘莘学子们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同伴的竞争,每一次考试,尤其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计算机过级考、专升本考试、考研、求职面试等等,由于心理负担较大,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据调查,在大学校园心理咨询室的众多咨询个案中,有关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的问题大约占15%20%,考试焦虑问题已经影响到一些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自我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考试焦虑的问题做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并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自我调适的方法。下面我们就先对考试焦虑问题做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再来分析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来源与人格因素,最后为大

12、家提供一些常用的对策与调适方法。一、考试焦虑的概念、形成过程与危害(一)考试焦虑的概念焦虑是一种以不安、担心和忧虑为标志的情绪状态,可分为状态焦虑(又叫情境焦虑,是“我现在正感到焦虑”)和特质焦虑(是“我通常都感到焦虑”)两大类,而考试焦虑则是在考试情境下出现的一种状态焦虑,它受个体认知评价水平、人格倾向及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为行为方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性的反应。由于考试情境经常出现,所以考试焦虑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式的情绪反应。(二)考试焦虑的形成过程考试焦虑是怎样形成的呢?研究表明,考试情境出现是一种现实的应激源和焦虑的直接原因。考试的重要性不

13、同,对应试者刺激的强度也不同。当个体受到考试情境的刺激时,会形成对考试情境的知觉,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必要的信息,如把考试觉知为对个人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威胁,那么便会导致最初的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反应状态,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苦恼、无助、担忧,甚至是胆怯、自我否定等等。这些最初的反应状态,会受个体的遗传素质、人格倾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个体之间的表现形式差异很大。比如,对一些神经系统较弱的人来说,对较弱的刺激可能也会产生较强的反应,反之亦然。对这些最初的反应状态及考试情境,应试者会运用理智的力量重新进行权衡分析,并试图寻求一种合理的应对方式,这就是认知重估的过程。如果重估错误,那

14、么他的焦虑反应便会加剧,如坐立不安、头昏脑胀、思维停滞、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甚至会出现一些明显的逃避性行为。这些强烈的焦虑反应和逃避性行为,会在应试者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并给下次考试带来消极的影响,如此恶性循环,就有可能形成一种自卑、逃避的人格特征,这将对应试过程产生更加消极的作用,出现更加强烈的焦虑反应。(三)考试焦虑的危害一般来说,在个体面临对自己比较重要的考试时,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是很正常的,而且有研究证明,一定水平的焦虑对作业成绩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但如果焦虑的程度或焦虑持续的时间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就会构成各种病态的焦虑症状,从而影响成绩的发挥。其中考试焦虑综合症是学生中比较常见的

15、一种。考试焦虑综合症是指考生对考试产生的一种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并伴有失眠、头晕、头痛、胸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差、胃肠不适、恶梦夜惊、睡后易醒,以及复习功课不能集中精力等表现。考试时,考生有心慌、手抖、呼吸加快、口干、尿频、多汗,乃至出现晕场等症状。这将极大地影响考生的备考和应考过程,使考生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大脑无法很好地正常工作,考生应有的水平发挥不出来,考不出应得的成绩,从而会无情地打击考生对自己的信心,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其个性的正常发展。据调查,大约有3%5%的学生会出现这些比较严重的症状表现。二、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来源与分析面对考试,大学生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一

16、些焦虑,有的甚至表现得还很严重。那么,他们到底在担心、焦虑些什么呢?根据美国学者Divine和Kylen编制的一个信度和效度都很好的测量工具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来看,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来源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担心考得不好,别人会降低对自己的评价很多学生都非常在意别人的目光,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害怕自己如果一旦考不好,别人就会嘲笑自己,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那么自己从此将无法在别人面前抬得起头,无法向父母和老师交代,这是非常不能忍受的。持这种想法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成绩一贯很好的学生,正因为成绩一直不错,所以他们不能容忍自己一丝一毫的失误,不能想象自己多年树立起来的形象毁于一旦,背负着这样的包袱,他们的心理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每次考试都如履薄冰,焦虑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二)担心考得不好,自我评价会降低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一旦达不到,就会自我贬低,丧失进一步奋斗的勇气。他们还往往比较自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