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翻译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046787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文言文翻译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文言文翻译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文言文翻译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文言文翻译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文言文翻译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文言文翻译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言文翻译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文言文翻译,【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通常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 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多年来,高考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古人曾提出“信、达、雅”的三字标准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对于高考来说只要达到前两个标准即可。,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二、翻译方法点津,

2、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第一招:,留,如: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如: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第二招:,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如: “夫赵强而燕弱”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发语词),(句中停顿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如: “夫赵强而燕弱”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

3、人之迟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第三招:,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译: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假、活用),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词类活用),译:已经为它们哭泣了三天,于

4、是发誓要治疗他们 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 ,使它们保全。,翻译下列句子,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选取它的缘故。,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字字落实留删换,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牛刀小试,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贯:侍奉 女:通“汝”,你 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逝:同“誓”,发誓 爰:犹“乃”,才。 所:指安居之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5、 虽九死其犹未悔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删,换,第四招:,调,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过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夫晋,何厌之有?,译:有什么满足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甚矣,汝之不惠!”,译:你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第五招:,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在省略句中,补出省略的成分:,竖子,不足与 谋。,今以钟磬置 水中。,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省略主语),(你),(鼓),(鼓),(之),(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于),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译文:向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译: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第六招:,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当

7、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意译”。,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可意译为“鄙人”或“您的仆人”),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译:太史公,像牛马一般的仆役,司马迁拜了又拜说:,例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 被流放呢?,(比喻),例2: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译:奉皇上命令讨伐有罪之人,大军南下, 刘琮投降。,(借代),例3:

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译: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 金玉珍宝,(互文),注意有修辞的语句,注意有讳饰委婉说法句子的翻译,表示死亡:一旦有山陵崩(死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表示出仕退隐: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 表示生活情况:权起更衣(上厕所)/出恭(上厕所)/不胜杯勺(喝醉)/每五日洗沐(官员休假) 表示恋爱婚姻:之子于归(出嫁)/秦晋之好(结成婚姻)/月老红娘(媒人),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文从句顺调补贯,试翻译下面

9、语段: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牛刀小试,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 曰:“画孰最难者?” 曰:“ 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 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有为齐王画之客,调,留,(他),(画),(画),(客),补,删,换,第七招:,猜,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进行合理推断!,试翻译下面加线句子: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

10、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不可以(完全画得)相似于它们。,翻译方法总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遇到疑难不要慌 最后一招猜猜看,猜测法:,一、联想推断法,05年湖南卷11题答案A: 李超,字魁吾,淄之鄙人。 鄙:粗俗,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鄙:边境,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粗俗,根据所学来推断,联想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推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招致、招引,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众叛亲离,(通“叛”

11、,背离 ),06年高考全国统一卷第8题答案B: 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不尚空谈:崇尚,二、相似结构推断法,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品类:自然界的万物,05年浙江高考卷11题B项: 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除:废弃,庭除甚芜,堂庑甚残。,堂庑:堂屋走廊,庭除:庭院台阶,三、以形释词法,如从字形结构入手: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例如:,1、“若少屈,冀得一归觐”(2004年全国高考题),2、“夫子将焉适”(2003年全国春招试题),“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走”“到”“往”有关,联系上下文,可推断为“到”的意思。,“觐”可以借助形旁“见”

12、推断意思与“见”有关,再根据语境推断为“朝见”。,四、以音释词法 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例如:,1、“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95年全国高考卷),“徇”与“殉”读音相同,“徇”通“殉”, “殉”的意思是:“为了某种理想、追求而死”,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两个“徇”属同一义项,即“为而死”。,2、“或至涂而反”(2001年上海试卷),“涂”与“途” ,“反”与“返”读音相同,根据语境,“涂”通“途”,意即“路途”、“道路”; “反”通“返”,意即“返回”、“回来”。,翻译方法总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遇到疑难不要慌 最后一

13、招猜猜看,牛刀大试,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释:季札:吴国公子。徐君:徐国君主。徐城故址在今安徽省泗县。为使上国句:因为要出使上国,所以没把剑送给徐君。上国:古指中原发达国家。古时带剑出使,是一种礼仪。,季札挂剑,季札挂剑 季札首次出使,向北经过徐国。徐国君主羡慕季札的宝剑,但没有开口要。季札心里清楚徐君的想法,因为要出使大国,没敢赠送。当他归来时,徐君人已死去,于是他便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

14、树上后就离开。随从的人不理解地问:“徐君已死了,宝剑还留给谁呢?”季子曰:“不!当初我已将宝剑在心中暗许给他,难道说因徐君死了而改变初衷吗?,卞和献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15、韩非子和氏第13) 注释:刖: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卞和献玉 楚人卞和,从楚山中得到一块玉石(玉未到剖析前被坚石包裹),捧着去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人识别它。玉人说:“只是一块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戏弄自己,就让人砍掉了卞和的一条腿。厉王驾崩,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玉石给武王。武王让玉人鉴别。玉人还是说道:“是玉石。”武王又认为卞和是在欺骗自己,就让人砍去了他的另一条腿。武王驾崩后文王即位。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哭着跑到了楚山上,一连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哭干了,简直连血都哭出来了。文王听说这件事,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受刖刑的人太多了,你为什么哭得如此伤悲呢?”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因受刖刑而悲,宝玉不识而叫它石头,把忠贞之士当作欺诳之徒,这才是我悲哀的真正原因啊!”文王于是让玉人剖析其石,结果得到了宝玉,于是给它起名:“和氏璧。”,文言文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