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名著导读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40041826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年》名著导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童年》名著导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童年》名著导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童年》名著导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童年》名著导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童年》名著导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年》名著导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 - 可编辑 - 童年名著导读 【作者简介】 高尔基( 1868 1936 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 的代表” (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 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 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 家。11 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他当过学 徒,捡过破烂, 做过跑堂的、 看门的、搬运工人和面包师傅。 1884 年他来到喀山, 想进大学,但贫民窟成了他的“社会大学”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

2、凡的经历在他著名 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1906 年,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母亲发 表了。在世界文学史上,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历 史时期。 1913 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1916 年,发表第 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 。 童年写阿辽沙在外祖父家 的生活, 在人间描绘它走向社会后受尽压迫的生活,我的大学写他在喀山 时期的活动和成长。三部曲再现了19 世纪 70、80 年代俄罗斯的生活图景,揭露 剥削阶级的残酷,小市民习气的恶劣,描述劳动人民的苦难,刻画了阿辽沙不屈 从黑暗势力、追求光明、刻苦自学、探索革命真理的真实形象。 19

3、34 年,在高尔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 联作家协会主席。 1936 年 6 月 18 日,高尔基与世长辞。 【创作背景】 精品 - 可编辑 - 1905 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以后、高尔基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冷静下来,认 真思考革命失败的原因,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的性质等问题。俄国革命要想取得 成功,必须把民众从浑浑噩噩中唤醒。这一任务是俄国革命者、知识分子包括高 尔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 高尔基的童年及整个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动因就是揭露那些“铅样沉重 的丑事” ,鞭挞小市民的罪恶灵魂。 童年是 19 世纪 70、80 年代的俄国社会缩 影,他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

4、人民,尤其是“铅样沉重”的残忍可怕的小市民世 界的生活环境。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同时也展现 了 19 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内容预览】 阿辽沙在小说中出现的时候,适逢其父病逝,但他年仅三岁,还不懂事,不 知道丧父的痛苦。聪明善良的外祖母把阿辽沙和他母亲接到尼日尼城外祖父家中。 但母亲很快又离开了。这是一个弥漫着小市民习气的家庭。在冷酷的生活中外祖 母成了阿辽沙最知心、最亲近的人。外祖母年轻的时候,曾随残废的母亲流浪四 方,靠织花边的手艺勉强户口。浪迹四方的她搜集和传唱了很多优美动听的民间 传说和诗歌。外祖母那动人的歌声和优美的民间故事给小阿辽沙留下了深刻的

5、印 象。 刚到外祖父家不久,阿辽沙看到大人能把白布变成五颜六色的东西觉得很好 玩,他在表哥的怂恿下把过节用的白布染成了黑色。结果喜怒无常的外祖父大动 肝火,不顾外祖母的阻拦,把小阿辽沙狠狠打一顿。 一天夜里,突然染坊失火,火势凶猛,无法扑救。这场大火把染坊化为灰烬。 于是外祖父只好让两个儿子分家。分家后,阿辽沙仍然跟着外祖父、外祖母一起 精品 - 可编辑 - 过。外祖父教他认字,外祖母讲童话和故事,读诗给他听。 不久,外祖父买了一所房子,在所有的房客中,阿辽沙最喜欢一个被称为化 学家的人(“好事情”) 。此人衣衫褴褛,不修边幅,身上老带着化学试剂的气味。 他落落寡欢,但对阿辽沙却非常和蔼。他要

6、阿辽沙好好学写字,好把外祖母这些 优美动人的故事记下来。阿辽沙则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想这位大朋友倾诉。可是好 景不长,其他房客们和外祖父都认为这个勤勉的科学家搞“邪魔鬼道”,最后干脆 把他撵走了。这以后阿辽沙经常同车夫彼得伯伯一起玩。不料,一天彼得伯伯在 花园里自刎而死。原来他时常干些偷窃教堂的勾当,案发后畏罪自杀。 阿辽沙的母亲从远方又回到外祖父家中。他教阿辽沙背诗,学算术。阿辽沙 很聪明,他很讨厌书本上那些不合口法的,枯燥无味的诗。这时他能把自己在生 活中看到的事情加上自己的想象,编成歌。在得知母亲准备再嫁时,阿辽沙非常 反感,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母亲嫁给一个破落贵族子弟。这个纨绔子弟很不成器,

7、 转眼之间就在赌场输尽了家产,成了穷光蛋。阿辽沙同他们一起过。看到继父喜 新厌旧,百般虐待怀孕的母亲,心里十分气愤。 阿辽沙开始正式上学了。他穿的母亲的皮鞋,而且没有新约使徒传这本 神学课本,所以屡遭教师白眼。他学习很好,学校却打算开除他。幸好主教来学 校视察,发现他聪慧过人,无所不至,露出欣赏之意,这才保住了他的学籍。他 念完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成绩优秀学校奖给他好几本书。 在念书期间,他又回到了外祖父家里。此时外祖父已经破产了,他变成了一 毛不拔吝啬鬼,同外祖母分开过,就连茶叶也要一片片地平分。外祖母阿辽沙只 好自己养活自己。阿辽沙放学后就走遍大街小巷捡破烂。这种街头生活是他结识 了一批天真

8、、正直的穷苦孩子,他们行动一致,配合默契,患难与共,结下了深 精品 - 可编辑 - 厚的友谊。 念完三年学之后,阿辽沙永远离开了学校,不久母亲又离开了人世。于是这 个不幸的孤儿告别了饱尝善恶的童年,走向苦难的人间。 【阅读指导】 苦难和奋斗是很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主题。高尔基的作品,无疑是这类文 学的典型代表。所不同的是, 童年是一位无产阶级文学导师生活自传的“童年 部分” ,它所展现的并不是儿童世界,而是一幅完完全全的小市民生活图画。高尔 基通过童年阿辽莎告诉我们的是19 世纪末俄罗斯低层市民生活及思想的真实:庸 俗、自私、无聊、无奈、虔诚、怀疑、亵渎和无尽的困难,以及这一切灰色当中 不断闪

9、烁的爱的火花。 童年反映了俄罗斯国民人性中的弱点,鞭挞小市民的卑鄙灵魂。在童 年中,作者虽以凝练质朴的笔法,揭示出血淋淋的生活画面,并进行深邃的哲 理性思考,充满着深切的忧患意识,但作者并未停留在对落后、野蛮、丑恶的揭 示与批评上,他也为读者塑造出一系列在艰难困苦中仍坚持理想,不同流合污的 新人形象,其中主人公阿辽沙就是这一代新人的典型代表,这无疑又为童年 这部冷峻的现实主义作品抹上了乐观主义精神的色彩。 【人物特写】 阿辽沙?彼什科夫 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带到外祖父家。那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作坊。其间,他 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故事的熏陶,同时也亲 眼目睹两位舅舅为争

10、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 精品 - 可编辑 - 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一岁,阿辽沙母亲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 走上了社会,独立谋生。 外祖母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 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辽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 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辽沙厅。外祖母的爱给与阿辽沙坚 强的力量,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 ,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在这冷冰冰的世 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阿辽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

11、,并对他进行 了有益的教导。 外祖父 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对金钱的贪婪腐蚀 了他的灵魂。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 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的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工人阿列科谢 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辽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 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 小茨冈 小茨冈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他每次赶集买食物的时候都偷东西回来,但谁 也不批评他、劝阻他,而是带着欣赏的态度分享着他不劳而获的赃物,两个舅舅 甚至把这些赃物据为己有。小茨冈争强好胜,喜欢逞能,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就 不择

12、手段,这是导致他悲惨的下场的原因。再一次搬十字架的时候,由于舅舅的 自私,小茨冈被压死了。 精品 - 可编辑 - 【高尔基名言】 天才出于勤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加完美。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要坚强,甚至也要聪明。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 的意志。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 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导读练习】 1 童年是原(国)作家以为原型创作的 小说三部曲中的

13、第一部。它讲述的是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 活。 2作者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 、 。 3 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因此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 得、;但也因为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 场景蒙上了一层的色彩,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在邪恶中看 到, 在 冷 酷 无 情 中 看 到, 在 悲 剧 的 氛 围 中 感 受 到。 精品 - 可编辑 - 4请结合典型故事情节分析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两个人物的性格 特点。 5阿廖沙在成长的中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请简述一两个。 答案: 1前苏联、高尔基、自己、自传体阿廖沙2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 3严肃、低沉 天真烂漫 光明 善良 人性的光芒 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4 (略) 5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公共安全/评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