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0036110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五年级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五年级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五年级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学校 东华小学 年级 五年级 指导教师 沈 照 课题:身边风能利用课题背景:(资源分析、学生分析)一、 资源分析:1、身边风能利用是市编小学五年级探究课程(上册)第一课教学内容,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风能的利用情况及分析探究所在社区建风力发电场的可行性。同时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大力发展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的指示精神,更快更好地开发与利用风能为人类造福。2、崇明低碳生态岛的建设,为学生主题探究学习提供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而我们推虾港社区拟建的风力发电场,又为学生提供了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资源专题探究学习

2、的可行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形成。3、本课涉及的知识面虽然较广、较深,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积累,知识经验较为丰富,同时掌握了不少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为教学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4、作为主探教师,土生土长在崇明,开发和利用自己熟悉的资源进行教学,既贴近于教学的实际情况,又有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动态生成。5、本课教学资源丰富,再辅以Flash,Photoshop、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二、 学生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我们学校很多学生曾经学习过风的知识,也了解风转化为电能的原理,为本主题探究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学生也掌握了一些设

3、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规律和方法,为这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我校属于县小班化首批试点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对探究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具有一定的分析、观察和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作用。(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少数学生学习中注重结果、注重考试成绩,在主探课的学习中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尚存欠缺。有些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对问题的描述和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探究能力需要培养和完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

4、了解人类利用风能的历史,及有关风能在我国分布的情况。B:掌握查找资料、分析整理资料的方法,了解并知道风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干净再生能源。C: 分析所在社区建风力发电场的可行性,并逐步达成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A: 尝试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活动。B: 调查、观察、分析、概括所在社区建设风力发电场的自主构建活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B: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新的科学意识。教学重点:知道风能的利用和风能资源在我国的地分布情况。教学难点:分析探究所在社区建风力发电场的可行性。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提

5、供学生使用的网上信息。(2)学生准备:学会查资料,具备初步网上和图书搜索知识的能力。主动有效的追求目标:(1)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即有效果;(2)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即有效率;(3)追求单位教学成本上的教学效果,即有效益。主要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景,提出探究的“真实问题”(2)把握教材的目标定向,机智处理师生动态生成的资源(3)适时适度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会探究”(4)善用“典型材料典型经历探究思维探究认知”教学机制,自主构建“如何探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布置探究内容:身边风能利用自主收集资料自我质疑课前准备提出问题二设问

6、:风给我们带来哪些欢乐?引导对质疑中的部分问题归类提问:利用风能还可以做什么?回忆和风玩耍的经历明确要求,了解归类问题,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并自选喜爱探究的问题归纳问题明确任务三提问:你是怎样了解到这些知识的?询问:如何处理这些资料?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运用资源,专题探究,交流评价交流回答:通过网上信息、图书资料、访谈等途径查找自由组合,小组人员分工阅读,分析资源,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评价自由组合查询资料四flash动画演示:风力提水机、风力碾米机、风力水车灌溉农田提问:利用风能还可以做什么?看flash动画演示探究风能巧利用观察思考探究实践五指导继续:参考网络资源的提示及实验,通过小组讨

7、论,创造性想象与设计“风能是转化为电能”提问:风能作为可在再生生能源被我们所利用,你知道我国到底有多少风能资源吗?(出示中国风能密度分布图,介绍风能资源分布情况)谈话:你们看这么多的风能资源没被利用这多可惜呀!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利用这些风能资源建设适合社区的发电场,看谁的想法最又创意?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想象设计如:风能路灯、电灯风能汽车风能挖掘机风能游艇风能发电发电场实地考察汇报交流建设风能发电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想象设计发散创造六组织全班进行合作、交流、质询与辩论、交流各组介绍自己设想的能源利用新方案,围绕新创作,质询提问、辩论,建议、修改讨论交流质询辩论七启发学生自己归纳评价对本课学习内

8、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本课创造性想象与设计进行了自评与互评归纳讨论总结评价反思与重建:一、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杜威和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理论主张“学生通过这种发现,不仅可以掌握知识的结论,而且还可以更多地主动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学到科学家处理信息的方法。”认为“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出的发现,还是科学家努力于日趋尖端的研究领域所作出的发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而已。”本课教学是用“任务驱动式”的探究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向的前提下,象科学家那样,带着为研究某项科学

9、发现或发明的任务,以努力争取完成任务、求得成功的心态去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资料查找,进行想象、创造和分析论证,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全过程。教师的角色与地位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学习伙伴,对学生作相应的启发、引导与点拨、帮助。即事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交代学习任务与方法,并参与学生共同探究。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强调学生独立自学与协作交互式学习交叉综合进行,信息技术又为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情境资源,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构建。二、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有利于启迪想象与发散现代信息技术学生提供了大量图文、视频资料:其中风能利用,有

10、风力提水机、风力碾米机、风力水车灌溉农田等图片资料以及现代各种大小水力发电场的照片、视频录象、文字资料等,形象、直观地去建立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了想象与发散,发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三、 “任务驱动式”探究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整堂课在研究任务的驱动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全体学生紧紧围绕科学探究目标,展开了课前准备、课堂互动、优化合作、课后延伸和主动而又有效的思维想象,学习兴趣盎然,探究创造气氛浓厚,学生们个个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进行了积极的设想。例如有个小组学生看到风能电池能用于飞机、汽车,因此提出把风能电池用在游艇上。即在游艇

11、甲板面上装个顶棚,上面安装太阳能电池,既美观,又可遮阳避雨,更可发电作为动力,一举几得。但别的小组提出了问题,这种风能电池遇到有风可以发电,没有风怎么办?想象设计的小组进行答辩可以安装好蓄电池储存电能,没有风时同样可以应用,同时,还可研制高灵敏、高效能的风电池,无论风力大小只要有风都可以发电,受到全班赞同。因而初步学到了一些科学探究方法。同时提高了他们独立学习与协作探究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信息和分析信息等的能力。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探究教学的“双优化”,使探究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与能力素养,从而推进素质教育。以上是本课教学的三点收获。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是教师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准备更多的可操作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创造性设计,可能学生的动手动脑设计这一部分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