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关注我们的职业安全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40029126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关注我们的职业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安全生产管理}关注我们的职业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安全生产管理}关注我们的职业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安全生产管理}关注我们的职业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安全生产管理}关注我们的职业安全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关注我们的职业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关注我们的职业安全(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我们的职业安全,院感科,职业安全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物理安全 化学安全 生物安全 心理安全 生理安全 主要传染病包括SARS、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禽流感)等,真实故事,血源性感染疾病?,HI V HBV HCV ,常见的意外事故,针刺 切割 抽血 直接接触,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由职业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以来,医护人员在护理或诊疗活动中血液暴露的危害受到关注。,1991年12月6日,美国OSHA(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颁布了血源性感染预防标准,对血源性感染预防进行规范与要求。2000年11月,美国克林顿总统签署了针刺安全与预防法案。,

2、美国CDC报道,每年至少有1000万次针刺伤 (440万医务人员中),一名护士的职业生涯中发生 针刺伤平均为4.3次/年,在1985-1999年统计有55名医务人员感染HIV,浙江2010年新发现艾滋病人数2062例 累计死亡697例,中新网杭州12月1日电 (记者 李飞云)今天是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浙江省卫生厅在杭州师范大学发布2010年疫情:1至10月浙江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2062例,累计死亡697例。 截至2010年10月底,浙江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61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021例,死亡697例。,我国现存的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估计为78万人 2011年

3、11月29日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78万。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也就是说,目前还有大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记者11月29日从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万,其中死亡8.8万。根据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病人15.4万;当年新感染4.8万,死亡2.8万。我国正在扩大艾滋病监测检测覆盖面,加强对感染者配偶、一级密切接触者及高危人群的检

4、测,加强医疗机构检测。2011年1至10月,已检测大约674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超出16.5%,检测发现感染者和病人6.1万人。与此同时,对艾滋病的治疗和干预也取得明显进展。据了解,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约占全球的1/50,仍属于低流行国家。经过多方面努力,已经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的目标。但是,我国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艾滋病发病率较高,经性途径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晚期病人死亡增加,艾滋病流行对中国部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逐渐显现。(来源:新华社),中国 防治针刺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

5、卫生部 MINISTRY OF HEALTH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2004年6月1日,HIV暴露类型及程度,1级:粘膜及损伤的皮肤污染量少,时间短,自行决定基本用药,无确定的方案。 2级:粘膜和损伤的皮肤污染量多,时间长,基本用药或强化用药 3级:皮肤刺割伤,伤口深,见血液,强化用药。,职业暴露常见原因,未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缺乏自我防护知识和技能 操作技术问题 工作中发生意外 未按制定的医院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执行 保护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影响我国医院职业安全的问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淡薄 国家

6、缺乏有关规范与指南(没有得到切实落实) 职业安全尚未列入医院管理 用于职业防护的设施装备落后 职业安全监管较滞后与不到位,我国每年各种注射30亿次,锐器伤发生可达100万人次,多项研究HIV、HBV、HCV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传播,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2008年美国NaSH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医务人员发生血液、体液暴露的人群主要是护士(43%),其次为医生(28%)、技术员(15%)等。,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护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手套 口罩 护

7、目镜和面罩 隔离衣 防护鞋 围裙,外科口罩,分三层(内吸湿、中吸附、外抗水) 有鼻夹 能阻止直径大于5UM的感染因子 您的口罩内外面戴反了吗?,如何正确的戴口罩,佩戴口罩前必须清洁双手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与面部吻合严密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或按说明书) 将所有固定口罩的绳索系好口罩藏有铁丝的一面要固定在鼻梁上,以防止漏气 口罩受污染时应立即更换,脱卸口罩,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2、先解开下面系带,然后是头部系带 3、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黄袋内。,手套虽然不能预防锐器伤,但是可以降低获得BBVs(血源性病毒)感染的风险,当发生刺伤时,手套可明显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量。,职业

8、暴露应急处理,平时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怎么办? 立即局部处理: 1、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 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 处的血液,用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70%的酒精或者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 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干净,咳嗽礼节,丙肝在职业安全监测上报管理,全球丙肝流行情况:埃及和阿富汗民病率最高,大于15%和7.5-15%。 抗-HCV阳性中估计70-80%HCV RNA阳性。,2009年AASLD指南对抗-HCV和HCV RNA检测结果的详细解读,HCV的实验室检测

9、,当前丙肝防治的主要问题公众和基层医务人员对丙肝认知低HCV筛查未广泛开展大量农村HCV感染者未被发现高危人群未定期筛查,不能及时发现HCV感染者患者未及时治疗,丙肝早诊早治有利于提高治疗率减少医院感染,当今的治疗手段丙肝80-8-90%治愈 早诊断及时发现丙肝患者福音,预防减少医院传播,筛查时间,有HCV感染可能的高危人群就诊时筛查抗-HCV 进行手术或有创检查及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检查前筛查抗-HCV 血透患者在开始进行血透进行前及维持血透中定期(半年)筛查抗-HCV 母亲是HCV感染者所后的婴儿应在出生1月查HCV RNA 发生HCV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需要在暴露后2-4周检测HCV RN

10、A,12周和24周查抗-HCV和肝功能。,HCV抗体检测是理想的疾病筛查工具,HCV抗体检测作为筛选工具较理想 廉价 重现性好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者高敏感(99%)、高特异( 99%)、HCV抗体检测可以发现 95%的慢性感染者 50-70%的急性感染者,为什么要检测HCV RNA?,HCV感染的确诊 - 排除血浆ALT持续正常而HCV抗体检测阳性的假阳性者 - 排除无HCV感染高危因素而HCV抗体检测阳性的假阳性者 抗核抗体阳性HCV 开始治疗前进一步确认病毒的存在 评估治疗是否有效 - 治疗开始前及治疗过程中预测病毒学应答的概率 - 治疗结束后确认病毒学应答的延续性,丙肝病毒院内传播的主要途

11、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 血液透析 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 未经严格消毒的内镜 侵袭性操作 针刺等 Hep-Net急性丙肝数据库资料显示:15%的急性HCV感染是由医疗操作导致,另外的13%则因针刺而引起,医务人员发生HCV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自物防护意识淡薄 职业防护教育薄弱 临床工作任务繁重 防护用品准备不足,忽视职业暴露的发生 外科医生对保护性用品(如双层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性措施(“免用手”技术)的作用认识不足 传染源较隐匿,估计目前我国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比例1%,估计中国HCV感染者:1000万例 2010年报告的丙肝患者:158,758例 假设2010年报告的患者

12、均治疗,丙肝患者治疗比例也只有1.6%,丙型肝炎院内感染现状-医务人员,法国的研究显示,经过30年的职业实践获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累积风险分别为:外科医生0.3-3.1%,护士0.1-1.6%。 我国针对北方5所医院共310个科室的调查,医务人员HCV的总数感染率的2.5%,以外科及妇产科为主,其中51-6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3.2%。,与血透相关的医院感染事件,2009年3月卫生部通报:山西省太原公交职工医院、山西煤炭中心医院血透患者感染丙肝事件 2009年12月卫生部通报:安徽省霍山县医院发生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事件 2009年12月:安徽安庆市宜城医院血透患者感染丙肝事件 2009-

13、2010年:甘肃、江苏、广东、云南、吉林、内蒙古相继发现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事件,HCV重点筛查人群,即将进行住院或门诊手术及相关侵入性治疗或检查的患者 不明原因转氨升高者 大量接受输血者 血液透析治疗者 静脉注射毒品者 性乱行为者 合并HIV感染者 HCV感染的孕妇所产新生儿 曾经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 曾经接受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进行侵入性操作 曾经接受未经严格消毒的传统方式治疗导致皮肤破损出血(针灸、拔罐) 曾经接受创作性美容操作,例如纹身、穿耳洞 平时与他人共同日常卫生用具(牙刷、剃刀) 今后将进行较大外科手术等明确者经血源传播风险操作的医务人员,门诊及住院患者HCV筛查及治疗路线

14、图,HCV感染建议受筛人群,检测抗-HCV,抗-HCV+,抗-HCV-,检测HCV RNA,HCV RNA-,HCV RNA+,上报医院相关部门,督促抗-HCV阳性者 进行HCV RNA检测,数周后复查HCV RNA,HCV RNA-,HCV RNA+,已痊愈,门诊患者:建议患者在首诊疾病 治疗结束后转至感染科治疗,住院患者:建议请感染科 会诊,并进行规范治疗,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 的标准化治疗,中国丙肝医院感染防控指南,门诊患者就诊的科室开具抗-HCV检测单,住院患者所在的科室开具抗-HCV检测单,抗-HCV+,门诊病人由门诊医生开单检测HCV RNA,HCV RNA-,HCV RNA+,数

15、周后复查HCV RNA,HCV RNA-,HCV RNA+,已自愈,确认为丙肝患者,住院病人由管床医生开单检测HCV RNA,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诊断及处理路线图,医务人员民生血源性感染职业暴露后,保健科对发生职业暴露的 医务人员进行跟踪管理,对暴露源进行抗-HCV 及HCV RNA检测,暴露部位处理,HCV RNA-/Anti HCV-,HCV RNA+/Anti HCV+,HCV RNA-/Anti HCV+,暴露源为非HCV感染,明确暴露源为HCV感染,4周内进行HCV RNA检测医务人员,HCV RNA+,HCV RNA-,暴露后8-16周开如干扰素单药治疗,治疗停药后24周重复检测HCV RNA,未达到SVR,达到SVR,治疗结束,暴露后12和24周分别进行 抗-HCV和ALT的检测,HCV RNA+,HCV RNA-,未感染,数周后重复检 测HCV RNA,HCV RNA+,HCV RNA-,已痊愈,干扰素+利巴韦林标准治疗,上报保健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