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家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025005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家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家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家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家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家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家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家梦”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沙龙”,正宗的“沙龙”有如下特点: 1.定期举行; 2.时间为晚上,因为灯光常能造出一种朦胧的,浪漫主义的美感,激起与会者情趣、谈锋、灵感; 3.人数不多,小圈子,通常是名流; 4.自愿结合,三三两两,话题广泛、雅致、自由; 5.一般都有一位美丽的沙龙女主人; 我们在欧洲电影、小说和戏剧中经常会看见富丽堂皇或典雅精致的沙龙场面; 现代沙龙延伸到会议方面,主要指规模较小、议题简要、非正式化的,由行业内的人士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的会议,一般备有酒水糖茶,或有歌舞表演的活动。,有些报道,在你看到它的时候,它正从一台台复印机里鱼贯而出。既然如此,它已经不是新闻。发现,从定义上,就是一种一次性创造。

2、真的新闻,无法被复制出来。 报道不一样的新闻,读 2.9有感,实验初中政治教研组,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家梦”,喜欢思考,喜欢阅读,是马小平留给同事们的最深的印象,2012年1月16日,名不见经传,却又引起各种争论的深圳中学语文老师马小平,带着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对教育事业的一腔赤诚,离开了这个世界。 马小平在生前既不引人注目,其讣告也仅仅惊动有限的几所中学。他唯一得到的特殊待遇,是追悼会开得仿佛教育研讨会一般。几乎每一位致悼词的人都谈到了教育,谈到了课堂上的点点滴滴和诗歌小说的种种细节,对于这个生前将生活和工作缠绕得如此紧密的人来说,这便是归宿吧。,简历:,1953年,出生 湖南湘潭 1968年

3、,15岁初中毕业、上山下乡 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2年,湘潭十中,中学语文教师 1986年,湘潭一中 1992年,东莞中学 2002年,深圳中学 2004年,患脑胶质瘤 2012年1月16日,去世,争议: 马小平是个好老师吗?,深圳中学学生李舒扬记得一个细节:一次家长会结束以后,马老师被很多家长围住,责问他为什么不教课本上的内容?马老师显得很疲惫,甚至有些手足无措。“后来马老师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我去到办公室的时候就看到他在那里泣不成声,非常难过。”,马小平教育理念: 一: “教育灾难”与“灾难教育”,“要赶在灾难尚未毁灭人类之前,把能够应对这种灾难的一代新人给培养出来。”马

4、小平生前曾多次谈到他的教育理念。 马小平的理想,源自英国教育学家汤因比的“与灾难赛跑”的教育理念。汤因比认为,人类面临着“破坏自然环境”与“战争冲突”这两项灾难,而教育是实现自我救赎的唯一途径。,二:“同学们,我把课堂还给你们了”,1. 在大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成了马小平的偶像,他迷恋苏霍 姆林斯基的著作与理念。在上世纪50年代,苏霍姆林斯基即提出“和谐全面发展”、“要思考,不要死背”、“走进大自然”、“没有差生概念”的口号。 2.马小平的原则是:教育不是折磨,不是遥不可及的幸福,而是当下的幸福。 3.关于语文教育,马小平认为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而事关人格养成、公民责任以及智慧与情

5、感.正是思品课老师的全部责任。 4.马老师会用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教完三年的课程,初三一整年都用来进行课外阅读,大量讲述鲁迅、卡耐基及中日文化比较研究;而课外,马老师还经常和他们下围棋、国际象棋,打桥牌,打篮球。 5.在来到深圳中学的第一节课上,他就宣布,“同学们,我把课堂还给你们了。”学生们回忆,他讲到忘我时,常常连课本都不会去摸一下,而是依靠自己大量的知识储备发挥,和学生们互动,带动学生们跑进思考的草原;甚至,他会让学生们合上书本,在课堂上看电影,听音乐,欣赏诗朗诵。,三:“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能够走多远”,1. “干教育这一行,如果不是十分的热爱,干得不愉快,而且还痛苦,那就真正要赶紧改行

6、。但是我们如果执意选择教育,那我们就得朝最好的方面去做”。 马小平 2. 马小平唯一没有打动的是病魔。在过去的20年间,他坚持大量阅读和思考,常年睡眠不足,高强度的工作终于反噬了他的健康。2004年,他被查出患有胶质瘤,位于脑部。 3. 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他要在最后的时间里留下些什么?马小平又一次想到了“与灾难赛跑的教育”,怎样才能塑造能跑赢灾难的一代新人?他并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答案,而是提出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是当代中学生最缺乏的?” 4. 向学校建议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此后,人文素养读本内部刊印两万本,而马小平因该课连续三年被评为最受欢迎老师,学生感言:,邓白洋: “那是真正意

7、义上的启蒙,我们 尚显稚嫩的心灵模模糊糊感知到了诸如自由之思想、平等之精神的概念,开始认识到人生最重要的是要追寻意义和价值,知道了自信的重要,以及做自己喜欢的事更能激发潜能。在这些层面,马老师从不直接给我们答案,而只是启发我们的思考。”,反思:教育本质上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1.中国的教育和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里,他们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他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却很早就有全球教育眼光,在21世纪的世界大格局,人类文明的大视野下,来审视和思考我们所面临的教育问题,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 2.我们被马老师提出的“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能够走多远”的命题所吸引。马老师常引用一句话说:“我们留什么

8、样的世界给后代,关键取决于我们留什么样的后代给世界”。,3. 最能体现马老师对中国教育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是他所提出的问题:“什么是当代中学生最缺乏的?” 他的回答更是惊心动魄: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并不缺乏知识和技术,“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他们患有“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下,很可能将出现有知识,有技术,但没有文化,没有人文关怀和素养的一代人。,4. 马老师的生命是燃烧到最后一刻的:他一辈子都在他所献身的教育中寻找生命的意义,用自己的生命燃烧学生的生命。这样的精神状态,是许多“混饭吃”的教师所难以比拟和理解的,却是一个真正的教师所必需的:教育本质上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事业。,5. 继承马老师事业做好的办法;迈开我们的双腿,到基层教育一线去,发现马老师那样的老师,以他们为教育改革的骨干和依靠对象;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心中其实都有“马老师”的种子,需要精心培育。 只要有一支真正的教师组成的队伍,中国教育就有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