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0000964 上传时间:2020-07-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2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 u m alo fG uizh o u U niv er s 一冬 fo r Na rionalirie : 2丈川()年增刊 论抗 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 孙萍 内容提要 : 为期八年的中国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分 为两 个战场 : 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作战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人民军队担负敌后 战场对日作战 。 其中敌后战 场为杭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 同时 , 正面战 场对抗 战也 作出过重要贡 献 。 特 别是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战是比较努力的 , 处于抗 战主要地位 。 但是 , 除个别 占役以外 . 几乎所 有的会战和战役 都归于失

2、败 , 本文拟就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失利原因作了粗浅的探讨 , 认 为敌强我弱的客观原 因和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 线以及军事指导思想 . 战略战术原则的错误等主观原因 , 导致 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失利 。 关链词 : 抗战初期 国 民党正面战场失利 作者简介 : 孙萍 . 土家族 , 1 9 7 1 年生 , 贵州民族学院历史系教师 . 邮编 : 5 50 02 5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 ,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 基础的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旗帜下进 行的 。 中国抗日战争 一开始就分 为两个战场 , 这两个战场的形成是第 二次国共合 作建立后 , 两党共同谈判进行的分工 . 即国 民党军队担

3、 负正 面战场作 战 , 共产党领 导的人民军 队担负敌 后战 场对日作 战 , 两个抗日战场互相配 合 , 构成 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 , 成为 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 为此 , 中国人民作 出了巨大的民族牺 牲和不可 磨灭 的历史贡献 。 在整个抗日战争 中 , 中国共产党提 出了一整套正确的政 治主张和军 事战略策略 , 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 路 , 鼓舞了全 国 人民夺取胜 利的 信心 。 敌后战场 成为全民族抗战的 中流 砒柱 , 为抗日战 争 的 胜利起了决定性 的 作 用 。 同时不可否 认 , 以国 民党 为主体的正面战场 , 对 抗日战争也 作出过 重要 贡献

4、 。 特别是抗 战初期 , 国民党 的抗 战是比较努力的 . 在中 华民族抗日史上和世 界反法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 抗战初期的 国民党战场处于抗战的主要地位 , 牵制了日 军2/3以上兵力 , 拖 住日军的主力 , 掩护 了八路军 . 敌 后战场 的开辟和抗日根据地 的建立 , 粉碎了日本妄图3个月 中国的美梦 , 打乱 了日寇侵华的战略计划 , 基本上起到 了消耗 , 迟滞敌人进攻 , 改变了敌我双方力 量的对比 . 这些对 抗日战争 战略防御起了重 要的作用 。 杭日战 争初 期(19 3 7 . 7一193 8 . 10) , 日本侵 略者把国 民 党当作主要 作战对象 , 在正 面

5、战场作战的国民党军队 . 有步 兵 18 2 个师 . 46 个 旅 . 连同海 、 空军和特种兵 , 共约 200 余万 人 。 国 民党的正面战场曾先后进行了平津之战 、 南口之战 、 忻口太原 会战 、淞 沪会 战 、 南京保卫战 、 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 战 、 武汉会 战等较 大规模的战 役和战 斗 。 但是 , 除台儿庄大 捷外 , 几乎所有的会战和战役都归 于失败 . 丢失了大 片国土 . 损失官兵达 11 0 多万 人 , 付出了极大 的牺牲和代 价 。 那么它 失败的原因何在呢?本文拟 就 初期 正面战场失利 的原因作 一点探究 。 46 一 、敌 强我弱的战争形势 抗战之初

6、, 中国无论经济 , 军事力量 , 政治组织能力都远 不如日本 ;且 日本已经进行多年准备 ;而 国民党自“九 一 八 ” 事变至全面抗战爆发前 , 长期坚持 “攘 外必 先安 内 ” 的反动国 策 , 坚持内战 . 坚持剿共 , 对日妥协退让 , 对日抗战毫无准备 , 内耗却十分严重 。 这种敌强 我弱 的形 势 对正 面战 场十分不 利 。 毛泽东在 论持久战 一文中 , 对 敌强我弱的形势作了精 辟的论述 。 毛泽东指 出 : 日本 “ 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 , 它 的军力 , 经济力和政 治组织力在东 方是一等的 , 在 世界也是 五六 个著名帝国主义 国家中的一个 ”。 而 中 国

7、 “依然 是一个 弱国 , 我们在军力 , 经济力和政 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 如 敌人 。” 他还指出 : 敌强 我弱 , 敌是 优势 我是劣势 .” 在战略 防御 阶段 时期 ,敌 能得到一定程 度 的胜利 , 我们则将遭到一 定程度的失败 。, 可见抗 战初期国 民党战场的失败 , 客 观形 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 不能全部归结为主观的错误 。 根据 敌强我弱这一点 ; 我们应该一方面承认 一定 的失败是带有客 观的必然性 , 另一方面对退却和失败也应作具体分析 。 毛泽东说 :“ 敌以不及我数之兵力而能 节节深 入者 , 除 了 我之政治原因外 , 我之技术落后是主要 原因 。 ”

8、国 民党军队的总数要比日军 多得 多 . 但从装备来说相差 是比较悬殊的 。 据统计 , 开战前日本拥有飞机270 0多架 , 中 国飞机只有6 00架(战斗飞机 仅30 5 架) , 敌我空军实力成 九比一之比 , 而且敌 机战 斗性能比中国强 , 因此 战场上的制 空权为日军所控制 , 这对中国军队作战威 胁极大 。 在陆军方 面 , 国 民党军队中装 备较好的是 的嫡 系部队 , 而嫡系 部队中 , 能配备较新式的武器也只有少数 几个军或师 。 如日 军征个师团配战车2 4辆 , 而国民党 军 队中唯一的 机械 化部 队仅有3个营 , 其 中被认为最好的战 车是 德国战车 , 为数只 有

9、巧辆 . 而且有枪无炮 , 威力不大 。 敌 人抢炮 质量远比中 国军队精良 , 炮兵火力尤为强大 . 重炮 、 高射炮齐全 。 中国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行学社会科学版) Jo u r n a l of G u izho u U niv e rsity f o r Na tion a lizie s 20 0 0 年增刊 队每师号 称有各种炮4 0 多门 , 其中 3 0门是迫击 炮 , 因此 中 国军 队同日军作战 , 白天 由于敌人 空炮火力压制无法开展进 攻 , 而 多数依靠夜 战 。 再如海军方面 , 日本有 弹药19 0 余万 吨 , 而国民党仅有1 1万吨 , 根本无力保卫沿 海

10、港口和江防 。 总之 , 应该承认日军的装备是比较现代化 , 而中国军队 的装 备比较老旧和落后 。 总之 , 对于抗战初期国 民党 战场 的退 却和失败 , 国 民党 最 高当局 主观上领导的错误是不容否认的 , 但客观上敌 强我 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 二 、国 民党上层对日妥协设降活动 , 几乎从未间断过 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历来是 为帝 国主义的侵略利益 服务 的 , 是同帝国主 义勾结 在一起 的 。 但是 , 由于 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 中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又是分属于不 同的帝国主义的 。 当中国革 命主要是反 对某 一帝国主 义侵略时 , 属千其它帝国主义的大

11、地主大资产阶级可能 参加到革命阵线一边 。 但即使在这时 . 它们的态度仍是十分 动摇的 , 时刻准备按照他们所代表的帝国主义及其自身 的阶级利益实现 “ 和平 ”妥协。 国民党是一个政治派系十分 复杂 的政党 , 而作 为其上层 统治则是 中国大地 主大 资产阶级 的代表 。 长期以来 . 以 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和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 , 勾心 斗角 , 进行了激烈倾轧和斗争 。 杭日战争开始后 , 国 民党政 权开始对日抵 抗 , 但并 没有放弃 与日木妥 协 , 礴和的打 算 。 它希望通过国际干预实现中口 “和 平 ”, 所以 , 在抗日战争中 , 始终是动摇的抗日派和政治上的顽固派

12、; 汪精卫 则是降口的投降派和政治匕的失败 论者 。 日本帝国 主 义 企图中国的野 心 , 早已暴露无遗 . 可 是 国 民党华北 当局乃 至最高 当局 , 仍存浇幸心理 , 直至 “ 卢沟 侨事变 ”爆发 后 , 还在摇摆 不 定 , 幻想再以局部让 步妥协 , 以 求苟安 。 如 宋哲 元 认为 : 日木还不至于对 中国发动全 面战 争 . 只要我们表示 一些让步 , 局部解决仍有可能 。 7 月n 日 , 宋从山东老家到达天津 与日军当 局谈 判 “ 就地解决 ” 时 , 日本 已开始大规模增兵华北 , 而宋却视而不见 。 当他会晤日军中 国驻 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之后 , 竞 公然声称

13、 : 和平解决已有 可能 。” 接着又于 巧口向全国发 出通电 , 谢绝各地 陆续汇来 的在大笔劳军捐款 , 云 : “遇 此类 小 冲突 , 即劳 海 内外同胞相 助 , 各方盛 意 虽甚殷感 , 捐 款不 敢受 。” 1 9日 , 宋回到北平 时 , 看到城内各主要路 口均 设 有准备巷战的防御 工 事 , 立即 下令拆除 , 并将关 闭数日的各城门全部开启 。 接 着 , 他又对 义愤填膺的北平军民发表书面谈话 , 断言 : “ 此次卢 沟桥事变 之发生 , 决非中日两 大民族之 所愿 ”, 他将 “ 求合法合理 之解 决 . 请大家 勿信谣 言 、 勿受挑拔 , 国家大 事 , 只有

14、静听国家解 决 。” 宋哲元的言行 , 对 北平军民起了很大 的麻痹作用 , 在很 大程度上解除了人们的思想武装 。 及至日军准备就绪 , 于7 月2 8日发起 大规 模 进攻 时 , 张 自忠还告天津军政当局 . 说 “和平有望”, 这时 宋哲元虽有醒悟 , 但仓促应 战 , 为时已晚 , 加之内部生变 , 更无法挽救危局 。 至于 , 虽 然在 “ 七七事变 ” 后即表示要 “应战”, 并 准备全国动员 , 但 实际上 仍在观望 , 企图通过中日双方谈 判 和第三国调解 , 平息战事 。 直到 “ 八一三 ” 事变爆发 , 直接威 胁到其统治中枢时 , 才 在庐山宜布 杭日 , 宣布的 同

15、时 又说 :“ 和平未到绝望时期 , 决不放弃和平 , 牺牲未到最后关 头 , 决不轻言牺牲 。”。 这是 “求和” 的一种表示 . 后来他 又接受了香月清司提出的和平解决卢沟桥 事件的四种要求 。 三 、 主观上国民党执行了一 条单纯由政府和军 队包办的 , 不准人民群众参加的片面抗战的错误路 线 。 毛泽东同志指出 : 抗日战 争 . 由于敌强我弱 的形势 . “ 争 取抗战胜利的 中心关键 , 在 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 全民族的抗战 。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 刁 能使 抗战 得到最后的胜利 。”“ 动员 了全 国的 老百 姓 , 就造成 一J 陷 敌于 灭顶之灾的汪洋大

16、 海 , 造 成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 件 。”示 但是国民党从其 阶级的利益出发 , 在抗 战中既 想利 用人 民抗 战 , 又害怕人 民在杭战中发展起来 , 反对 发动广大民众 参加 人 民战争 , 限制人民自动组织起 来进行抗日和 民主活动 。 对 各党派不给以平等合法地位 , 许多政治犯得不 到解放 。 19 38 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 过的(杭 战建国 纲领 )中 强调 , 抗 战建国要以蒋记 三民主义为 最高 准绳”, 全 国抗 战 力量要在国 民党和 “ 领导之 下 。” 本来在 自己国土上抵抗侵略者 . 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 优 势 . 特 别是 “ 人和 ” 这一点 , 我们得夭 独厚 。 中国的老百姓索 有团结杭敌御侮 的优良传统 , 只要把他 们发动 , 组织 起来 , 就 将形成不可 战胜的 力量 。 可 是国 民党当局由于害怕 群众 而 不肯这 样做 。 战前严令禁止和镇压人民的杭日民主运动 , 战 争爆发后 , 虽然允许人民有较多的 自由 , 但 对人 民抗日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