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战略管理谈把远洋渔业作为一项战略产业加以扶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996528 上传时间:2020-07-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战略管理谈把远洋渔业作为一项战略产业加以扶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战略管理谈把远洋渔业作为一项战略产业加以扶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战略管理谈把远洋渔业作为一项战略产业加以扶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战略管理谈把远洋渔业作为一项战略产业加以扶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战略管理谈把远洋渔业作为一项战略产业加以扶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战略管理谈把远洋渔业作为一项战略产业加以扶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战略管理谈把远洋渔业作为一项战略产业加以扶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远洋渔业作为一项战略产业加以扶持远洋渔业是指在公海以及他国专属经济区内开展的渔业活动。通常把在公海上的捕捞作业称为大洋性渔业,在他国专属经济区内的作业称为过洋性渔业。远洋渔业是以远洋渔业捕捞生产为核心的一项综合性产业,除捕捞作业外还包括渔业作业所需物资的生产供应,渔船和渔业机械仪器的制造,渔业加工基地和渔港建设,水产品的加工、储藏和销售,以及围绕渔业作业的管理服务活动等。远洋渔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远洋渔业产业涉及国家的海洋权益、经济利益、食物供应安全、资源和外交战略等,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国已经跻身于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大国之列,但远洋渔业的规模和现状

2、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远洋渔业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远洋渔业是实现我国渔业经济“走出去”发展、坚持对外开放并取得重要成果的一项产业。多年来,我国远洋渔业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外交利益,拓展对外经济合作领域,满足国内对渔业资源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使我国渔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1.远洋渔业是具有竞争潜力的资源性产业远洋渔业与能源业、采矿业一样,属于资源型战略产业。海洋为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占地球表面积70.8%的海洋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被称为“蓝色聚宝盆”、“人类未来的粮仓”。据海洋学家测算,海洋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大大超过世

3、界总耕地的生产能力,例如海藻每年生长量就数倍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如果转化为食品,可以成为人类重要食物营养源。大洋中生长着至少25万种生物,可以提供约300亿人需要的食物蛋白。尽管目前一些传统海洋捕捞品种被充分或过度捕捞,但从整体看也还有很多海洋鱼类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特别是中上层鱼类和大洋性底层鱼类等品种仍处于开发不够或有待开发状态。如生命周期短、再生能力强的鱿鱼、章鱼、墨鱼等头足类软体动物,海洋中有600多种,蕴藏总量达4亿吨-6亿吨,目前人类仅开发利用了600多万吨。人们所熟知的南极磷虾,储量达10亿吨左右,能够实现可持续捕捞的年捕捞量为1亿吨以上,目前年捕捞只有十几万吨,可开发利用潜力

4、很大。海洋生物资源被视为世界最大的天然蛋白库,因此,拥有和掌握海洋就意味着拥有和掌握未来。发展远洋渔业是解决优质动物蛋白质持续供给的重要途径。水产品是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的良好来源,鱼类富含蛋白质,其利用率高达85%-90%,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养殖1千克鱼需要1.1千克-1.5千克饲料,而饲养同样重量的猪需要2.5千克-3.0千克饲料。因此,世界有关国家越来越重视开发和保护渔业资源,以满足未来人类食物蛋白需求。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是缓解我国人均资源短缺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我国人均可耕地面积、淡水资源和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

5、%、27.4%和12.8%。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保住18亿亩可耕地的压力日益加重;我国同时还是一个水资源较为短缺和人均草场相对较少的国家,过度依靠陆地资源为13亿多人口提供食品和肉类,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并造成草场破坏和土壤过度开发;我国拥有1.84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由于过度开发,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海域环境污染,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的任务非常繁重。满足我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靠陆地和近海资源,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特别是公海资源,实施资源“替代”战略。用海洋面积扩展我国的生存空间,既能解决生物蛋白量

6、来源缺口,又能缓解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降低近海资源过度开发的压力。2.远洋渔业是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实体产业发展远洋渔业可以带动国内其他产业增长。截至2008年的统计,我国从事远洋渔业的生产企业有120多家,分布在三大洋及33个国家和地区海域作业;各类远洋作业渔船1500艘,从业人员5万多人,捕捞年产量100多万吨,年产值100多亿元,船舶数量为世界第一,但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差距较大。远洋渔业是一个以远洋渔业捕捞为核心的涉及多个行业的产业,并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远洋捕捞,围绕其海上捕捞作业,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远洋渔业涉及捕捞船只及相关渔具渔机的建造、维修和更新,

7、涉及渔业码头、加工厂、冷库等渔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产,还涉及水产品的加工、贸易、储运和物流等多个环节,跨越第一、二、三产业,这些环节链接形成了远洋渔业生产的完整链条,这些产业的合成形成了远洋渔业产业。远洋渔业的带动系数较大。例如远洋渔船建造,按照世界通行的行业主导性评估标准和我国18个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渔船建造属于其他制造业,其感应度系数为3.13,居18个产业之首;影响力系数为1.20,在18个产业中排在第二,仅次于电子和通讯设备制造业;波及效应为3.495。据此估算,建造一艘长度为115米的大型拖网加工船(不包括进口设备部分),需要相关产业部门增加10亿元的总产出;如果建造一艘长度为75

8、米金枪鱼围网船,则可以增加3.8亿元的产出效果。2008年我国新造远洋渔船29艘,按此粗略计算,产生的拉动效应约为34亿元。同时还能推动船舶动力机械、甲板机械和网具钓具等配套产业的技术进步并拉动生产能力增长,也能促进国内外渔业经济贸易和物流冷藏储运产业同步发展,对拉动区域经济具有积极作用。远洋渔业能够增加一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目前全国从事远洋渔业生产的从业人员5万多人,不仅解决了部分国内劳动力就业问题,还为渔场周边国家提供了相应的就业机会。据浙江省舟山普陀区渔业协会统计,全区有6000名渔民长期从事远洋捕捞工作,为后续水产加工和修船等生产直接创造近4万人的就业岗位。台湾渔业界做过测算,一名远

9、洋渔业船员能够带动近20人就业。3.远洋渔业是直接关系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争取发展空间的重要产业远洋渔业资源具有外部性和公共财产的特征。发展远洋渔业,有利于我国走向深海,拓展国际空间,获取更多资源,得到更多权益。国际渔业资源的管理规则是“占有即权益”,也就是说,在提倡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生态系统概念的框架下,同时尊重历史和现状,即资源配额的取得是依据历史产量和现有生产状况分配的,一个国家参与远洋渔业的时间越早,历史产量越高,实际拥有的生产能力越强,在国际渔业资源份额分配中的话语权就会越大。远洋渔业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国际合作。开展远洋渔业都要通过双边或多边国际谈判协商后得以进行,通常需要多国间的合

10、作,因此有时被称为谈判渔业或外交渔业。二是国家责任。按照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和负责任渔业的要求,远洋渔业活动必须是由国家(船旗国)承担责任的生产活动,船旗国要向国际组织或合作方提交必要的生产数据资料,开展保护渔业资源和环境以及相关的调查研究,向国际渔业管理组织报告渔业生产活动和管理措施等,承担国际社会必要的责任。三是发展目标非单一性。远洋渔业不仅仅是企业行为,而是体现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活动,是一个国家的政府行为。远洋渔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了解和掌握,而对全球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环境调查研究应当是国家为主体的行为。远洋渔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远洋渔业越发达,得到的海洋资源就越多

11、,获取的国际发展空间就越大。4.远洋渔业是巩固扩大国家外交关系和扩展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的特殊产业远洋渔业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远洋渔船是流动的国土,一个国家远洋渔船队在全球各大洋中的存在,代表着国土和主权的延伸,是国家影响力和海洋权益的具体体现。远洋渔业在支持和配合国家外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远洋渔业对外合作的国家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些国家中,渔业是其主要经济支柱。我国远洋渔业企业以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利用这些国家的渔业资源,建立和加强了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巩固和深化了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被誉为“民间大使”。远洋渔业企业在

12、海外突发事件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在一些国家发生动乱和战争的关键时刻,我国远洋渔业企业可以动用渔船转移我国和其他友好国家驻外机构工作人员及其侨民。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所属中国水产总公司在我国驻外使馆的领导下,多次紧急调用远洋渔船参加救援抢险,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该企业的海外机构为我国海军在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的编队舰只提供了大量水产品和补给品。远洋渔业船队可以成为我国海外的一支军需保障力量。我国远洋渔业取得的成绩及原因分析1.远洋渔业发展25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与远洋渔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远洋渔业起步较晚。1985年3月10日,中国水产总公司派出的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第一次走出国门,远赴西非沿岸

13、国家开展渔业合作。25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远洋渔业不断发展,从小到大,从近海到远洋,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取得了显著进步和成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发展中国家中远洋渔业发展最快和重要的远洋渔业国家之一。一是远洋渔业作业能力显著增强。我国远洋渔业船队已由当初的13艘单一近岸底拖网作业渔船,发展到能够多种作业且具备一定规模的船队。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各种捕捞船只1500余艘,其中大型拖网加工船11艘,鱿鱼钓船351艘,船舶数量排在世界第一;金枪鱼船301艘,其中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由2000年的41艘发展到136艘,金枪鱼围网船从无到有,发展到12艘,船队

14、规模仅次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居世界第三位。最近,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所属中国水产总公司抓住机遇收购了5艘大中型冷藏运输船,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大型冷藏运输船队,填补了产业链条中的弱项。这些远洋渔船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公海,最近已经进入南极海域进行鳞虾探捕作业。远洋渔业船队规模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争取国际海洋生物资源份额和海洋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远洋渔业产值增加较快。近三年来,远洋渔业总产量年均都在百万吨以上,年均产值逾百亿元,不仅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大量水产品,丰富了国内水产品市场,而且缓解了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开发的压力,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带动了渔业相关产业和科技教育的发展。三是公海渔业得

15、到优先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远洋渔业着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走向深海,大力发展大洋性渔业,开辟新的渔场,产业和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大洋性渔业产值占整个远洋渔业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7%提高到2007年的62%。四是过洋性渔业稳步推进。目前,我国远洋渔业企业已在32个国家的海域,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远洋渔业,成功参与西非、南亚、东北亚、南美等全球区域性渔业经济合作体系,成为中国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实践最成功的案例,效果最显著的产业。五是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得到较大提升。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我国在各类资源养护组织中的话语权逐步扩大,体现了我国在国际海域的实际存在,维护了国家的

16、海洋权益。在涉及我国渔业活动的15个国际渔业管理组织中,已经参加活动或筹备参加的有9个,3个论坛性组织参加了2个,9个涉及渔业的综合性国际组织我国全部参加,在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我国远洋渔业捕捞争得了一定数量的渔业配额。六是与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得到巩固。我国远洋渔业企业与入渔国的当地政府和企业积极合作,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合作国和地区培养了技术管理队伍,为项目所在国提供了大量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仅西非远洋渔业项目已累计为所在国提供费税8亿元以上。我国远洋渔业企业还积极参与当地赈灾,赞助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如在塞内加尔捐助国家儿童基金,在摩洛哥捐建穆斯林清真寺,在斐济为水灾的灾后重建踊跃捐助等,受到所在国的好评,促进了双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