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案-鲸-北京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3994682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鲸-北京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鲸-北京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鲸-北京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鲸-北京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鲸-北京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鲸-北京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语文教案-鲸-北京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6、鲸【教材分析】鲸是人教版第 9 册的一篇说明文。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层次非常清楚:从鲸的外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几方面连段成篇,每个自然段又都围绕着一个意思来介绍。在表达上运用列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方法,对鲸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有关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知识。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概括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3)体会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情感目标:激发学生

2、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研究问题】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研究问题:整合学习需求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来探究,也可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问题。 ”)和因需的合作(如:对于鲸的进化和呼吸的研学) 。【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来源: 学科网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于鲸这种最大的哺乳动物充满了好奇,再加上课文的介绍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估计学生学习课文会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基本能够自学读懂。但学生关注的多是课文介绍的关于鲸的知识,对于作者表达的方法(包括说明的方法和成文的思

3、路)容易忽视,教师要因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给以适当引导。从网络、书籍、影视等多种渠道查找关于鱼类、哺乳动物以及他们的特征资料,尤其是有关鲸的内容,有助于学生解读文本,拓展语文学习的资源和渠道。【教学工具】师生共建的鲸的主题知识网站以及其他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学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交流对鲸的了解。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内容。1、关于本课的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2、按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 “鲸”介绍了哪些内容?三、整体感知,确定进一步探究的方案。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利 用课后习题,理清文本思路)2、整合学习需求

4、,引导深入探究。(1)以难点为突破口,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在海洋馆、在生活中,常听人们管 “鲸”叫“鲸鱼”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在初步讨论中形成学习的问题: “鲸”是“ 鱼”字旁,它也生活在海洋,为什么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鲸到底有什么特点,又有怎样的生活习性呢?请你选择 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来探究,也可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问题。 (小组合选也可以)(3)师生一起完善学习方案:读读有关的内容,借助相关的资料,能写写批注更好。还可以通过画图、列表、表演等方式来学习;注意体会作者说明的方法;汇报学习的收获可以是学习者的角度,也可以是解说员或者是“鲸”自述的角度。四、自主探究,因需

5、合作。学生依自己选择的学习内容进行独立的探究,学习中有困惑的时候,可以因需要求助于教师或学生;学习完有交流的欲望时,可以自主组合动态学习小组。来源:学科网 ZXXK五、共议 交流,整合提升。1、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1)学生容易找到相关的句子: “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 (当学生谈到后两点时,要对学生立足整体在联系中读懂课文的做法给以充分的肯定;也可以从鱼类的角度:鲸的祖先不是生活在海洋,鲸不是像鱼一样用腮呼吸、卵生等)(2)重点结合第 2 自然段,研读鲸的进化:相机出示: 在很远的古 代,鲸的祖

6、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来源:学科网鲸是怎样演变进化的呢?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学习或是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一下。可能方式 1:朗读汇报(读清楚)可能方式 2:摘要表示法很远的古代生活在陆地后来靠近陆地的浅海很长很长的年代之后适应了海洋的生活来源:学科网 ZXXK可能方式 3:浏览网页解说(独立或合作)点拨:鲸的演变进化的特点是什么?(周围的环境变了;由陆地向海洋;鲸身体的变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果学生适时引入搜集的资料进行

7、简要补充则更好。2、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1)重点体会鲸非常大。第 1 自然段指名读出相关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相机出示最后一句的对比句:体会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的直观和形象。我国捕获过一头很大的鲸,它的身体很长,分量很重。点拨:一条舌头,一张嘴,这么大,整个的鲸呢?(这也是一种说明方法)可想而知!由此联想 上文说到的十六万公斤重的鲸呢?无法想像!鲸不愧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怎样读出鲸的大呢?还从哪儿能看出鲸非常大。须鲸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小鱼小虾,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学生如果说鲸的特点还包括鲸在呼气时能形成一股水柱、睡觉时总是也可以。(2)了解鲸的生活习性。若学生汇报鲸的

8、种类、胎生、寿命等则一读即过,略处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更欢迎小组合作) 、喜欢的角度(解说员、鲸)来汇报鲸吃食、呼吸和睡觉的情况。吃食:可用朗读读出须鲸和齿鲸吃食的情态,想像没有牙齿的须鲸吃食的方法,感悟用词的准确,如“吸”进嘴里, “滤”出海水, “吞” 进肚子;想像齿鲸的凶猛。追问:“须鲸和齿鲸的食物、食量与什么有 关?”引导学生在纵横联系中解读文本。(吃什么与有无牙齿有关,吃得多与庞大的身体有关)合作朗读,体会连句成段的方法。呼吸:根据课文的描述,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显示和介绍鲸呼吸的特点。方式 1:归纳法:用肺呼吸;呼气时形成一股水柱,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

9、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是不一样的。方式 2:表演法:用手掌或身体边表演边解说鲸喷泉似的呼吸。 (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书上的话)方式 3:图示法:根据自 己搜集的资料和对课文的解读,画出鲸呼吸喷潮的不同形状。 (教师适时提供网页中不同种类的鲸喷潮的画面,让学生欣赏、辨认)讨论:课文中说鲸喷出来的气形成的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你觉得是这样吗?睡觉:估计学生用朗读或是简笔画的方式会比较多。3、交流自主探究的其他内容。 (可以是对某一方面内容的深入研究,可以是对某些内容的个性整合)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的内容交流,则引导学生浏览网站上的资源库:如“鲸之最”“鲸与人类”等,让学生自由浏览后,与

10、大家交流,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得清楚、明白。六、师生一起总结全文。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我们知道了鲸虽然体形像鱼,但它是哺乳动物,了解了鲸的演变进化过程;体会到了鲸非常大,清楚了鲸吃食、呼吸、睡觉等方面的习性。还知道了关于鲸的许多方面的信息。让我们更多地了解鲸,并与鲸和谐相处于同一个地球上。 七、布置作业:必做: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一些说明方法,如:“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用了比较法。你还发现了哪些方法,和同学展开讨论。选做:课文中有些词语运用非常准确。如“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与同学交流。22 鲸(哺乳动物)非常大须鲸和齿鲸吃食、呼吸、睡觉、

11、胎生【教学反思】来源:学科网“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所知到生疑到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 ” 在执教鲸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力求实现崔峦先生所倡导的自主学习语文的佳境,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使教的目标转化为了学的需求“同学们,在海洋馆、在生活中,常听人们管“鲸”叫“鲸鱼”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我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发孩子们思考,在初步的讨论中形成了探究的问题: “鲸”是“鱼”字旁,它也生活在海洋,为什么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鲸到底有什么特点,又有怎样的

12、生活习性呢?而这些正是本节课应该研究的内容,这样就自然地将教的目标转化为了学的需求,也是在追求叶老所说的“教学的最高境界” 。二、探究内容的自主,形成了不同学生学习不同语文的局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来探究,也可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问题。 ”给了学生探究内容的自主权。结果呢?有的学生研究“鲸生活在海洋但却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有的学生对“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兴趣,而且即便是学生探究的方向相同,因为学生的层次不同,他们所探究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尽相同。尤其让我们惊喜的是确实有些学生能根据教材的描述,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 “关于须鲸和齿鲸的对比” , “关于鲸的喷潮”

13、。布置学生“发现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这项作业时,一名学生提出:“老师,我发现这篇文章多次运用了比较,有鲸与人、与猪、与牛羊,以及鲸类自身的比较,可不可以选择这一个专题来完成呢?”我发现所有的孩子眼前一亮,怎么会不可以呢?三、解读文本的多形式、多角度, 使教材鲜活起来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孩子们运用自己喜欢的读、画、演等方式解读文本,使教材变得“直观” 、变得“简单” 。喷潮一段摘要法、表演法、图示法多种方法的融合,不仅使文本的内容“一览无余” ,而且使学生得到了获取信息求全、读书要注重想像、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等多方面的启示。交流角度(学习者、解说员、鲸自述)选择的尝试,是对教材的二度创造,也是对学

14、生表达能力的有效训练。 主题网站的建立,相关资料的搜集、筛选、整理和引入,使课文的解读有了一个大背景,不仅有利于孩子们读懂课文,开阔视野,而且还促成了学生 对教材的挑战:“须鲸与齿鲸喷潮不只是形状不同,数量也不同,因为齿鲸类外鼻孔有 1 个,而须鲸类外鼻孔却有 2 个” ,课文怎么没写全呢? “目前在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附近捕到的最大的蓝鲸体重达195 吨,超出了教材中所说的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 ”教材应该与时俱进,更具科学性呀!也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索:“近日考古学家们在路易斯安那洲发现了大约 4500万年前的鲸鱼的化石。专家们认为,鲸鱼最初是生活在水里的,随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迁居在陆地,以后又重返海洋生活。 ”鲸的演变进化到底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孩子们在发现、探索与习得中不仅学到了鲸这篇说明文的知识、说明的方法,而且感受到了语文和学习语文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