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39943780 上传时间:2020-07-2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脑与脊髓的血管,脑的血管,脑的动脉,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 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脑的动脉-颈内动脉,起自颈总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分为颈部、岩部、海绵窦部和前床突部,后两者合称虹吸部,常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供应眼部,供应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后下部、大脑脚底中1/3、苍白球,与大脑后动脉吻合,皮质支-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额顶叶上外侧面; 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皮质支-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岛叶; 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的前部

2、,起自锁骨下动脉,两椎动脉经枕骨大孔入颅后合成基底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脑的动脉-椎动脉,供应小脑底面后部和延髓后外侧部,大脑后动脉的起始部和小脑上动脉之间夹有动眼神经,当颅内压增高时,海马旁回移至小脑幕切迹下方,使大脑后动脉向下移位,压迫并牵拉动眼神经,致动眼神经麻痹。,脑的动脉-基底动脉,组成: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正常情况下动脉环两侧的血液不相混合。 当某一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可一定程度通过大脑动脉环使血液重新分配或代偿,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 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交界处、

3、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连接处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脑的动脉-大脑动脉环(Willis环),脑的静脉,收集大脑半球内、外侧面和脑岛的血液,汇入静脉窦,直窦,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颈内动脉主干受累: 可出现病侧单眼一过性黑蒙,或病灶侧Horner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大脑中动脉: 主干闭塞: 病灶对侧三偏征,上下肢瘫痪程度基本相等; 优势半球受累出现完全性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出现体象障碍; 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大脑中动脉: 皮质支: 上分支:对侧面部和上肢轻偏瘫重于下肢、感觉缺失,可伴失语和体象障碍,无同向性偏盲。 下分支:

4、Wernicke失语、行为异常、对侧同向性偏盲,对侧皮层感觉障碍等,无偏瘫。,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大脑中动脉: 深穿支:供应内囊膝部及后支的前2/3。 对侧中枢性上下肢均等性偏瘫,可伴有面舌瘫;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可伴对侧同向性偏盲; 优势半球病变出现皮质下失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大脑前动脉受累:,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大脑前动脉: 主干:1.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以面舌瘫及下肢瘫为重,可伴轻度感觉障碍;2.尿潴留或尿急;3.精神障碍如淡漠、反应迟钝、欣快缄默等,常伴强握和吸吮反射;4.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上肢失用,也可出现Broca失语。 皮层支:1.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可伴

5、感觉障碍;2.对侧下肢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和精神症状。 深穿支: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瘫。,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大脑后动脉受累:,大脑后动脉: 主干:出现对侧轻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丘脑综合征,优势半球病变可有失读。 皮质支: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而黄斑视力保存(黄斑回避现象),双侧病变可出现皮质盲。优势侧颞下动脉受累可出现视觉失认及颜色失认,顶枕动脉受累可有对侧偏盲,视幻觉痫性发作,优势侧病损可有命名性失语。 深穿支:1.丘脑穿通动脉受累可产生红核综合征;2.丘脑膝状体动脉受累可产生丘脑综合征;3.中脑支受累可出现Weber综合征或Benedikt综合征。,病损表现及定位

6、诊断,基底动脉受累: 主干:可产生脑干广泛性病变,累及脑神经、锥体束及小脑,出现眩晕、呕吐、复视、瞳孔改变、四肢瘫、共济失调、昏迷和高热等,甚至危及生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基底动脉受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端分出两对动脉,即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分支供应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和枕叶。 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 一过性或持续数日的意识障碍,反复发作 对侧偏盲或皮质盲 严重记忆障碍 少数病人可出现脑干幻觉,表现为大脑脚幻觉及脑桥幻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基底动脉受累: 内听动脉:表现为病灶侧耳鸣、听力减退、眩 晕、呕吐及眼球震颤。 中脑支:可出现Weber综合征或Benedikt

7、综合征。 脑桥支:可出现Millard-Gubler综合征。 脑桥旁正中动脉:可出现Foviller综合征。 小脑上动脉:可出现脑桥上部外侧综合征。,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椎动脉受累:小脑下后动脉起源于椎动脉,此两动脉受累可出现Wallenberg综合征。,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脊髓的血管,脊髓的动脉: 1.椎动脉发出-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 2.根动脉,脊髓前动脉:沿前正中裂下行,每隔1cm发出3-4根沟连合动脉,左右交替深入脊髓,供应脊髓横断面前2/3区域,沟动脉是终末支,易发生缺血性病变。 脊髓后动脉:左右各一根,沿脊髓后外侧沟全长下行,供应脊髓横断面后1/3区域,略呈网状,分支间吻合良好,

8、较少发生供血障碍。 根动脉:沿脊神经根进入椎管,分为两股即根前动脉和根后动脉,构成围绕脊髓的动脉冠,发出穿通支进入脊髓,为脊髓实质外周部供血。大多数根动脉较细小,但C6、T9、L2三处根动脉较粗大。,根据脊髓动脉分布的特点,循环最不充足的节段常位于相连的两条根动脉的分布区交界处,T4和L1最易发生供血不足。,脊髓的静脉:主要通过脊髓前、后静脉注 入硬膜外腔的椎静脉丛。,椎静脉丛内压力很低,没有静脉瓣,血流方向常随胸、腹腔压力变化而改变,是感染和恶性肿瘤转移入颅的可能途径。,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脊髓前动脉损害: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病灶水平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分离性感觉障碍、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脊髓后动脉损害:脊髓后动脉综合征-病灶水平以下深感觉障碍,痛温觉及肌力保存,括约肌功能常不受累。 中央动脉损害:中央动脉综合征-病变水平相应节段的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减低、肌萎缩,多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损害。,脊髓出血: 脊髓动静脉畸形:,HAVE A GOOD DAY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