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规程措施管理考核制度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928413 上传时间:2020-07-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规程措施管理考核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规程措施管理考核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规程措施管理考核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规程措施管理考核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规程措施管理考核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规程措施管理考核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规程措施管理考核制度(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规范 2016年1月1日目录一、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原则3二、编制煤矿作业规程,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资料3三、编制准备4四、规程的编制4(一)基本要求4(二)规程内容规定51、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目录及相关要求52、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目录及相关要求11五、审批及发放报送22六、执行与监督23七、修改及审查审批23八、职责24九、编写规范要求及评比25(一)编写规范要求25(二)评比26十、奖惩26(一)编写随意、 不负责任26(二)报送不及时,报送不全26(三)无规程、措施施工27附件1 地质说明书的编制要求28规程编制规范一、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原则(一)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经济效益。(三)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开之前,必须严格按照“一工程,一规程”的原则编制作业规程,不得沿用、套用作业规程,严禁无规程组织施工。二、编制煤矿作业规程,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资料(一)已批准的有关设计(采区、综采工作面、基建工程等设计)文件、资料。(二)由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的经过批准的地质说明书及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变化的勘查资料。(三)同一煤

3、层或邻近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瓦斯等级和煤尘的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水害等资料。(四)由通风部门提供的通风资料。(五)由机电部门提供的供电系统图和机电设备资料。(六)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七)有关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工作面交接班制度、“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爆破管理制度、巷道维修制度、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制度、通风安全仪表使用维修制度等。三、编制准备1、确定采掘工程布局后,由技术部采掘技术人员确定巷道的拨门位置、施工方位等基本参数,并体现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经设计人员、技术部长及总工程师审查签字,一并向地测技术人员传递相应采掘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委托书2、根据巷道的

4、施工设计及各类地质资料,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地质说明书,具体内容编制要求见附件1。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提交时间为掘进工作面设计前一个月;回采工作面形成后,根据需要开展相关物探、钻探等补充地质工作,查明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情况,并在回采工作面形成后10日内提出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地质说明书由总工程师组织审批。3、技术部将审批完成的地质说明书两份纸质及其电子版提供给施工单位,同时下发规程编写及拨门通知单;规程内的所需内容由编写单位完成。四、规程的编制(一)基本要求1、施工作业规程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编制,必须明确一名编制负责人。2、编制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操作规程及上级各类相关文件要求、巷道

5、设计及地质说明书。3、规程编制按照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认真编写,规程、措施内容必须符合现场实际与矿井实际情况,严禁编写过程中随意复制粘贴。4、每份作业规程后应附有与现场一致的各类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附: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二)规程内容规定1、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目录及相关要求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概述 巷道名称、位置与煤(岩)层、相邻巷道的关系,巷道的用途、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服务年限、开(竣)共时间等;施工中的特殊技术要求,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按鼻裂回执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 编写依据 经过审批的设计及其批准时间等;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提交批准时间和编制内容必须符合矿井

6、地质规程规定;说明有关矿压观测资料。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巷道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等;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对工程的影响;分析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性 叙述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f),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性分析;预测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其他煤(岩)层技术特征分析;按比例绘制地层综合柱状图;常用的围岩分类参考表见附件1。锚喷围岩分级见附件2。

7、 第三节 地质构造 描述巷道煤(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断层,褶曲,裂隙,火成岩侵入的岩墙、岩床,陷落柱,导水性及其控制程度等参数;受冲击地压威胁的煤(岩)层或应力集中区掘进,对施工的影响,应有技术分析;在突出煤层顶底板掘进岩巷时,必须使用经定期验证的地质资料;按比例绘制地质平面图、剖面图。按比例绘制瓦斯地质图;普氏岩石分类。 第四节 水文地质 分析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等;分析巷道区域的图纸资料,分析相邻老巷、老空积水、钻孔终孔位置、封孔质量、构造导水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分析第四纪砂砾层水、承压水等的水量、水压及其与工程的

8、距离和关系,进行隔水层安全厚度计算;积水区域附近掘进巷道,应在掘进工程平面图上标出其“三线”(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隔水层安全厚度计算参考公式,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计算参考公式。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 巷道布置 描述巷道布置:层位、水平标高、断面、工程量、坡度、中腰线、开口的位置、方位角等;巷道净断面的设计,必须按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计算;突出矿井巷道布置原则:充分利用保护层,避开地质破碎带,避开应力集中区,掌握施工动态和围岩变化情况等;巷道开口施工:开口方法和步骤,开口前的准备工作,开口附近的支护加固,一次成巷、支护方式等;巷道施工顺序:巷道为分段定向施工时,逐段说明巷道

9、中线方向、坡度、各段长度、与煤层的相对位置等;特殊地点的施工:如车场、硐室、溜煤眼、交叉点、绞车房等,该巷道与其顶部或底部老巷道的岩层厚度,要将其空间位置、坡度和特殊要求描述清楚。特殊工程应按设计要求绘制大样图,标出开口的位置、转变点、起坡点,平、竖曲线等计算数据;按比例绘制巷道剖面图,按比例绘制开口大样图;巷道断面形状及其适用条件参考表。 第二节 矿压观测 观测对象:矿压显现明显、跨度大的巷道,松软的煤、岩层或流沙性岩层中的巷道,破碎带的巷道,“三软”(顶板软、煤层软、底板软)及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的巷道,不支护巷道,各类支护巷道等;观测内容:顶底板活动规律分析;不支护巷道表面位移量观测,

10、支护巷道顶板离层量、底板及两帮变形相对移近量监测,支护质量动态监测,锚杆锚索锚固力检测等;观测方法:主要包括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安设位置,矿压观测方式、观测时段等。根据掘进巷道顶板压力显现状况,安设顶板离层仪、锚杆压力指示仪等,对锚杆受力及围岩位移进行适时观测;数据处理:监测数据与支护设计不符时,应重新计算,改进设计。 第三节 支护设计 根据巷道围岩性质,矿压观测资料,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支护设计,确定巷道支护形式,选择支护参数等;巷道支护设计,可采用以下办法:(一)解析法:根据巷道围岩的物理学性质、坚固程度、地压作用方向及大小,巷道的不同用途、条件,合理选择支护方式与参数。(二

11、)工程类比法:参照煤炭系统总结的经验,根据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岩)层矿压观测资料、支护方式与参数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三)围岩松动圈分类法:根据巷道围岩松动圈分类及锚喷支护建议进行支护设计;巷道临时支护的方式:明确临时支护的方式,确定工作面与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间的最小和最大距离;坚硬稳定的煤、岩层中巷道不设支护的条件和要求:(一)巷道开凿后,岩体不发生明显的变形和位移。(二)巷道在整体均匀的岩层中,无冲击地压危险。(三)煤和半煤层巷道中,煤层无自然发火危险。(四)岩体位移测定自然稳定,或有相邻矿井同类地质条件不设支护的巷道为依据。(五)制定不设支护的安全措施;复合顶板、软岩巷道或特殊地点需锚索

12、时,可根据现场实际确定锚索长度及布置方式;位于软岩中的巷道和受动压影响的巷道,采用柔性或可缩性支护形式,有底鼓的应明确防治办法;按比例绘制巷道支护平面图、断面图。按比例绘制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巷道支护分类。主要支护型式参考表。支护设计参考。锚喷支护参数参考表。坑木和钢材对照参考值表。 第四节 支护工艺 各类支护工艺及要求:(一)锚杆及联合支护。1.锚杆(锚网、锚索)的材质、规格、间排距、安装(包括药卷的种类、数量及使用要求)、锚固力等要求;2.锚杆的孔位、孔深和孔径应于锚杆类型、长度、直径相匹配等要求;3. 锚网的铺设与锚杆或其他锚固装置连接牢固等要求;4.软岩使用锚杆或支护时,必须全长锚

13、固等要求;5.喷射材料(水泥标号,速凝剂型号,砂子、石子的颗粒等),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计算出配比,混合料的搅拌、速凝剂用量、喷射工艺等;6.喷射混凝土的风压、水压、温度等;7.对粉尘浓度及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规定等;8.巷道涌水的处理方式;9.备用材料、数量、规格及存放地点;10.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二)支架支护:1.钢混支架:钢件和钢筋混凝土加工件的品种、制作形状、规格尺寸、强度、配件、背板、充填材料的规格、质量等要求;2.金属支架:支架必须构件齐全,撑(拉)杆、垫板、背板的规格,支架的顶部、两帮背紧、背牢、充满填实,安设方式等要分别要求,可缩性支架可缩量应与围岩的变形量相适应;3.备用支

14、架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4.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三)砌碹支护:1.预制混凝土块、料石等规格,砌体厚度、基础槽深度、砂浆配比、强度设计、砌体壁后充填质量、砌体灰缝质量等;2.碹胎的架设应与巷道中心线垂直,结构尺寸、碹胎的间距、倾斜巷道迎山角度、支设方法、固定方式、脚手架设置等;3.砌筑碹体操作工艺、砌体顺序、一次砌体长度、砌体壁后充填材料选择、高冒区的处理方式等;4.备用砌拱材料的品种、数量、规格、存放地点;5.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第四章 施工工艺 第一节 施工方法 确定巷道施工方法;巷道开口施工方法:从支设巷道开口临时棚开始,到支上固定棚止,施工顺序作必要的描述;特殊条件下的施工方法如:

15、1、石门揭开煤层时的施工方法:放震动炮、打超前钻排放瓦斯等;2、硐室的施工方法:硐室位于类、类围岩中宜采用全断面施工方法,位于类、类围岩中宜采用分层施工法;3、交岔点的施工方法:交叉点位于类、类围岩中宜采用全断面施工法,位于类、类围岩中宜采用分部施工法,位于类围岩中宜采用导硐施工法;4、倾斜巷道的施工方法:支架应有迎山角、支架防倒采用上、下撑拉杆,增设防滑、防跑车装置,掘进、扒装机械固定等。 第二节 凿岩方式 确定凿煤(岩)方式;机掘作业方式,截割顺序等;炮掘施工工序安排,工艺流程等;描述全岩巷、半煤岩巷、煤巷掘进施工,不同的钻爆、扒装、运输方式等;不同施工方式的机具、钻具、供电、照明、湿式凿岩(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