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9919052 上传时间:2020-07-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下学期岳汨联考语文试题时量: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国合同法颁布至今不过20年,但合同制度在我国则是历史悠久。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合同一般被称为契约。如今存世的传统契约文书,是中国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速产,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合同的看法。史料表明,我国传统契约实践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上,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周礼还记录了先秦时期使用竹木制作傅别、书契和质剂三种契约券书的方法,这

2、些古老的契约应用于当时买卖、借贷等交易行为。汉晋时期,人们依然以竹木制作交易券书,内容简单直接,满足了当时人们订立合同的需要。东晋以后,纸张开始应用于契约书写。吐鲁番出土和敦煌发现的纸质契约跨越了我国北朝、唐和五代时期,记录了近600年间买卖、借贷、租佃等丰富的契约行为。历史还记载,北宋时为了减少契约纠纷,曾出现过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从徽州等地发现的数以万计的传统契约来看,南宋以来契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仅从文献记载看,传统契约制度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愤两个方面。法律方面,唐代及其后各代法典对不同类别契约所需要

3、满足的交易条件都有明确规定。社会习惯方面,历代官箴、村规民约以及家法族规对传统契约制度也有不同程度的记载。此外,传统契约制度还直接体现在流传下来的契约文本中。契约往往由职业或半职业的代书人书写。代书人为了方便,会根据当时的制度规定,结合缔约习惯制定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明清时的士人开始收集整理契式文本,印成书并广为传播。在缔约时,交易者会要求一并移交上手老契,并将其与新订契约、纳税凭证等相关文书粘附在一起。久而久之,一份契约可能长达数米甚至十几米。契约越长,记录的交易越多,经历的时段越久,保留的制度信息就越丰富。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契约观念。一是

4、推崇信守契约的精神。“署名为信”“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的诚实守信精神贯穿于传统社会契约的订立过程。二是注重书而形式契约。为了使契约能够被信守,传统社会中人们对“白纸黑字”“立字为据”十分倚重。三是注重通过调解手段解决契约争议。我国传统契约涉及的对象一般为“户婚田土”,如果发生争议,由于诉讼成本高以及人们“息讼”意识深厚,当事人多选择由乡邻或家族进行调解处理。传统社会的乡规民约中也积累了大量对契约争议进行调解的习惯。今天,我们对合同法实践进行研究,可以吸收借鉴传统契约制度与实践的精华,学习传统契约制定和纠纷解决的智慧,以更好完善相关合同规则。(王旭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略有别节)1. 下列关于原

5、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传统契约实践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契约就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B. 铭刻在青铜礼器上记录西周贵族间进行土地等财产交易的契约是目前能解读出来最早传世契约资料。C. 传统契约有其规范格式和内容要求,有的是官方提供契约样例,有的是民间根据情况编辑契约范式。D. 我国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的契约观念,体现为崇尚守信的精神和注重调解的智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运用将文献资料和实物印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述了我国传统契约给我们今天的启示。B. 文章中间依次从契约制度、契约实践和契约观念三方面

6、人手,具体分析了我国传统契约文化遗产。C. 文章从国家法律、社会习惯和契约文本三个角度,说明我国传统社会中有着深厚的契约制度沉淀。D.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的行文结构谋篇,论述如何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以更好完善相关合同规则。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合同法,研究如今存世的传统契约文书和相关文献资料,可以获得法治的启示。B. 契约上保留的制度信息是否丰富与契约记录的交易量多少、经历的时段情况以及契约的长度有关。C. 在合同法颁布之前,当事双方若对契约所涉对象发生争执,须根据乡规民约由乡邻或家族调解处理。D. 今天人们心中的合同依旧是那份签名盖章的“白纸黑字”协

7、议书,可见诚实守信的精神已深人民心。【答案】1. A 2. B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契约就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曲解文意。选文第2段是说“从徽州等地发现的数以万计的传统契约来看,南宋以来契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

8、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

9、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依次从契约制度、契约实践和契约观念三方面入手”颠倒顺序。结合“史料表明,我国侉统契约实践有206多年以上的历史。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仅从文献记载看,传统契约制度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个方面”等分析可知,文中先谈契约实践,后谈契约制度。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

10、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合同法”错,选文第3段开头说的是“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C项,“须根据乡规民约由乡邻或家族调解处理”以偏概全,说法绝对。根据文意可知,解决契约纠纷问题,民间调停并非唯一途径。可以诉之公堂,但打官司费用高,加上人们“息讼”意识深厚,所以“当事人多选择由乡邻或家族进行调解处理”。D项,“可见诚实守信的精神已深人民心”牵强附会,于文无据。根据文意可知,“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契约观念”,其中的确包括诚实守

11、信的精神,但并不能说“诚实守信的精神已深入民心”。故选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怕周海亮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开,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子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

12、炕、土屋、土狗、土地。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他怕死,更怕别离。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很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他逃了出去。几百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士兵。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

13、命,而是送死。他说,我当兵。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他说,我当兵。老兵说,真不怕死?他说,怕死,但我当兵。他怕死,更怕奴役。他没有枪。没有枪的新兵很多。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他说今天是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就该阵亡了。他猜得很准。他还说,现在当兵两个月,就是老兵了。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十一岁,三个月以前,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老兵说得没错,他们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一波儿人填进去,一波儿人又填进去,一波儿人再填进去,似乎死的不是人

14、,而是牲畜。长官说,这叫“添油”,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他懂。在乡下,冬夜长,想油灯燃烧不息,就得不停地添油。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能灭。他怕死,更怕熄灭。可是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里,不敢出来。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年的士兵。三年里他杀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士兵的模样和临死前的表情。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狞,夜夜与他纠缠。不管如何,他成为英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

15、说我打仗,不就是为了回来吗?这么多人送死,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这样,挺好,挺知足。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又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领、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屠杀。每一天,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挤满老年斑的脸努力抬起。他仰望天空,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临终前几天,他想告诉每一个人,曾经的村子,妻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炸弹,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记。他不怕死,他更怕遗忘

16、。(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3期)4.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部分,描绘了主人公树下休憩饮茶的生活场景,体现出“他”对平静美好生活的迷恋,为下文“怕别离”做铺垫。B. 通过老兵与“他”的对话以及对老兵(阵亡)经历的叙述,说明战争的危险残酷,反衬出“他”投身革命、视死如归的果敢。C. “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此句中“竟然”“真的”说明战争进程出乎意料,“他”对此难以置信,同时也暗示了抗战的惨烈漫长。D. 文章弱化战争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甚至“他”连名字都未提及,借此突出故事的普遍性及其主题的共识性。5. 小说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有几乎相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意蕴丰富,设置巧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