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论文利益相关者论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990709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利益相关者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利益相关者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利益相关者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利益相关者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利益相关者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利益相关者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社会责任论文利益相关者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利益相关者论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利益相关者论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利益相关者论文企业社会责任:思想起源内涵归结与外延界定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众多诸如安全生产、员工权益保护等案件频频发生,不得不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起源,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分别进行了归结和界定。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起源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企业安生生产事故,比如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富士康“十三连跳”现象、墨西哥湾泄油事故、康菲公司渤海溢油事故等,都在向我们昭示:公司管理层过度关心的是自身利益,而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员工的安全都抛到九霄云

2、外。只是在些重大事件发生之后,才做一些补偿性的工作,但此时的“亡羊补牢” ,已经为时已晚,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有的事故会让一个家庭破碎,有的灾难会让让几代国人遭殃。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不可能脱离其所在的环境,要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交换这一过程中,企业要和众多的利益主体发生着关系,如资金提供者、职工、客户、供应商、政府、社区以及其他环境因素,任何一个利益主体对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不能有所偏颇的对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要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各个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最大化,即取得共赢。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起源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起源,安德里奥夫和韦多克(ando

3、riof & waddock,2002)认为, “克拉克(clark,1916)提出了最早的关于企业经济和社会责任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多德(dodd,1932)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即管理者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1916 年克拉克在改变中的经济责任的基础一文中指出, “大家并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责任” , “我们需要有责任感的经济原则,发展这种原则并将它深植于我们的商业伦理之中。 ”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即 csr)的思想形成于 20 世纪初的美国,它与当时美国企业与经济的工业化过程紧密相联。一方面,大公司

4、的出现导致了公司在经济和社会中权利的膨胀,人们开始要求公司承担与其权利相匹配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公司革命和伴随而来的管理革命开始要求公司培养“公司良知” 。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潮出现后,成为一股挑战传统企业理论、改变人们对公司性质和管理者受托责任的认识并影响公司立法的重要思潮,同时也动摇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根基,即“利润最大化”原则,用弗里德曼带有敌意的话来说,就是一种“颠覆性的学说” 。弗里德曼承认,很少有一种思想,像要求管理者去接受企业社会责任,而不是为股东赚取尽可能多的钱那样,彻底地动摇我们自由社会的根基。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归结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以下两点:第一

5、,企业目标之争,即企业的目标究竟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还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在遵守法律和相应道德标准的前提下,赚取尽可能多的钱” 。即企业除了吸收就业、维护股东权益之外,无需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支持者认为,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全体利益相关者负责。弗里曼和吉尔伯特(1987)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可以影响或者正在影响企业达成目标的任何企业和个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政府机构、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多年来,双方争论不休,争论的最终结果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仍然是企业的目标,但是却做出了修正。卢代富在企业社会责任经

6、济学与法学分析中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是对股东利润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和补充,且这一修正与补充并不否认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 。这与欧洲联盟的观点一致,欧洲联盟(2002)指出, “企业的目标是为所有者和股东创造利润,但企业可以通过创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就业机会等方式来增加社会福利。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也在第86 条指出, “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 ”笔者赞同“修正的股东权益最大化”观点。 利益相关者

7、理论把企业定位为社会组织,而笔者认为,企业首先是市场中的企业,然后才是社会中的组织。企业的产生是为了节约市场中的交易费用,而企业的外部性才是导致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诱因。因此,企业首先是商业组织,然后才是社会组织。而实际上,企业只有在充分履行其经济责任的同时,才能履行其社会责任。第二,企业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区分。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责任内等同于企业社会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责任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第一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卡罗尔(1979)认为,企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愿责任。卡罗尔的观点定位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他认为企业要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负责。而如前所述,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定

8、位于修正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因此,卡罗尔的观点将企业社会责任泛化为企业责任,扩大了概念的外延。在关于第二种观点的各种表述中,布鲁梅尔(1991)和卢代富(2001)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布鲁梅尔认为,企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社会责任四类;卢代富认为企业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笔者认为,企业无论从事经济活动还是社会责任活动,都要遵守法律的要求和适当考虑伦理规范,因此,不能把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与经济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并列提出,否则会引起概念混淆。所以,笔者赞同卢代富的 观点,即企业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两种,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经济责任之外所承担的责任。从企业社

9、会责任运动的历史发展来看,弗里曼和里德认为, “民权运动、反战运动、消费者运动、环保运动、女权运动等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 。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初衷就是企业在经济责任之外的责任承担。综上,笔者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归结为三点:1.企业首先是商业组织,然后才是社会组织,它的首要目标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2.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时,兼顾利益相关者的权益;3.企业社会责任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和补充。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界定所谓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就是指企业社会责任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国际会计公司从 1971 年开始发布财富 500 强企业的社会责任

10、信息披露的年度评价报告,而且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包括环境、能源、公平雇用实务、人力资源、社区参与、产品、其他等七个类别,共包括 27 个小类别。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aaa)在 1973 年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领域包括社区参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产品与服务等四个类别,共包括 26 个小类别。特罗特曼和布拉德利(1981)则使用了六个类别的指标:环境信息、能源、人力资源、产品、社区参与、其他,共包括 36 个小类别。格雷(1995)等在回顾了特罗特曼等研究者对 所做的分类之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五个类别:环境问题类、消费者问题类、能源问题类、社区问题

11、类、慈善和政治捐献问题类、与雇员相关的数据类、养老金的数据类、向雇员咨询类、在南非的雇用问题类、雇用残疾人的问题类、增值表类、健康与安全类、雇用持股及花蕾、其他的雇用问题类、其他类。我国学者葛家澍、林志军(2001)认为,企业除了应提供正常经营活动报告之外,外界利益集团、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都需要会计人员提供有关“企业责任”的更多信息,诸如企业与环境保护、就业、雇员培训、反种族歧视、医疗劳保、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或所做贡献的信息资料。虽然不同研究者所界定的范围有所差异,但是,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基本包括七个类别:环境、能源、雇员、社区、产品与服务、其他。但需注意两点:第一,众多的研究者或研究机构所称的

12、人力资源,是指雇员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不包括其它的人力资源内容,但管理层中的妇女、少数民族等问题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第二,在中外研究者的所有界定中,都不包括“股东”这个类别。就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企业首先是商业组织,然后才是社会组织,其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从事的活动。因为历史与现实国情不同,确定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要考虑中 国的具体情况,国外的一些研究者所界定的内容在我国并不存在。笔者认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范畴应该包括五个类别,共十六个小类别:(1)环境问题类(污染控制、环境恢复、节约能源、废旧原料回收、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其他);(2)员工问题类(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培训员工、员工的业绩考核、失业员工的安置、员工其他福利);(3)社区问题类(考虑企业所在社区的利益);(4)一般社会问题类(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注犯罪或公共安全或教育等、公益或其他捐赠);(5)消费者问题类(产品质量提高)。参考文献:1陈佳贵.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沈洪涛.企业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