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词的考查与积累(实词、虚词与熟语)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988293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词的考查与积累(实词、虚词与熟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词的考查与积累(实词、虚词与熟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词的考查与积累(实词、虚词与熟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词的考查与积累(实词、虚词与熟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词的考查与积累(实词、虚词与熟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词的考查与积累(实词、虚词与熟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词的考查与积累(实词、虚词与熟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语文 词的考查与积累(实词、虚词与熟语) 正确使用实词的解题技巧一、分析词汇意义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正确使用词语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词语,而适当的记忆是活学活用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识记那些常见而又易混的词语的词汇意义(即词典意义)。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而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1分析不同语素(侧重点)近义词辨析的试题中,有很多近

2、义词读音相同、词形相近,很容易混淆。许多近义词都有不同的语素,词义的差别正是由于这个不同的语素造成的。此类同义词多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AX,AY 式或XA,YA 式。在辨析同义词时,要重点抓住这个语素寻找各自表义的侧重点,从而准确把握每个词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例:备受:“备”,完全、周到,引申为极、尽。造句:他的发明创造备受各届人士的欢迎。倍受:倍,加倍。造句:与别人相比,他取得的成绩倍受领导肯定。必需: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需要的东西。造句:日常生活必需品。必须:须,表示的是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造句:你必须来。专程:程,强调专为某事到某地。造句:专程

3、到机场迎接。专诚:强调专心诚意。造句:专诚拜访。生僻:陌生,不知道,不熟悉(无人知晓的生僻字)冷僻:(被)冷漠,(受)冷落,不愿理睬(无人肯说的冷僻话题)不耻:不认为羞耻不齿:不愿意提到。总的说来,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的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状态和性质方面。2注意词义的程度轻重:一组词的基本意义相同,但有的词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较小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例:诬蔑和诬陷,二者都有“ 没有根据地说做了坏事”的意思。但诬蔑:捏造事实

4、,破坏别人名誉,词义程度较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批评: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未必否定。抨击:用评论攻击,多否定。2明显:词义最轻显著:非常明显卓著:突出地好,词义最重3词义范围大小: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如:“雄伟、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划的宏大。如“宏伟的计划”、 “宏伟的蓝图”,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再如“严密、周密 ”,前者侧重于 严格、 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 “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 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

5、排等方面。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注意:整体理解词义:有些词语不能拆开理解,必须放到一起融合理解。4辨析近义词的搭配习惯二、分析附加意义(色彩意义):1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有的很鲜明,高考一般不会涉及这一类词语;有的感情色彩比较含蓄、隐蔽,使用时要特别留心。譬如“修饰、粉 饰、装饰” ,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也可以指使语言文字生动鲜明,如“修饰语言”。它不会褒 贬色彩。而“粉饰” 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 带有贬义,如“”。而装饰,泛指点缀,也不含贬义。同样是贬义词,但分量有轻有重,也要留心。譬如“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有很强的贬

6、义;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一件事,语言较轻。”当然,中性词可以用于褒义事物,也可用于贬义的情境。2语体色彩:语体色彩是指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如:“启程”与“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又如“商量、商榷”,前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后者书面语体色彩浓,这一类词语,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甚至引人发笑。对象:(口语)夫人(庄重场合)爱人(一般场合)严肃、庄重,多使用书面语逝

7、世 诞辰 父亲 头颅 颤抖随便、俚俗,多使用口语死 生日 爸爸 脑袋 哆嗦(食盐)生动、形象,多使用文学语体晶莹 翱翔 宛转 嘹亮 寂静 蔚蓝专门用语,多使用科技语体碳酸钠光年氯化钠3不过,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是可以活用的;还有庄词可以谐用,谐词庄用。这些都属修辞方面的问题,另当别论。3态度(敬谦鄙)色彩:生日诞辰(表敬重)教书匠(鄙夷)教育家反驳驳斥(严肃)死亡去世(较庄重)逝世(庄严,郑重,伟大)三、分析用法上的区别:1辨析近义词的搭配对象:一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比较稳定的搭配关系,只要熟练地掌握这一点,可以轻松地解决问题。如:爱护(对下)爱戴(对

8、上)尊敬(对人)尊重(对人,物,风俗,习惯,性格,爱好;)赡养(对老人)抚养(对小的)扶养(相类似的)发扬(传统、风格、作风在原状况下的前进,发展)发挥(特长、作用、优势原特点性能上充分表现)2辨析近义词的词性要辨析选择近义词,可以从两个词的词性入手,判断该词在句子中的成分,进而确定词的语法功能。阻碍(动词,只能充当谓语)障碍(名词,只能充当主语或宾语)造句:太行、王屋二山阻碍了愚公前进。太行、王屋二山是愚公前进的障碍。但二词不能互换。充分(形容词)充满(动词)公然(副)公开(动)品味(动词)品位(名词)3语法结构:从作文的角度理解。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 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

9、的草书奇伟飞动,颜真卿的楷 书的厚重雄伟,也同 样 令人赞叹。 正确使用虚词的解题技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助词、连词和叹词,高考主要考查副词、介词和连词。什么是虚词?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 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

10、被、叫、让(被动)等。3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动词。如: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等。4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间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5叹词、象声词从略。【 虚词使用的十大误区 】1关联词语错用一个复句选用哪个关联词语,是由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决定的。如果不认真辩明分句间是并列还是转折关系,是假设还是条件关系就很容易将关联词语超出范围滥用甚至用错。例: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使用关联时,是单用还是成对地套用配合使用,都有一定的规则,违背了,就会造成搭配不当。例:只要你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篇两千字的文字

11、,虽然够不上发表水平,也可以录用你。只要阳光充足,禾苗就会长得旺盛。3关联词位置不当关联词使用旱,放在什么位置,有一定的规律。名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例: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北京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上海的高,就是寿命比上海的短。4、滥用介词遣词造句时,“滥用介词”指的是用了不该用的介词后,整个句子变为介宾短语,谓语失去了应有的陈述对象,造成主语残缺。例: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5混用介词有些句子,介宾短语

12、该用甲介词却用了乙介词。这类句子要换用恰当的介词才通顺。例:研究院决定把节约下来的外汇进口急需的仪器。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向对于老师很尊敬。6漏用介词与滥用介词相反,有些句子因为缺少必要的介词而使句子表意不明。只有补上相应的介词,才会组成完整的介宾结构。例:可见削价销售的妙处在于,它貌似不应有的亏本,获得了更大的赢利。他今天特别高兴,和自己一同出国学习过的好朋友。7副词误用副词的误用主要是由于对副词意义的理解不准而导致的。例:今天的孔庙曾经具备了一个小型汉代雕刻陈列馆的条件了。近一个月来,他一向不愿意参加这类应酬活动。8连词误用5连词在连接词或短语时,要区别所连接的成份在意义上的各种关系

13、,分清主次,弄清范围,否则就会误用。例:大家主动地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学历史或者学地理?9助词误用为了增强语言的准确性,避免歧义或语意矛盾,必须分辨助词的用法。如果不弄清助词的区别,就会导致助词误用。例:她经常穿的整整齐齐。事情未必像你想得那么简单。广大农村正在掀起了一个科学种田的新高潮。他的意见深受大家的所赞成。10功能混乱“功能混乱”指的是使用虚词时,未注意虚词在语法功能上的限制,以致出现语意重复、词序不当或不合语法等毛病。例: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这件事被人们已经传出去很久了。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辨析

14、虚词的方法如下: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2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如:小黄对我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对”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3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

15、“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等等。4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特别是关联词。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5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6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6是否残缺或赘余注意是否该用虚词的地方不用,不该用的地方却用了,那都会破坏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的解题

16、技巧一、成语二、惯用语:恰当地运用惯用语会增强语文的表现力,能收到雅俗共赏的表达效果。三、谚语(俗语)来源: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气象谚:六月天,孩子脸,一天变三变。讽颂谚: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吃水不忘打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规诫谚:时间就是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风土谚: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湖广熟,天下足。生活常识谚: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伤筋动骨一百天。四、格言五、歇后语1喻义的(比喻式):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2谐音的(语音双关式)3直接陈述式:老鼠掉进油锅里又喜又怕4引申式: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5语意双关式: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误用类型 】1色彩误用。凤毛麟角(褒)、趋之若骛(贬)、左右逢源(中)。2适用对象误用。巧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