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39877465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闫博货币供给的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看成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和现金对存款比率的函数。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的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 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

2、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

3、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是平稳的爬升阶段;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特别是在年间,基础货币的增幅明显较高,年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当然这

4、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增速下降趋势则是明显的),年,在法定准备金率下调以及法定准备金帐户和备付金帐户合并之后,基础货币增速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从基础货币的构成看,基础货币增速下降主要是受对金融机构负债增速下降所致,年,非金融机构存款出现负增长,也对基础货币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因此为了达到调控基础货币的目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资产方的各个项目来实现。历史数据表明,年以前,我国银行总资产中中央银行国外资产所占比重较低,因而这期间基础货币的变化主要由中央银行国内资产的运用所决定。年是我国经济周期发生转折的阶段,酝酿和出台了一系

5、列的改革措施,年初又进行了一系列税制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尤其是人民币汇率的并轨和实行结售汇体制的改革,大大促进了出口的增长,形成了国际收支中经常性项目的大量顺差, 从而使中央银行国外资产所占比重增大。年,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使得中央银行国外资产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大,年末达到。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形势严峻,外贸顺差有所减少,因而国外资产所占比重上升趋势减缓,年末为。可以说,近几年来,中央银行的资产结构中国内外资产几乎均等,因而国外资产的多少、增长快慢就对基础货币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增长速度看,年以来,中央银行国外净资产的增速呈明显下滑态势,年其增速分别为:、和。年月份,

6、国外净资产增长,这也是年季度以来货币供应量增幅回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国内资产看,年以前国内资产一直占银行总资产的以上,可以说那时从资产角度看影响基础货币的主要因素就是国内资产的变化情况。年后,由于国外净资产的增加,中央银行国内资产所占比重呈下降态势,到年末,国内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在国内资产中,主要是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如在年,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占银行总资产的,之后逐步下降,到年末为;其它还有对政府的债权,这一数值在年以前占总资产的比重较高,年占总资产的,之后由于银行法规定政府不得向银行透支,因而对政府债权一直稳定在亿元,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债权,年以前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小,年

7、之后,由于政策性银行等的发展,因而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较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年末达到。从增长速度看,国内资产自年后增速迅猛下降主要是受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增速下降所致,年下降,年下降 ,而年月却增长,相应地带动国内资产增长。同样,对非金融部门债权自年后一直为负增长,对国内资产的增长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与之相反,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增长在年达到高点,当年增长,之后尽管增速下降,但仍是国内资产各项中增速最快的,年增长,年月增长,对国内资产进而对基础货币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正影响。 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及分析根据前述基础货币的定义,年我国的货币乘数变化不太规则,有升有降,的货币乘数则基本呈微降态势。

8、但自从年春季央行大幅下调准备金率后,我国的货币乘数则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即的货币乘数由年月份的上升到年月的,的货币乘数由年月份的上升到年月的。根据我国的情况,狭义货币乘数可表述为:(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备付金率现金漏损率非金融部门存款比率);广义货币乘数的分母与狭义货币乘数一致,分子则为现金漏损率。根据这两个公式,我们对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乘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其(即与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实际值计算的结果)误差很小(平均误差为,且很稳定),趋势也是一致的。因此,分析货币乘数,有必要对以上几个行为参数作出判断。()法定准备金率从理论上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即使是微小的变化,

9、都会对货币流通产生强烈影响,在众所周知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中,它的效果是最为猛烈的。因此,各国一般都不常用这个货币政策工具,即使要调整,也是微调,因为金融机构资金规模巨大 ,更为重要的是货币乘数的作用,它几倍于存款创造贷款。尽管目前我国的法定准备金率已由原来的降至,但是一方面与国外相比仍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更为重视的是资本充足率这一指标,而对准备金率的要求有所放低,因此,作为刺激内需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法定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的空间。()备付金率近年来,随着我国超额准备金率的不断下降,货币乘数逐步放大,即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呈反比例关系。备付金率的高低直接影

10、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但备付金率并不能完全由中央银行所控制,它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只能间接地影响它。商业银行持有备付金是有机会成本的,而备付金率的高低取决于市场利率与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之差,二者差额越大,备付金率越低。年以来,随着二者差距的增大和利率水平的逐步降低,备付金率已出现下降趋势,存款货币银行的备付金率(以法定准备金率为考虑)由年月的下降到年月的这里所指的备付金率为在人行存款加上库存现金与对非金融部门负债之比。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各经济主体的投资、消费意愿会有所增强,因而备付金率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率于年代和年代初期在我国一直比较高,不过随着货

11、币市场的不断健全,金融交易工具的逐渐增多,我国的现金漏损率近年来有所降低,年月年月,大约在 左右。现金漏损率的高低与现金需求量的大小有关,而影响现金需求量的因素很复杂。我国的现金漏损率是由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共同决定的。由于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变动会影响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以及银行存款利率的变化会影响个人储蓄的变化,这就使现金漏损率的变化比较复杂。年,由于目前名义利率水平比较低,居民储蓄存款特别是定期存款增势减缓,加上征收利息税的影响,因而居民持现动机相对有所增强,估计现金漏损率下降空间有限。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情况下,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因此若现金漏损率下降不大,则将影响金融机构派生存款的

12、能力,对货币乘数产生一定影响。()非金融部门存款比率年以来,我国非金融部门存款一直比较稳定,并呈缓慢下降趋势,这一点在年表现得更为明显,到年月末,我国的非金融部门存款比率为,较之上年下降了一个百分点。随着政策性金融业务的进一步规范,这一比率将呈平稳态势,变化不会太大。()活期存款比率活期存款比率反映了货币供应量层次的结构变化,这个比率在决定狭义货币乘数时有用。由于受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的影响,因此这一比率与利率的关系比较密切,同时由于这里所指的活期存款主要是指企业活期存款,因而经济活跃程度如何以及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怎样,对活期存款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年,我国的活期存款比率基本维持在左右,进

13、入年后,一、二、三季度这一比率分别为,和,呈缓慢上升趋势。随着利率水平的下降和储蓄存款实名制的实施,在金融交易工具增加不多、信用情况改善不大的情况下,估计这一比例将逐步上升。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对策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扩大货币供给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从增加基础货币方面看,主要有三项:()从货币当局资产方着手,加大国内资产的运用,即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规模,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资金的中小金融机构,这样可以从资产方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扩大货币发行。在基础货币中,货币发行占到了近,因此加大货币发行是扩张基础货币,进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

14、的经济过剩,绝非是经济高度发达条件下的过剩,远未达到东西多得用不了的程度。实际上,我们的建设资金缺口极大,潜在消费与投资需求空间还很大,完全可以用发钞票的办法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为扩大货币发行,还可以核销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坏帐,帮助金融机构化解金融风险;尽快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消除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款的后顾之忧,从而扩大贷款规模,使资金配置更加优化、有效。()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央行购入债券,吐出基础货币,这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公开市场操作有一个好的着力点。从提高货币乘数方面看,主要有四项:()通过降低甚至取消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迫使金融机构更积极放款,加速降低备付金率水平,从而提高货币乘数。()改变认购资金冻结数日的做法,消除新股认购对基础货币和银行准备金管理的不利影响。理论上讲,新股认购资金的验资既不需要资金的异地划拨,也不需要冻结数日,只要验资的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