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讲义疲劳和恢复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872321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1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讲义疲劳和恢复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讲义疲劳和恢复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讲义疲劳和恢复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讲义疲劳和恢复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讲义疲劳和恢复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讲义疲劳和恢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讲义疲劳和恢复(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疲劳和恢复,制作:孟现柱 ,一、疲劳的定义和分类,疲劳 分类 按疲劳原因分 按发生部位分 按疲劳程度分,当人体内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平衡不能维持,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时叫疲劳。,生理性疲劳、心理性疲劳,精神作业引起精神疲劳、肌肉作业引起肌肉疲劳和神经作业引起神经疲劳,一般疲劳、过度疲劳和重度疲劳,二、疲劳的规律和特点 1、特点,1)局部引起的疲劳,可以引起全身症状,也表现出大脑疲劳; 2)不但使作业能力下降,也使作业意志减弱,自动无意识限值和产生休息的需要; 3)疲劳后能够恢复,不会留下损伤痕迹; 4)如果疲劳是由于作业内容和环境引起的,当作业内容和环境改变时,疲劳可消减。 5)感觉和疲劳不一

2、定同时发生,乐不知疲。,二、疲劳的规律和特点,1)年龄 2)疲劳可以恢复 3)疲劳有积累效应 4)人对疲劳有适应能力 5)生理周期 6)环境因素 7)工作的单调,例如,青年作业人员作业中产生的疲劳较老年人小得多,而且易于恢复。这很容易从生理学上得到解释,因为青年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比老年人旺盛许多,供血、供氧能力强。某些强度大的作业是不适于老年人的。,二、疲劳的规律和特点,1)年龄 2)疲劳可以恢复 3)疲劳有积累效应 4)人对疲劳有适应能力 5)生理周期 6)环境因素 7)工作的单调,年轻人比老年人恢复得快。体力上的疲劳比精神上的疲劳恢复得快。心理上造成的疲劳常与心理状态同步存在,同步消失,

3、所以对于厌烦工作的人采取必要的规劝、批评教育和处分的措施是必要的。,二、疲劳的规律和特点,1)年龄 2)疲劳可以恢复 3)疲劳有积累效应 4)人对疲劳有适应能力 5)生理周期 6)环境因素 7)工作的单调,疲劳有一定的积累效应,未完全恢复的疲劳可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存在到次日。我们在重度劳累之后,第二天还感到周身无力,不愿动作,就是积累效应的表现。如果次日又达到六分疲倦程度,就感到疲乏到了十分。,二、疲劳的规律和特点,1)年龄 2)疲劳可以恢复 3)疲劳有积累效应 4)人对疲劳有适应能力 5)生理周期 6)环境因素 7)工作的单调,人对疲劳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例如,连续干几天,反而不觉得累了,这是

4、体力上的适应性。,二、疲劳的规律和特点,1)年龄 2)疲劳可以恢复 3)疲劳有积累效应 4)人对疲劳有适应能力 5)生理周期 6)环境因素 7)工作的单调,在生理周期中(如生物节律低潮期、月经期)发生疲劳的自我感受较重,相反在高潮期较轻。,二、疲劳的规律和特点,1)年龄 2)疲劳可以恢复 3)疲劳有积累效应 4)人对疲劳有适应能力 5)生理周期 6)环境因素 7)工作的单调,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疲劳的产生、加重和减轻。例如,噪声可加重甚至引起疲劳,而优美的音乐可以舒张血管、松弛紧张的情绪而减轻疲劳。所以某些作业过程中、休息时间和班后听听抒情音乐是很值得提倡的。,二、疲劳的规律和特点,1)年龄 2)

5、疲劳可以恢复 3)疲劳有积累效应 4)人对疲劳有适应能力 5)生理周期 6)环境因素 7)工作的单调,周而复始地做着单一的、毫无创造的、重复的工作,使人易于厌烦、疲劳。从生理上分析,公式化的单调动作,使人容易产生局部疲劳。有单调感的工人其工作效率往往在接近下班时反而有所上升。这是由于作业者预感到快要从单调工作中解放因而兴奋所致,这就是所谓的“最后进发”。,三、疲劳的作用,疲劳是劳动生理的一种正常表现,它起着预防机体过劳的警告作用。人的大脑皮层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当一个区域经过太久的兴奋过程后,兴奋区就会进入抑制状态引起整个机体失调,在血液和肌肉及其他许多器官中,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而达到保护

6、大脑的作用。所以,疲劳是人所共有的现象,它是提醒人们应该休息,告诫人们不可过于劳累而影响身体健康。,四、疲劳的产生机理,1)疲劳物质累积机理 2)力源耗竭机理 3)中枢变化机理 4)生化变化机理 5)局部血流阻断机理,作业者短时间内从事大强度体力劳动,消耗较多能量,能量代谢需要的氧供应不足,产生无氧代谢,乳酸在肌肉和血液中储积,使人感到身体不适,即产生疲劳感。,四、疲劳的产生机理,1)疲劳物质累积机理 2)力源耗竭机理 3)中枢变化机理 4)生化变化机理 5)局部血流阻断机理,作业者从事轻或中等劳动强度作业,由于一时间较长,造成肝糖应耗竭,使人产生全身不适,即产生全身性疲劳。,四、疲劳的产生机

7、理,1)疲劳物质累积机理 2)力源耗竭机理 3)中枢变化机理 4)生化变化机理 5)局部血流阻断机理,前苏联学者认为,全身或中枢性疲劳是强烈或单调的劳动刺激引起大脑皮层细胞贮存的能源迅速消耗,这种消耗引起恢复过程的加强,当消耗占优势时,会出现保护性抑制,以避免神经细胞进一步损耗并加速其恢复过程,这一机理称为中枢变化机理。,四、疲劳的产生机理,1)疲劳物质累积机理 2)力源耗竭机理 3)中枢变化机理 4)生化变化机理 5)局部血流阻断机理,美、英学者认为全身性疲劳是由于作业及其环境所引起的体内平衡紊乱,引起紊乱的原因除包含局部肌肉疲劳外,还有其他许多原因,如血糖水平下降、肝糖元耗竭、体液丧失、体

8、温升高等,此机理称为生化变化机理。,四、疲劳的产生机理,1)疲劳物质累积机理 2)力源耗竭机理 3)中枢变化机理 4)生化变化机理 5)局部血流阻断机理,作业时,肌肉收缩,肌肉变得坚硬,其内压增大,可达几十千帕,引起部分或全部血流阻断。能量代谢在缺氧或无氧状态下进行,血液中产生乳酸堆积,产生局部疲劳感。 一般认为机体疲劳是上述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五、疲劳自觉症状,六、测定疲劳的方法,1)心率(脉博数)测定法 2)呼气分析法 3)触两点辨别阀法 4)膝腱反射阀测定法 5)反应时间测定法 6)频闪融合阀值测定法 7)色名读唱时间法判别力测定 8)皮肤电流测定法,心率和劳动强度密切相关。在作业开始

9、前1 min,由于心理作用,心率常稍有增加。作业开始后,为适应供氧要求,前3040 S内迅速增加,以后缓慢上升。一般经45min达到与劳动强度适应的稳定水平。轻作业,心率增加不多;重作业能上升到150200次/min,这时,心脏每搏输出血液量由安静时的4070mL可增大到 150 mL,每分钟输出血量可达 1525 L,有锻炼的人可达 35 L/min。作业停止后,心率可在几秒至十几秒内迅速减少,然后缓慢地降到原来水平。心率的恢复要滞后于氧耗的恢复,疲劳越重,氧债越多,心率恢复得越慢。其恢复时间的长短可作为疲劳程度的标志和人体素质(心血管方面)鉴定的依据。,六、测定疲劳的方法,1)心率(脉博数

10、)测定法 2)呼气分析法 3)触两点辨别阀法 4)膝腱反射阀测定法 5)反应时间测定法 6)频闪融合阀值测定法 7)色名读唱时间法判别力测定 8)皮肤电流测定法,随着活动时间延长和强度的增大,机体对氧的需求也增加。因此,可通过对呼出气体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分析确定能量代谢率,进而推算疲劳程度。,五、测定疲劳的方法,1)心率(脉博数)测定法 2)呼气分析法 3)触两点辨别阀法 4)膝腱反射阀测定法 5)反应时间测定法 6)频闪融合阀值测定法 7)色名读唱时间法判别力测定 8)皮肤电流测定法,当皮肤表面上的两个点同时受到刺激时,如果两点间距离在50 mm以上;任何人都能清楚地感受到两点的刺激。但

11、是,当两点距离缩短到一定值以后(正常情况下小臂约为20 mm),只感觉是一个刺激点,其值称为两点阈值。作业疲劳越甚,感觉越迟钝,此值上升越多。此外,还有反应时间测定和膝盖住反射阈测定。两者都可作为相对指标,判断作业人员疲劳的程度。,六、测定疲劳的方法,1)心率(脉博数)测定法 2)呼气分析法 3)触两点辨别阀法 4)膝腱反射阀测定法 5)反应时间测定法 6)频闪融合阀值测定法 7)色名读唱时间法判别力测定 8)皮肤电流测定法,随活动者疲劳产生程度的增强,机体的反射机能下降,通过捶击膝腱来测定因疲劳造成的反射机能的钝化程度。疲劳时膝键反射阀增大,轻度疲劳可引起阂值增加5- 10 0,重疲劳阀值增

12、加150-300。,六、测定疲劳的方法,1)心率(脉博数)测定法 2)呼气分析法 3)触两点辨别阀法 4)膝腱反射阀测定法 5)反应时间测定法 6)频闪融合阀值测定法 7)色名读唱时间法判别力测定 8)皮肤电流测定法,反应时间是指人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 人体疲劳后,人的感觉器官对光、声、电等的反应速度降低,显示出反应时间延长。可以用机械式或电子式反应时间测定仪测定人作业前后的反应时间的长短作为疲劳判定的依据。,六、测定疲劳的方法,1)心率(脉博数)测定法 2)呼气分析法 3)触两点辨别阀法 4)膝腱反射阀测定法 5)反应时间测定法 6)频闪融合阀值测定法 7)色名读唱时间法判别力测定 8

13、)皮肤电流测定法,受试者观看一个频率可调的闪烁光源,记录工作前、后受试者可分辨出闪烁的频率数。具体做法是先从低频闪烁做起,这时视觉可见仪器内光点不断闪光。当增大频率,视觉刚刚出现闪光消失时的频率值叫闪光融合阈;光点从融合阈值以上降低闪光频率,当视觉刚刚开始感到光点闪烁的频率值叫闪光阈。闪光阈和融合阈的平均值叫临界闪光融合值(cff)。人越疲劳,闪光融合值越低,说明视觉神经出现钝化。这一方法对在视觉显示终端(VDT)前面的工作人员的疲劳测定最为适用。一般测定日间或周间变化率,也可分时间段测定。,六、测定疲劳的方法,1)心率(脉博数)测定法 2)呼气分析法 3)触两点辨别阀法 4)膝腱反射阀测定法

14、 5)反应时间测定法 6)频闪融合阀值测定法 7)色名读唱时间法判别力测定 8)皮肤电流测定法,用纸片或木块做成三角形、圆形、方形和六角形4种图形各4个。每种图形涂成4种颜色(红、蓝、黄、黑),在这16个图形中,每次取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4个图形排成一列,令受试者按顺序口述图形形状和颜色,如蓝三角、红方、黄圆、黑六角。下次再做相似的变换,令受试者叙述。重复多次后,疲劳的人将出现误述。疲劳越甚,误述出现早、越多。此法可以较好地测定精神上的疲劳。,六、测定疲劳的方法,1)心率(脉博数)测定法 2)呼气分析法 3)触两点辨别阀法 4)膝腱反射阀测定法 5)反应时间测定法 6)频闪融合阀值测定法 7

15、)色名读唱时间法判别力测定 8)皮肤电流测定法,人体疲劳后,皮肤电传导性提高,电流增大,通过测定作业前后皮肤电流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疲劳程度。,七、影响疲劳的因素,1、劳动速度、强度和时间 2、照明、气候、温湿度 3、精神面貌和工作动机 4、作业的单调性 5、性格和智力 6、年龄、健康状况,疲劳程度的轻重与劳动速度、强度和时间有关。 体力劳动以不快不慢的速度进行,维持时间最长久,不易疲劳。重体力劳动因节律太快,消耗体力太多,无法维持高速度的工作,为了减轻疲劳,只能以较低速度工作。,七、影响疲劳的因素,1、劳动速度、强度和时间 2、照明、气候、温湿度 3、精神面貌和工作动机 4、作业的单调性 5

16、、性格和智力 6、年龄、健康状况,生理性疲劳除了与劳动方式、速度、强度和时间有关外,还与照明、气候、温度、湿度等工作环境因素有关。这些环境条件一旦超限,就出现疲劳。如在昏暗灯光下看书,视觉易疲劳,在高分贝噪声中,身心易疲劳;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生产环境中,肌体易疲劳;因家务事多等易精神疲劳。,七、影响疲劳的因素,1、劳动速度、强度和时间 2、照明、气候、温湿度 3、精神面貌和工作动机 4、作业的单调性 5、性格和智力 6、年龄、健康状况,精神面貌和工作动机等心理因素对疲劳感的出现也起作用。对工作厌倦、缺乏认识和兴趣而不安心工作,极易出现疲劳感。 有时工人可能觉得已经疲劳,但其工作表现并没有改变;有时工人的工作表现已经弱化,但本人却还是干劲十足,不觉疲劳。这和工人的劳动态度、精神境界有密切关系。,七、影响疲劳的因素,1、劳动速度、强度和时间 2、照明、气候、温湿度 3、精神面貌和工作动机 4、作业的单调性 5、性格和智力 6、年龄、健康状况,单调作业容易引起心理性疲劳。而所做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