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必修一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新选择题汇总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847219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必修一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新选择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必修一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新选择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必修一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新选择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必修一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新选择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必修一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新选择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必修一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新选择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企业管理制度必修一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新选择题汇总(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13题)中国隋唐科举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实现了选贤任能2(2011年3月深圳松岗中学高三测试12题)史记商君传:“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则材料不能反映( )A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B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C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D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3(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2题)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制度(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

2、中正制 D科举制4(2011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7题)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5(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14题)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6(2011年1月

3、江门市高三调研1题)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7(2011年4月深圳调研12题)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8(2011年4月肇庆市二模12题)“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

4、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9(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1题)西晋初年,有大臣向司马炎建议:“今四海业已大定宜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代。”该大臣主张实行(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10(2011年3月广州市一模14题)“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11(2011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8题)自秦汉以来我国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

5、加强君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 B C D12(2011年3月揭阳市一模12题)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13(2011年4月佛山二模12题)“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是( )A分封制 B皇帝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14(2011年1月中山市高三统考1题)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建

6、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 B C D15(2011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5题)史书载:“宋兴,始以对持文武二柄。”文中省略的两大机构是( )A.中书门下、枢密院 B.三司、枢密院 C.中书门下、三司 D.枢密院、三衙16(2011年1月佛山市质检2题)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认为唐朝( )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B三省相互牵制 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 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17(2011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3题)“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

7、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18(2011年1月珠海市质检1题)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19(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13题)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 B贵族制与分封

8、制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20(2011年1月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12题)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C行省制 D科举制21(2010年12月广东六校联考3题)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幅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 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A B C D22(2011年1月茂名市一模12题)“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

9、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皇位世袭 D天人感应23(2011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2题)“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24(2011年4月揭阳二模13题)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表明唐朝时期( ) A政治民主化出现 B皇

10、帝大权已旁落C三省体制存有弊端 D社会纷争错综复杂25(2011年1月汕头市质检4题)“皇帝不专制,文人言论自由,社会经济发达,商业繁盛,人民富足的时代。”这可能是对下列哪个时代的描述(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26(2011年1月佛山市质检1题)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27(2011年3月汕头市一模12题)右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 )A君主专制 B郡县制C宗法制 D

11、分封制28(2011年1月广州市高三调研12题)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29(2011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4题)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30(2011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1题)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于2010年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拜年内容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中华民族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31(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1题)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社会”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32(2011年4月湛江二模13题)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