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S与ICEAS工艺比较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39842480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ASS与ICEAS工艺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CASS与ICEAS工艺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CASS与ICEAS工艺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CASS与ICEAS工艺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CASS与ICEAS工艺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ASS与ICEAS工艺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ASS与ICEAS工艺比较(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BR主要的变形工艺,ICEAS与CASS工艺比较,主要内容,一、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 二、SBR主要的变形工艺 三、 ICEAS工艺与CASS工艺比较,一、间歇式活性污法(SBR),1.1 SBR法的运行方式 1.2 SBR法的工艺特点 1.3 SBR法的工艺流程,1.1 SBR法的运行方式,SBR法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充排式反应器的改进形式,所谓序批:一是运行操作在空间上是按顺序、间歇的方式进行的;二是每个SBR反应器的操作也是按次序的间歇运行。,1.2 SBR法的工艺特点,(1)工艺简单,可省略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 (2)反应推动力大,效率高 (3)沉淀效果好 (4)不易发生污泥

2、膨胀 (5)通过运行方式调节(前加缺氧,厌氧时间)可脱N除P (6)便于自动控制(时间参数) (7)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装置,1.3 SBR法的工艺流程,返回,二、SBR主要的变形工艺,2.1 ICEAS工艺 2.2 CASS工艺,2.1 ICEAS工艺,2.1.1 ICEAS工艺的发展 2.1.2 ICEAS工艺原理 2.1.3 ICEAS反应池结构 2.1.4 循环操作流程 2.1.5 ICEAS工艺的基本特点 2.1.6 ICEAS的优缺点,2.1.1 ICEAS工艺的发展,ICEAS (Intermittent Cyclic Extended Aeration System)工艺的全称

3、为间歇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工艺。 此工艺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与美国ABJ公司的MervynCGoronszy合作开发的。目前在日本、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已得到推广应用,并已建立并投产300座采用此工艺的污水处理厂。1986年,美国环保局正式承认ICEAS工艺为革新代用技术(IA)。1987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合美国、南非等地的专家对该工艺进行了改进,使之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并使废水达到三级处理的要求。1988年,澳洲的BHP公司买下全部ABJ公司,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使该工艺进一步得到来发展和推广,成为目前电脑控制系统非常先进的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2.1.2 ICEAS

4、工艺原理,ICEAS是一种连续进水、间歇曝气和周期排水的工艺。将反应器沿长度方向分为两个部分,前部为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在预反应区内, 污水连续不断地进入, 微生物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 迅速吸附污水中约 85%的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增长过程,对进水水质、水量、 pH值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污水再通过隔墙底部的连接口进入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 并完成泥水分离。,2.1.3 ICEAS反应池结构,反应器一般由通常处于厌氧或缺氧状态运行的预反应区和间歇曝气的主反应区两部分构成,其中主反应区的容积为总池容积的85%90%。,2.1.4 循环操

5、作流程,ICEAS反应池循环操作过程,(1)曝气阶段,由曝气系统向反应池内供氧, 此时有机物经微生物作用被生物氧化。 污水中的氨氮经微生物硝化作用, 被氧化生成为硝态氮。 聚磷菌在好氧状态下进行磷的吸收过程。,(2)沉淀阶段,停止向反应池内供氧, 微生物继续利用水中的溶解氧进行生化反应。 液相主体逐渐由好氧状态向缺氧状态转变, 活性污泥在静止状态下,向下沉降,上层水变清,(3)滗水阶段,污泥沉淀到一定深度后,滗水器系统开始工作,排出反应池内上层处理水 聚磷菌在好氧状态下完成磷的吸收 液相主体逐渐过渡到厌氧状态 根据需要启动污泥泵将剩余污泥排至污泥池中,以保持反应器内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2.1.

6、5 ICEAS工艺的基本特点,在沉淀过程中,反应器持续进水,沉淀过程是在非理想条件下完成 改善措施: 为了缓解进水造成的扰动,一方面需要控制其进水的流量,同时需要将ICEAS池设计成长宽比(L/B)为一定比例(2:14:1)的长方形。 对于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合建的ICEAS池,废水由隔墙下部均匀设置的孔口以0.030.05m/s的速度从预反应区进入主反应区,2.1.5 ICEAS工艺的基本特点,连续进水,使反应器的运行更趋于完全混合流态,其污泥的沉降性能将有所下降,发生污泥膨胀的机率将增加 改善措施: 在反应器前端设置厌氧或缺氧条件下运行的预反应区,以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2.1.6 ICEAS

7、的优缺点,优点: (1)主反应区处于停曝搅拌状态进行反硝化时,连 续进入的污水提供碳源,提高脱氮效率 (2)连续进水,配水稳定,简化了操作程序 (3)现有的SBR处理法可较容易的改造成这种 运行方式,2.1.6 ICEAS的优缺点,缺点: (1)在沉淀期时,进水在主反应区底部造成水力紊动影响泥水分离 (2)ICEAS工艺强调延时曝气,其设计污泥负荷很低,一般为0.040.05kgBOD5/kgMLSS.d,处理单位水量的容积较大(有效容积的利用率较低),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其应用将受到一定的限制,2.2 CASS工艺,2.2.1 CASS工艺简介 2.2.2 CASS工艺的基本原理 2.2.

8、3 CASS工艺的基本特点 2.2.4 CASS工艺主要设计参数,2.2.1 CASS工艺简介,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艺是近年来国际公认的处理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先进工艺。其基本结构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础上,反应池沿池长方向设计为三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后面依次为兼氧区和主反应区,其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自动撇水装置。整个工艺的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在同一池子内周期循环运行,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同时可实现总体上连续进水,间断排水。,2.2.2 CASS工艺的基本原理,CASS是一种 具有脱氮除磷功

9、能 的循环间隙废水生 物处理技术。每个 CASS反应器由生 物选择区、兼氧区 和主反应区三个区 域组成。,CASS反应器,CASS反应器 1.生物选择区 2.兼氧区 3.主反应区,2.2.2 CASS工艺的基本原理,CAS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而微生物则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生物选择区,在选择区中,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能通过酶反应机理而迅速去除。选择区以恒定容积(也可以变容积)运行,多池系统的进水配水池也可用作选择区。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可在此选择区中得到反硝化,污泥中的

10、P在厌氧条件下得到有效的释放。 选择区的容积约占整个池子的10%;水力停留时间为0.51.0h;通常在厌氧或兼氧条件下运行。 通过主反应区污泥的回流并与进水混合,不仅充分利用了活性污泥的快速吸附作用而加速对溶解性底物的去除,并对难降解有机物也起到了良好的水解作用。 活性污泥在高有机负荷下运行,在高底物浓度下菌胶团和丝状菌都以较大速率降解底物与增殖,而丝状菌的比增殖速率比非丝状菌小,因此其增殖量也较小,相比之下菌胶团菌的增殖量大,成为了优势菌,抑制了丝状菌的生长,起到了生物选择的作用,能有效的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防止污泥膨胀问题的发生。,CASS工艺的循环运行过程,CASS以一定的时间序列运行,

11、其运行过程包括充水曝气、充水泥水分离、停止充水排水和充水闲置等 4 个阶段并组成其运行的一个周期。,CASS工艺的循环运行过程,不同的运行阶段的运行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如无反应充水(即进水时既不曝气也不搅拌)、无曝气充水混合、充水曝气及不进水曝气等。一个运行周期结束后,重复上一周期的运行并由此循环不止。,CASS工艺的循环运行过程,循环过程中,反应器内的水位随进水而由初始的设计最低水位逐渐上升至最高设计水位,因而运行过程中其有效容积是逐渐增加的(即变容积运行)。曝气和搅拌阶段结束后,在静止条件下使活性污泥絮凝并进行泥水分离,沉淀结束后通过移动堰表面滗水装置排出上清水层并使反应器中的水位恢

12、复至设计最低水位,然后,重复上一周期的运行。,CASS工艺的循环运行过程,为保证系统在最佳条件下运行,必须定时排泥。CASS 反应器中经沉淀后的污泥浓度可达10000mg/L以上,剩余污泥量要比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少得多。,CASS工艺的循环操作过程(1),曝气阶段: 由曝气装置向反应池内充氧,此时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时污水中的 NH3-N通过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转化为NO3- -N。,CASS工艺的循环操作过程(2),沉淀阶段: 此时停止曝气,微生物利用水中剩余的DO进行氧化分解。反应池逐渐由好氧状态向缺氧状态转化,开始进行反硝化反应。活性污泥逐渐沉到池底,上层水变清。,CASS工艺

13、的循环操作过程(3),滗水阶段: 沉淀结束后,置于反应池末端的滗水器开始工作,自上而下逐渐排出上清液。此时反应池逐渐过渡到厌氧状态继续反硝化。,CASS工艺的循环操作过程(4),闲置阶段: 闲置阶段即是滗水器上升到原始位置阶段。,具体运行过程分析,(1)充水曝气阶段。 此阶段,边进水边曝气,同时将主反应器区的污泥回流至生物选择器。污泥回流量约为处理废水量的20%。,具体运行过程分析,(2)充水沉淀。 此阶段,停止曝气,静置沉淀以使泥水分离。在沉淀刚开始时,由于曝气所提供的搅拌作用剩余的混合能使污泥发生絮凝,随后污泥以区域沉降的形式下降,因而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浓度较高(当混合液的污泥浓度为3500

14、mg/L时,经沉淀后污泥的浓度可达到10000mgL以上)。 与SBR工艺不同的是,CASS工艺在沉淀阶段不仅不停止进水,而且污泥回流也不停止。由于在沉淀期间反应器不排水,因而在合理设计的条件下,反应器犹如竖流式沉淀池,而其表面负荷则要比竖流式沉淀池低得多,可获得良好的沉淀分离效果。,具体运行过程分析,(3)停止充水排水。 此阶段,CASS反应器停止进水。根据处理系统中CASS反应器个数的不同,或者将原水引入其它CASS反应器(两个或两个以上CASS反应器),或者将原水引入CASS反应器之前的集水井(单个CASS反应器)。 排水均采用自动控制的滗水器进行。排水期间,污泥回流系统照常工作。污泥回

15、流的目的是提高缺氧区的污泥浓度,以使随污泥回流该区内污泥中的硝态氮进行反硝化,并进行磷的释放而促进在好氧区内对磷的吸收。由于CASS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的最高水位和滗水时的最低水位是设计确定的,因而在滗水期间进行污泥回流不会影响出水水质。,具体运行过程分析,(4)充水闲置阶段。 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滗水时间往往要比设计滗水时间短,其剩余时间通常用于反应器内污泥的闲置以恢复污泥的吸附能力。正常的闲置期通常在滗水器恢复待运行状态后45min开始。闲置期间,污泥回流系统照常工作。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闲置阶段往往与排水和排泥过程同步进行,因而一般不需在运行周期中独立分配时间。,2.2.3 CASS工艺的

16、基本特点,与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及经典SBR工艺相比,CASS工艺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根据生物选择原理,利用与主反应区分建或合建、位于系统前端的生物选择区对磷的释放、反硝化作用及对进水中有机底物的快速吸附及吸收作用,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可变容积的运行提高了系统对水量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和操作的灵活性; (3)根据生物反应动力学原理,采用多池串联运行,使废水在反应器的流动呈现出整体推流而在不同区域内为完全混合的复杂流态,不仅保证了稳定的处理效果,而且提高了容积利用率;,2.2.3 CASS工艺的基本特点,(4)通过对生物速率的控制,使反应器以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厌氧的序批方式运行,使其具有优良的脱氮除磷效果,降低了运转费用。,CASS法的优点,(1)建设费用低,省去了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及污泥回流设备; (2)运转费用省,管理简单,运行可靠; (3)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少; (4)污泥产量低,污泥性质稳定; (5)具有脱氮除磷功能; (6)设备安装简便,施工周期短,具有较好的耐水、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