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课件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39840479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版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版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0版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0版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版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管理解读,院 感 事 件 的 影 响,青岛和杭州2起医疗事故案事件性质恶劣,涉及受害人较多,社会影响较大 检查机关介入 当事人刑拘,院 感 事 件 的 发生,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 违反操作规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无,规范标准执行贵在持之以恒,1,2,医务人员日常依法执业行为之中,3,质量安全管理职部门日常监管职责及其履行之中,执行规范、标准之难,不在于难做,而在于难以持之以恒,医疗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实践之中,院感、医疗护理质量、医疗安全,1,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不可分割的部分,2,各部门具有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3,将医院管

2、理的理念、规范和标准要求融入每个员工的职业行为中,每个岗位职责任务与流程中,最大的风险隐患也许因为在于最基础简单的管理和操作被忽视,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手卫生,手卫生原则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洗手指征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戴口罩、帽子前后,摘手套后;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手 卫 生,手套使用情况下的手卫生要求 1 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2 手套只能作为洗手的附属品而不能代替洗手; 3 当一次活动结束时,或怀疑手套破损时,以及不同的病人之间应取下手套并洗手; 4 对橡胶手套过敏者,必须备有其它材质的手套以供使用 手套的使用指征 1 接触病人,手可能被污染时;或接触粘膜、病人体液时,应戴清洁手套; 2 工作人员接触传染病人时、做支气管镜或类似检查时,应戴清洁手套; 3 处理传染病人与可疑传染病人污物,应戴清洁手套; 4 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戴无菌手套; 5 工作人

4、员在进行手术操作时,戴无菌手套; 6 进行进入体腔的侵入性操作时,戴无菌手套;,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 毒 相 关 检 测,应根据病区采用的消毒方法,开展相应监测。使用不稳定消毒剂如含氯消 毒剂、过氧乙酸等时,应现配现用,并在每次配制后进行浓度监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采用紫外线灯进行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时,监测紫外线灯辐照强度。 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 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清 洁 与 消 毒,1、应保持病区内环境整洁、干燥,无卫生死角 2应按照消毒管理办法,执行医疗器

5、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所使用物品应达到以下 要求: 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应进行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应一用一灭菌; 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一次性使用。,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诊 疗 用 品 的 清 洁 与 消 毒,1、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如弯盘、治疗碗等,进行清洗、消 毒或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监护仪导联、血压计袖带等应保持清洁,被 污染

6、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 2、湿化水、湿化瓶、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等的清洁、消毒与更换,应遵循有关标准的规定。 3、治疗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放置清洁与无菌物品,下层放置使用后物品;治疗车应配备速 干手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与消毒,遇污染随时进行清洁与消毒。 的相关要求。,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洁与消毒,1、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应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 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对其使用过的生活卫生用品应进行终末消毒。 2、有条件的病区污物间可配置便器清洗消毒器。 3、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应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管理

7、措施。,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床 单 元 的 清 洁 与 消 毒,1、应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 2、床单、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时,应每 周更换;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3、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 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4、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的患者,使用后的床上用品及患者 尸体等相关要求处理。 5、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其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病

8、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洁与消毒,1、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应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 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对其使用过的生活卫生用品应进行终末消毒。 2、有条件的病区污物间可配置便器清洗消毒器。 3、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应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管理措施。,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1、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器、设备等的表面)应每天湿式清洁,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清 洁与消毒。 2、擦拭物体表面的布巾,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擦拭地面的地巾不同病房及区域 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

9、清洗、消毒,干燥保存。,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隔 离,1、应根据疾病传播途径的不同,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或空气隔离措施,标识正确、醒目。 2、隔离的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或隔离的非传染病感染患者,除确诊为同种病原体感染之外,应 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3、隔离患者的物品应专人专用,定期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或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4、接触隔离患者的工作人员,应按照隔离要求,穿戴相应的隔离防护用品,如穿隔离衣、戴医用外 科口罩、手套等,并进行手卫生。,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 毒 物 品 与 无 菌 物 品 的 管 理,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配置药液,现用现配。 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

10、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 超过24h 无菌棉球、纱布的灭菌包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 应超过4h。 碘伏、复合碘消毒剂、季铵盐类、氯己定类、碘酊、醇类皮肤消毒剂应注明开瓶日期或失效日期, 开瓶后的有效期应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无明确规定使用期限的应根据使用频次、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确 定使用期限,确保微生物污染指标低于100CFU/mL。连续使用最长不应超过7d;对于性能不稳定的 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配制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 盛放消毒剂进行消毒与灭菌的容器,应达到相应的消毒与灭菌水平。,2020/7/24,病区医院感染管理

11、规范, 次 性 医 疗 器 械 的 管 理,一次性医疗器械应一次性使用。 次性医疗器械应由医院统一购置,妥善保管,正确使用。 使用前应检查包装的完好性,有无污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做好留样与登记,并及时按照医 院要求报告;同批未用过的物品应封存备查。 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处理,应按要求处置。,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次 性 医 疗 器 械 的 管 理,应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 医疗废物的管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要求。正确分类与收集,感染性医 疗废物置黄色废物袋内,锐器置于锐器盒内。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放人感染性废物袋内,

12、但应在标签上注明。 医疗废物容器应符合要求,不遗洒;标识明显、正确,医疗废物不应超过包装物或容器容量的 3/4。应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封闭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 隔离的(疑似)传染病患者或隔离的非传染病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包装, 并及时密封。 不应取出放人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医疗废物。 应有具体措施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扩散,一旦发生前述情形时,应按照本单位的规定及 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应与医院内转运人员做好交接登记并双签字,记录应保存3年。,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清 洁 与 消 毒 原 则,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根据风险等级和

13、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 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低度风险区域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中度风险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 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高度风险区域 :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 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清 洁 与 消 毒

14、 原 则,应遵守清洁与消毒原则。 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 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常用环境表面消毒方法见附录C。 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 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 在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可参考WS/T 367提供的方法进行消毒,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清 洁 与 消 毒 原 则,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

15、 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 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执行手卫生 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 薄膜、铝箱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 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 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