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台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9813083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PDF 页数:149 大小:81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观台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楼观台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楼观台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楼观台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楼观台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楼观台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观台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陕 西 楼 观 台 风 景 名 胜 区 总 体 规 划 说 明 书 (讨论稿)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历史城市建筑保护与风景园林研究所 目 录 前言 1、总 述 1.1 概 况 1.2 自然环 境 1.3 历史文 化 2、楼观台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现状分 析 2.1 景观资源现 状 2.2 存在问题及分 析 3、楼观台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综合评 价 3.1 景观资源的类型与特 点 3.1.1景观资源的类 型 3.1.2景观资源的特 点 3.2 景观资源综合评 价 3.2.1总体评 价 3.2.2自然景观资源评 价 3.2.3人文景观资源评 价 3.3 开发利用条 件 4、楼观台风景名胜

2、区总体规 划 4.1规划依 据 4.2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及原 则 4.2.1 指导思 想 4.2.2 基本原 则 4.3规划界 域 4.4风景区的性 质 4.5 景区划分与景点组 织 4.5.1 景区划分原 则 4.5.2 景区划分与景点组 织 4.6 风景区空间布局结 构 4.7 景区环境容量分 析 4.8楼观台风景名胜区规划游人规模预 测 5 楼观台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保护规 划 5.1 景观资源保护存在的问 题 5.2 景观资源保护规划指导思 想 5.3 景观资源保护规划原 则 5.4 景观资源保护的分类分 级 5.5 景观资源保护规 划 5.5.1 人文景观资源保 护 5.5.2 自然景观

3、资源保 护 6、楼观台风景区游览规 划 6.1旅游网络系统分 析 6.2旅游市场功能定 位 6.3旅游组织形 式 6.3.1 文化旅游组 织 6.3.2 民俗旅游组 织 6.3.3 生态旅游组 织 6.4 旅游线路组 织 7、楼观台风景区资源开发建设规 划 7.1 开发建设内 容 7.2 风景区游览内 容 8 楼观台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规 划 8.1 植被保育与绿化规 划 8.1.1 风景区生态环境的现实问 题 8.1.2 风景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指导思 想 8.1.3 植被保育与绿化规 划 8.1.4 植物保育与恢复规 划 8.2 生物多样性的保 护 8.2.1 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 义

4、8.2.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 施 8.3 景观资源与环境综合治理规 划 8.3.1 景观与环境现 状 8.3.2 景观与环境规划要 点 9 楼观台风景名胜区服务设施规 划 9.1服务设施现状分 析 9.2 服务设施规划的原 则 9.3 服务设施规 划 10 楼观台风景名胜区工程规 划 10.1 道路交通规 划 10.2 给排水工程规 划 10.3 电力电讯工程规 划 10.4 防灾(防洪、防火、防虫、防震)规 划 11 楼观台风景区居民社会调控规 划 11.1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遵循的原 则 11.2 居民社会调控规 划 11.3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实施的具体措 施 12 楼观台风景名胜区经济发

5、展引导规 划 12.1 经济发展现 状 12.2 经济开发引导方 向 12.3 措 施 13 楼观台风景区土地利用协调规 划 13.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 估 13.2 土地利用规 划 14 楼观台风景名胜区分期发展规 划 14.1 规划分期的原 则 14.2 规划分期与发展目 标 14.2.1 规划分 期 14.2.2 建设项目组织及发展目 标 15 实施规划组织、管理措施与建 议 附件: 1、总述 1.1 概况 楼观台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与秦岭北麓山地结合处,西 安市周至县境内。它北瞰渭水,南依秦岭,西临黑水,东界户县,面积 524平方公里。 楼观台风景名胜区,毗邻西安,交通便捷

6、,区位优越。历史上,古 楼观是中国道教的祖庭圣地,盛唐时为国内著名的道观,历史悠久,闻 名遐迩。在中国宗教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楼观台风景 区地处秦岭北麓,动植物多样性特征显著,地质景观丰富,具有良好的 生态环境。这种集秦岭丰厚的森林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与悠久的历史 文化为一体、文化品位与自然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风景区在陕西省乃至 全国都是极具特色的。 1982年,林业部门在此建立了楼观台森林公园,1992年,经林业部 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3年,楼观台风景名胜区经陕西省人民政 府批准,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划定面积323平方公里,把楼观台森林 公园包括在内。2000年,陕西省

7、人民政府批准了秦岭国家植物园规 划,面积扩大至458平方公里。此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 将原省级风景名胜的规划面积增加至524平方公里。 本次编制楼观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它的指导思想有别于森 林公园和秦岭植物园规划。森林公园和秦岭植物园规划属于专项规 划,“它的性质是在进行科学研究创新的同时,向参观者宣传普及生物 多样性保护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知识,使人们更加热爱 地球,珍惜自然。功能以科技创新、科学普及阶段和改善及保护生态环 境为主,辅之以生态旅游和休闲娱乐”。风景名胜区是指风景资源集 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 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

8、的地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保护 培育、开发利用和经济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 体安排。所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整个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管 理、发展的基本依据,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对各种规划要素的系 统分析和统筹安排,涉及所在地的资源、环境、历史、现状、经济及社 会发展态势等广泛领域,更具有结合与协调的职能。 鉴于此,本次总体规划是在原省级风景名胜区基础上,以生态的可 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全面地考虑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和发 展的问题,广泛吸收风景名胜区内各类专项研究成果,使区域的资源、 环境、社会、文化经济能进一步地科学保护,持续发展,永续利用。 1

9、.2 自然环境 风景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西安城区70公里,距周至县城15公 里。风景区外围有108国道、环山旅游公路、户(县)菜(子坪)公路 等。 楼观台风景名胜区以楼观台为中心,区内有光头山、四方台、首阳 山等秦岭山峰,有田峪、就峪、耿峪等河流。整个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和 自然景观丰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古人评价云:“关中河山百二, 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 风景区地貌类型复杂,相对高差很大,主要分为山前冲积扇、秦岭 低山地、秦岭中山地三类。其中,秦岭山地占风景区的大部分面积,它 为震旦纪隆起的复背斜褶皱带,河谷峪道多呈南北向伸展,并由多条支 沟组成,这些河谷峪道,或奇

10、石险滩,或青水急流,或秀丽悠深,或雄 伟峻峙,充满着诱人的自然景色,诸如金林峡、兴凤峡、野牛河、四十 里峡等景点。 风景区的土壤类型多样,主要为风成土、冲击黄土以及在落叶、阔 叶林植被的影响下形成的褐土。其中褐土分布广泛,为关中褐土地带的 重要组成部分。风景区中光头山、首阳山景点气候温和湿润,在落叶、 阔叶、针叶混交林植被影响下,棕壤发育成熟,形成风景区土壤的显著 特色。另外,风景区内土壤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台塬坡地由于土 壤侵蚀严重,成土母岩裸露,为黄土性土,山麓洪积扇顶部为褐土。在 山区,一般海拔1200米以下为褐土,12002400米为棕土,24003000米 为土地灰化土,3000

11、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土壤景观类型具有多样性的 形态。 风景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多属湿润地区。四季中, 夏短而炎热,冬长而寒冷,夏秋低温多雨,春冬雪掩青山。风景区内, 由于高差较大,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湿 降低0.5。耿峪、就峪、九焰一带,中山区平均气温10,浅山区 12。最热月为7月,中山区21.2,浅山区24.2。最冷月为1月,中 山-3,浅山区-1.9,气候条件较为优越。 风景区降水受地势影响很大。秦岭山地毗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域, 特别是光头山、四方台、首阳山景点诸峰,大都高过南部的秦岭诸峰, 越过秦岭的亚热带多雨气流,在此被阻滞,形成降水强多的特征

12、。 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特殊的气候、土壤和降雨形式,也就形成 了楼观台风景名胜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生动展示了中国南北交界地的 山、水、草木特征。这里集南北植物特征于一体,珍贵树木有银杏、水 杉、冷杉、非树、青檀、厚朴等。经济林木有漆木、核桃、板栗等。茂 密的森林和湿润的气候为野生动物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风景 区的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大熊猫、金丝猴、金毛扭角羚(俗称白羊、羚 牛)为国家一类保护、国际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风景区内的光头 山、首阳山、四方台等处。此外,风景区内中药材种类多、分布广,主 要有杜仲、党参、天麻、地榆、苍术、猪苓等,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 要地区之一。 1.3历史文

13、化 风景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得这块古老的土 地增添了玄秘神奇的色彩。 以楼观台为核心的楼观台风景名胜区文化积淀深厚。楼观台是我国 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讲说道德经的地方,是我国传统道文化的发祥 地。据史载,庄子天下篇中,已言及先秦有关尹喜、老聃一派的 学说。汉司马迁史记老子传及托名刘向所撰的列仙传中,亦 有老子为函谷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二人共去西域流沙之说。 据楼观本纪、楼观先师本记、丹台新录、高道传 及部分楼观遗存碑文称:古楼观台原为西周康王时尹喜之故宅,因尹喜 于此结草为楼,观星望气,故号楼观。周昭王时,老子过涵谷关,关令 尹喜闻气问道,老子讲说道德经五千言以授之。周穆王好尚

14、黄老, 追仰仙踪,乃重葺楼观屋宇为尹喜建庙立祠。其后,周秦汉魏晋历代帝 王皆钦崇道说,修葺楼观,拨赋田户,招纳四方幽人逸士。楼观遂成 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 任继愈编中国道教史论及楼观道派时称:从现有资料分析,楼 观道之有较为可信的传承,大概应始于魏晋之际,形成于十六国北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道教变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楼观道派的兴起 而告一历史段落。中国道教虽然形成于东汉,但其基本格局的奠定,实 际完成于魏晋南北朝,楼观道无疑为中国道教基本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 要作用,楼观台因此在中国道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时至隋唐,楼观台发展到鼎盛时期。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 年),唐高祖李渊起

15、兵晋阳,进军关中,是年十一月初八日,攻克长 安,高祖遣使诣楼观设谯祈福。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高祖勒令 鼎新修营楼观老君庙、天尊堂及尹真人庙。武德三年春,李渊率百官千 余人至楼观祀老君,曰“朕之远祖,亲来降此。朕为社稷主,其可无兴 建乎?”于是,降诏楼观改为宗圣观。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欧阳询撰 大唐宗圣观记刊石纪念。时至玄宗,崇道之风尤甚。唐开元二十九 年(公元741年)四月,玄宗梦见老子,老子告曰:“吾有像在京城西南 百余里,汝遣人求之,吾当与汝兴庆宫相见”(引自资治通鉴卷 214)。玄宗遣人至终南楼观显灵山得老子画像,迎回兴庆宫,玄宗作 玄元皇帝临降制颁示天下。唐天宝二年(公元7

16、43年)追尊老子 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封为“圣祖大道玄元皇 帝”。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又加号为“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 大帝”。道教发展进入全盛时期。作为毗邻京师的道教发源地,受皇室 青睐,楼观台得到了空前发展。 延及宋元,楼观台依旧兴旺不衰,香火绵延不绝。金哀宗天兴年间 (公元12321233年),楼观蒙辱金寇战祸,“累代宏观,焚毁殆尽”。 元初,全真教宗师尹志平及道士李志柔等主持修复楼观,出现了楼观台 的再度勃兴。 明清以来,虽屡有修建,但景况已不如先前,呈日渐衰落之态。中 心宗圣宫退至说经台,其名渐称楼观台。 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发以来,楼观台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 时期,文物保护及旅游发展出现了喜人的景象,楼观台呈现出一派前所 未有的兴盛气象。 纵观楼观历史,自周发韧,累代相传,群贤荟萃,文化灿烂,对我 国道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声名遐迩,影响深远。 西楼观以大陵山为主体,因山势起伏状如大凤入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