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关注新技术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813010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关注新技术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关注新技术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关注新技术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关注新技术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关注新技术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关注新技术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关注新技术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新技术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 林 2011.07,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 基础 人才类型结构 教育层次结构 学科专业结构 (一)优化高等教育类型层次结构,建立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 (二)适应新技术应用发展,明确高职专业定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科学技术发 展、经济社会需求吻合度越高,高等教 育性价比越高,人才培养质量基础越扎 实。,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 关键 (一)深化能力本位高职教育,探索职业竞争力 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三)加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探索产学 合作机制,三、克服形式化倾向,切

2、实落实教学改革先进思想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1、基于工作流程和基于工作过程有本质差别 2、典型工作任务已成为专有名词 3、重构高职课程体系要有理论基础的支撑 4、学习领域课程是综合性课程的高级形式 5、训练标准是实训课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6、顶岗实习之作用辨析,四、典型专业课程开发案例 (一)信息安全技术专业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人才类型结构 教育层次结构 学科专业结构,(一)优化高等教育类型层次结构,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来源: , 2008.,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基本依据,1、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实施高

3、等学校分类发展 纲要 2、国际教育分类标准9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纲要 4、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全国职教工作会议(鲁部长讲话) 5、职教分级制度 (北京市教委) 6、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 全国高教工作会 7、建设世界知名, 高水平、有特色大学纲要,(二)适应新技术应用发展, 明确高职专业定位,1、关注新技术应用发展 1)基本技术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做技术(技能竞赛) 芯片级检测与维修技术(技能竞赛) 编码与程序设计技术,2)高新技术 嵌入式技术(技能竞赛) 信息安全技术(技能竞赛) 3G技术(技能竞赛) 新一代企业信息化技术(技能竞赛) 物联网技术 新能源电子技术,2、进行

4、技术应用领域的专业设置(职业资格)分析 1)新技术引入专业教学的技术分析 新技术发展 新技术应用 高职学生就业岗位需掌握的技术及应用 (知识点技能点综合应用),2)专业设置(职业资格)分析 (1)专业建设 建设新专业、改革老专业、开设新方向 (2)课程建设开设新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基础平台课程 (3) 支持新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 建设,面向新技术应用的专业课程定位,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深化能力本位高职教育, 探索职业竞争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本位 改良的学科本位 能力本位 技能导向 能力本位 设计导向 能力本位 职业竞争力导向,个人竞争

5、力,是个人的社会适应和社会生存能力, 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以及由包括各种综合要 素组合形成的个体的特定能力。个人竞争力的各种构 成要素,一般仅仅限于通过个人的努力以及个人的自 我修养而形成的竞争能力,而不包括非个人因素而形 成或具备的竞争力,如完全是由他人的原因而获得的 机会,如完全是由他人给自己所创造的条件,或是上 一代留下来的财产等等。,个人竞争力在工作中一般是指解决一次性、重复 性很低且具有较高难度、对后续影响较大的工作任 务的能力;以及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能力等 ,而一 些按流程办事的能力和竞争力关系不大。 提升一个人的竞争力,应该从低到高,逐步培养。,个人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次 (

6、一)基础层。这是构成个人竞争力的基础,是参与 竞争的根本条件。在市场体制下,不同的工作对人的 要求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些却是最基本的,是从事任 何工作都必须的,比如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责任心, 吃苦精神,表达能力,勤奋度,承受力、道德感等。 (二)中间层。中间层是个人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 如果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将会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 如预测力、诊断力、分析力等。,(三)高层。拥有高层的竞争力,将获得绝对的竞 争优势,而这其中又以个人信用,移情力(与他人 结成伙伴关系的能力,在必要时果断采取行动的能 力,向处于危难中的人伸出援手。移情力是维护社 会联系和团结人类的重要力量)和创造力更为重要。,职业

7、竞争力 职业竞争力是个人竞争力的一种类型,是个人竞 争力在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 境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适应市场经 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职业人所应具备和追求的 能力。 提升一个人的职业竞争力,也应从低到高,逐步 培养。,高端竞争力,个人信用,创新力,移情力,核心竞争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批判反思,基础竞争力,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关键能力,个人态度,职业竞争力模型(第 层),(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职业,职业竞争力模型 高端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基础竞争力,技能竞赛,课程模式 领 域 课 程 支撑平台课程,职业分析 典 型 工

8、 作 任 务,知识,能力,素质,职业竞争力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职业竞争力导向的 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要件 培养目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种课程基本类型: 相对系统的专业知识性课程 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性实践课程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 三类专业课程体系基本结构:,课程开发方法,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加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 探索产学合作机制,1、产学研合作在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 中的作用 专业分析 综合性课程设计 综合性课程教学 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外)建设 科研工程项目,2、建立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机制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需得到教育 直接支持阶段

9、,很多企业开始探寻通过产学 研结合、校企合作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问 题,教育要抓住机遇,探索校企合作的利益 平衡点,建立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机制。,三、克服形式化倾向, 切实落实教学改革先进思想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1、基于工作流程和基于工作过程 有本质差别 基于工作流程:面向活动(工作、生产、工程、服务);培养基础竞争力 基于工作过程:面向问题;培养核心竞争力,基于工作流程和基于工作过程是职业竞争力 中两个不同层次的能力培养。基于工作流程属 于基础竞争力层次,具有为提升竞争力打基础 的作用,但本身对竞争力帮助不大;而基于工 作过程是面向问题的能力培养,属于核心竞争 力层次。,基于工作过程

10、体现的课程形式是 学习领域课程 基于工作流程体现的课程形式是 基本技术技能课程,2、典型工作任务已成为专有名词 典型工作任务要件: 用典型工作任务体系描述职业 由行业企业专家确定,而非教师 通过头脑风暴法产生,而非调研法 基于问题的任务,而非活动 具有工作过程完整性问题的任务,而非工作 流程,3、重构高职课程体系要有理论基础的支撑 打破老三段的学科课程体系后,课程体系结 构呈多样化趋势,其中不少是以学期为基本单 元的“+法模式” ,但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尚显不 足。 学科结构内部规律应成为构建学科课程体系 的基础;职业成长规律应成为构建职业课程体 系的理论基础。,关联知识,即通过工作经验以及对在职

11、业工作情境中众多事实、模型和规律的关注与重视获得的知识。,专家,熟练者,有能力者,高级初学者,门外汉 (新手),基于经验的学科系统化深入知识,是通过对非结构化任务 的观察而获得的,要求丰富工作经验和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与功能性知识,即面对无固定解决方案的综合性任务情境掌握与之相应的学科系统化知识,定向与概括性知识,即通过不明确的工作情境应用复杂规律所获得的职业经验性知识。,能力发展等级,能力发展的学习范围,从新手到专家,职业成长规律,4、学习领域课程是综合性课程的高级形式 综合性课程形式 初级阶段: 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验、综合实训、 综合实习 发展阶段: 项目课程 高级阶段: 课程、学

12、期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三个要件 学习领域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完整性、真实性)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职业成长规律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学生为主(做中学) 一般来说,综合实践课程、项目课程不是 学习领域课程,5、训练标准是实训课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技术标准和技术训练标准是两个完全不同 的标准,技术标准属技术领域,技术训练标 准属教育与培训领域。 技术训练标准是为使受训对像达到某一技 术标准(如对某一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 而需进行训练的平均强度(如次数、时间 等)。 只有达到训练标准,才能保证实训课程质量,6、顶岗实习之作用辨析 1)顶岗实习的重点是实习 顶岗实习不是实习顶岗,不能把顶岗

13、实习 搞成实习顶岗 顶岗实习的主体是学生,目的是实习,属教 育范畴,应遵循实习课程(大纲)基本要求。 实习顶岗的主体是职工,目的是顶岗,属工 作(见习)范畴,应遵循工作基本要求,2)顶岗实习和非顶岗实习都是高职教育的 重要教学环节 顶岗实习和非顶岗实习在实现高职人才培养 目标中具有可互补的不同作用,既要重视顶岗 实习也要重视非顶岗实习。 要重视模拟、仿真、虚拟等先进的实习训练 手段和课程形式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四、典型专业课程开发案例 信息安全技术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一)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信息安全 技术专业,1,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1: 网络组建与维护,典型工作任

14、务2: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典型工作任务3: 数据库安全维护,典型工作任务4: 网络安全产品配置与管理,典型工作任务6: 安全产品测试,典型工作任务5: 应用系统安全维护,典型工作任务8:安全事件处理,典型工作任务7:网络安全产品销售,典型工作任务9:安全方案分析设计,典型工作任务10:信息安全管理,典型工作任务11:项目管理,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从典型工作任务到A,B,C 课程,网络安全系统集成,信息安全产品配置与应用,系统安全运行与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信息安全系统评估,系统安全开发,学习领域课程(C类),典型工作任务,专业基础课程,单项技能课程,A类课程,B类课程,网络安全维

15、护工程师岗位,安全产品工程师岗位,知识点归纳,技能点归纳,12.辅助开发,11.需求分析及初步解决方案设计,10.安全产品测试,9.辅助应急响应,8.安全评估与测试,7.数据备份与恢复,6.系统运行维护,5.用户培训,4.分析安全结构,3.网络调试,2.安装调试产品,1.分析网络拓扑结构,1、3、4、5归并,2、10归并,6、9归并,7归并,8、11归并,12归并,13归并,风险评估工程师,123,123,课程开发核心课程选择,A类课程:计算机硬件基础、程序设计技术(C语言)、 数据库应用技术( )、操作系统应用、 网络技术基础、信息安全基础 B类课程:计算机操作基础实训( 组件)、计算 机组

16、装维修实训、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实训、局域 网组建实训、网络攻防技术实训 C类课程:路由和交换技术(3)、信息安全产品配置 与应用(2、10)、系统运行安全与维护(6、9)、数据 备份与恢复(7)、安全扫描与风险评估(8)、网络安 全方案设计(1、4、11)、安全系统开发 (12),.课程开发改革试点课程,2A:网络技术基础 信息安全基础 2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实训 网络攻防技术实训 2C:信息安全产品配置与应用 系统运行安全与维护,(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情况,I.职业分析结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特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技能复合型专门人才供不应求 学历方面要求不高,注重于素质与能力并重,企业对从业人员个体知识结构要求全面和多样化。 除了研发能力外,还要求对工艺控制、设备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有相当的了解和知识储备。,2.职业分析课程设计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