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水保工程年成果总结精编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39723874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9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理)水保工程年成果总结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管理)水保工程年成果总结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管理)水保工程年成果总结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管理)水保工程年成果总结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管理)水保工程年成果总结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水保工程年成果总结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水保工程年成果总结精编(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管理)水保工程年成果总结青山毓秀,碧水长流织金县“长治”工程20年成果总结织金县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六冲河和三岔河下游交汇的三角地带,东经10520141061019,北纬262147265724之间。东以三岔河为界邻清镇市、平坝县,南和安顺、普定接壤,西毗六枝、纳雍,北和大方、黔西隔六冲河相望,全县东西长82.5km,南北宽66km,土地总面积2868km2。县城东距贵阳市157km,南离安顺市99km,北至毕节市144km。1988年毕节地区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1997年9月织金县被列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试点县。1997年11月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县”简称

2、“长治”工程。从此,迎来了开展全县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局面。壹、工程进展情况1 项目布局情况我县先后开展了“长治”四期小流域、“长治”六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长治”七期小流域的实施.“长治”四期小流域开展治理的5条小流域分别为花红河小流域、谢家桥小流域、果化河小流域、二塘河小流域、板桥河小流域。“长治”六期小流域开展治理的6条小流域分别为沙沟小流域、骂丫河小流域、洗马河小流域、海马河小流域、落东河小流域、白水河小流域。“长治”七期小流域开展治理的7条小流域分别为大格支小流域、五里河小流域、朱桥河小流域、大陌河小流域、牛昌桥小流域、小河寨小流域、蒙坝河小流域。“长治”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石

3、干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开展治理的2条小流域分别为三甲乡涌潮小流域、熊家场乡白马小流域。2 防治任务和投资完成情况“长治”四期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40.28km2,上级下达计划任务129.27km2,下达计划投资680.0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390.00万元,地方配套290.00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7.61km2,完成计划投资661.53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396.00万元,地方配套265.53万元,群众自筹116.05万元。“长治”六期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01.6km2。上级下达计划任务61.23km2,下达计划投资377.0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85.00万元,地方

4、配套92.00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5.08km2,完成计划投资325.49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75.79万元,地方配套149.70万元。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开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4km2。上级下达计划任务9.00km2。下达计划投资70.5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50.00万元,地方配套20.50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89km2,完成计划投资50.0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50.00万元.“长治”七期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92.85km2,上级下达计划任务74.74km2,下达计划投资753.8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524.80万元,地方配套229.00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3

5、.49km2,完成计划投资733.27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505.14万元,地方配套228.13万元。“长治”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3.98km2,上级下达计划任务13.98km2,下达计划投资375.0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50.00万元,地方配套125.00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86km2,完成计划投资277.31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29.18万元,地方配套48.13万元。2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全办干部职工和广大治理乡(镇)、村干部及群众的共同努力,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8.93km2。其中:坡改梯1665

6、.85hm2,经果林2361.89hm2,水保林5193.43hm2,保土耕作6074.10hm2,封禁治理12178.19hm2,人工种草490.61hm2。小型水利水保471处。共完成投资2047.6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356.11万元,地方配套691.49万元。3、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2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先后完成了织金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报告,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织金县第四期小流域规划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四期小流域花红河流域规划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四期小流域谢家桥流域规划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四期小流域二塘河流域规划设计

7、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四期小流域板桥河流域规划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四期小流域果化河流域规划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四期小流域箐沟流域规划设计报告。织金县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报告。织金县水土保持九五规划报告,以及19972000年支毛沟设计报告。完成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防治区织金县第六期小流域规划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六期小流域白水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六期小流域高山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六期小流域海马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六期小流域龙洞沟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六期小流域落东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六期小流域骂丫河流域初步

8、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六期小流域蒙坝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六期小流域沙沟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六期小流域洗马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织金县水土保持十.五规划报告、织金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织金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涌潮初步设计报告、织金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白马初步设计报告.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织金县第七期小流域可行性研究报告;“长治”织金县第七期小流域朱桥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七期小流域大革支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七期小流域牛昌桥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七期小流域沙坝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七期小流域大陌河流

9、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七期小流域大雁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七期小流域干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七期小流域石干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七期小流域五里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七期小流域岔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七期小流域蒙坝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七期小流域小河寨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长治”织金县第七期小流域龙井河流域初步设计报告。云贵鄂渝四省市世行贷款/欧盟赠款水土保持项目三岔河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云贵鄂渝四省市世行贷款/欧盟赠款水土保持项目三岔河项目区蒙坝河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云贵鄂渝四省市世行贷款/欧盟赠款

10、水土保持项目三岔河项目区岔河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云贵鄂渝四省市世行贷款/欧盟赠款水土保持项目三岔河项目区干河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在此期间,积极配合县科技局、贵州省山地研究所完成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优化设计和示范科研课题的研究。二、工程建设成效20年来,“长治”四期、“长治”六期顺利通过上级验收,“长治”七期通过长办的中期评估,“云贵鄂渝四省市世行贷款/欧盟赠款水土保持项目”顺利通过世行官员的检查,长治“花红河小流域”、“谢家桥小流域”荣获全国“十、百、千”示范小流域荣誉称号。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始终是我县“长治”工程的基本目标。通过综合治理,坡耕地面积减少12.6万亩,25之上的坡耕

11、地减少12万亩,对尚未改造的坡耕地采取了保土耕作措施;荒山荒坡减少21.7万亩。据验收资料统计,自2008年止,我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8.93km2,土壤侵蚀量减少55%,侵蚀模数由6246t/km2.n下降至2000t/km2.n。二十年内共营造水土保持林5193.43hm2,经果林2361.89hm2,且对疏幼林和覆盖度较低的有林地实施封禁治理,全县森林植被覆盖度从治理前的12.8%增加到42.2%,比治理前提高30个百分点。全县水土流失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态环境开始转入良性循环。从而保障了在我县境内乌江梯级开发、洪家渡电站、东风电站、引子渡电站的有效运行,减少上游泥沙的输入。使其来

12、水量拦蓄在长江支流内,平衡进入长江山峡工程。减少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对中下游的危害。我县“长治”始终以坡改梯为突破口,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且配套坡面水系排、引、灌水利工程设施,大大改善了农业生态条件,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粮食亩产稳步提高,使坡改梯成为高产、稳产的当家田,为发展“俩高壹优”农业奠定了基础。防治区内兴修的大量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拦蓄了大量泥沙,使农田抗旱、防洪能力大大增强,有效地提高了抗灾减灾能力。经过20年综合治理,改造的坡耕地亩产比原坡耕地每亩增产55公斤,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大量劳动力从土地束缚中得到解放,投身于多种运营,激活了地方经济,活跃了市场

13、,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使之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县“长治”工程始终坚持的壹个重要目标,各小流域在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的同时,从发展山区大农业着眼,对陡坡耕地和荒山荒坡进行综合治理开发,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果木林,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20年前相比,治理区内农业用地比例由1256.67km2下降7.0%;林业用地由367.27km2上升66.0%;荒山荒坡由210.00km2下降70%,土地利用率比治理前明显提高。各小流域在治理中,充分利用各自的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市场需要的多种经济林果。几年来重点治理小流域内共栽植经果林2300.00hm2,

14、人均经果林面积由治理前的0.01亩上升到0.05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年来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使治理区内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品趋向商品化,农业总产值大幅度提高,较治理前增长40%。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已经为我县山区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开辟了壹条新的道路。我县在小流域治理中,坚持实行了生态农业经济建设为突破口,狠抓经济效益的治理方针,群众从治理中得到实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把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兴办农家乐。有效地实现了部分农业人口的劳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减轻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据统计,治理区人均粮食由治理前138公斤增加到168公斤,增加21.

15、7%;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000元增加到1261元。增长26.1%;20年来,各小流域按照治理规划的要求,把人口环境容量的动态平衡,作为主要目标之壹,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入手,大力开展生态农业经济建设,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扶持水土保持产业,且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实施过的小流域内,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使工程区内群众经济收入有大幅度提高,在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人口环境容量趋于平衡。据收集资料统计,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6元,人均产粮374公斤。通过“长治”工程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有利于群众安居乐业。三、主要做法和经验:(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有力推动了水土保持“长治”工程生态建设。要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新局面,领导是关键。“长治”工程是壹项涉及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系统工程,没有领导重视和严密的组织措施是无法完成该项工程建设的。我县列入全国“长治”工程重点治理县以来,为确保我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顺利实施,且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年度治理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首先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任主任委员,分管副县长、水利局长任副主任委员,政府办、水利局、农办、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农行、工行、建行、气象局、(3356)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委员的织金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水保办主任为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材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