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市工业五年发展规划doc舟山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723873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市工业五年发展规划doc舟山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市工业五年发展规划doc舟山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市工业五年发展规划doc舟山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市工业五年发展规划doc舟山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市工业五年发展规划doc舟山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市工业五年发展规划doc舟山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市工业五年发展规划doc舟山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舟山市工业五年发展规划(20072011)2007年4月23目 录一、舟山工业发展基本现状1二、今后五年舟山工业发展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3三、今后五年舟山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6四、总体目标和产业重点8(一)主要目标8(二)产业重点9五、工业布局12(一)重点开发区12(二)优化开发区14六、战略举措15(一)加大投入,着力增强工业发展动力15(二)扶优扶强,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16(三)加强科研,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6(四)重视人才,提升工业发展层次和水平17(五)降耗减排,大力推进循环经济17七、政策保障18(一)完善财金政策扶持体系18(二)推动

2、技术进步创新体系19(三)完善要素资源供给体系20(四)强化产业集聚发展体系20(五)创新政府服务管理体系22舟山市工业五年发展规划(20072011)进入二十一世纪,舟山工业经济跨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发展水平大大提高,基本形成了以水产加工、船舶修造、机械制造等临港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今后五年,是舟山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提前基本完成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贯彻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我们遵照省经贸委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编制舟山市工业五年发展规划(20072011)。一、舟山工业发展基本

3、现状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系统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的“六六决策”,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依托舟山独特的港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临港工业,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扎实推进现代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逐步实现了从“涉渔型小工业”向“临港型大工业”的积极转变,舟山工业在新世纪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规模明显扩大。2006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505.4亿元,与2001年的154.9亿元相比增长2.3倍,年均增速达到26.7%。规模以上企业由2001年的228家发展到2006年的出486

4、家,上亿企业由2001年的5家增加到2006年的72家,有7家企业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一家企业突破20亿元。有5个乡镇街道工业经济产值超过20亿元,其中沈家门街道突破50亿元。临港工业迅速崛起。2006年,全市临港工业实现产值336亿元,同比增长30.4%,年均增幅37.1%,总量比2001年翻了两番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6.4%。船舶工业已形成190万载重吨年造船能力,产值达到107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12倍,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水产加工业逐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产值达到150亿元,精深加工率提高到39.4%;石化工业有了新突破,和邦化学、天碌丙烯等一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通

5、过这几年来的努力,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从31.3%上升到41.4%,初步实现了从“涉渔”小工业向“临港”大工业的转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6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7.8亿元,比2001年增长3.3倍,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达168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2.2%。临港型工业投资增势强劲,投资规模明显扩大。2006年底计划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在建工业项目47个,平均建设规模达5.3亿元。随着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临港型大企业投产和开工建设,为今后工业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6年工业利税增长47.2%,达到2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比上年降低17.07%

6、;工业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30.4%,比2001年提高了26.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1.1万元/人,是2001年的3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考评由全省末位上升到全省第六位。我市工业已初步改变了以往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发展模式。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全市GDP增长的主动力、促进就业和带动创业的主渠道、实现地方财富积累的主源泉、吸引社会投资的主领域、统筹城乡发展的主平台。五年来,全市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52亿元,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到2001年23年的总和(19792001年累计工业增加值为258亿元),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44.9%,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

7、要支撑。2006年工业税收分别占国税“两税”收入和地税收入的76.9%和15.7%。全市工业单位就业人数已达到15.5万余人,就业人数比2001年增加3.3万多人,是全社会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工业领域吸纳了大量的渔农村富余劳动力,为舟山渔农民转产转业、建设新型渔农村和保障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6年渔农村居民收入中,来自工业的比例为40.7%,比2001年提高了13.4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几年临港工业的迅猛发展,对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大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二、今后五年舟山工业发展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今后五年,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是提

8、升在全省和长三角城市中地位的突破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期。就工业来讲,也是临港工业地位进一步突出、临港大工业结构体系基本形成、总量规模跃上新台阶、工业生产力空间布局基本完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得到切实有效转变、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工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的关键五年。从国际看,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世界经济进入稳步复苏增长时期,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加速;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范围产业转移加快,以船舶制造和临港化工为重点的临港重化工业加紧向港口资源富集地区转移。但受国际恐怖主义、油价高位变动及全球金融风险增大等因素影响,国

9、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特别是设置技术壁垒、实施反倾销诉讼等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条件下的盛行以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所施加的压力等,也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风险日益凸显。从国内看,今后五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我们处于一个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的“入世”承诺基本兑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创造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产业升级打破原有的结构平衡和供求关系,拓宽了新的增长空间;城市化进程加快,又将促进投资需求和消费

10、需求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深化将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更具可持续性,更注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都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依托,使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内源性和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伴随着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也可能增大。此外,资源制约加剧,环境压力增大,前期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根源日益显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差距明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也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从市情来看,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和省委“八八战略”、市委“六六决策”的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海洋经济的时代

11、全面来临,我市处于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长三角区域的经济整合度进一步提高,我市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特别是以大陆连岛工程、洋山深水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深水港口开发,为我市加强与区域内各方的合作和加速发展带来了机遇;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主要增长点,临港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成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主要动力;环杭州湾产业带和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加快推进,为全面振兴海岛地区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也将带来无限商机,并将为促进舟山与国内外更大程度的交流与合作提供

12、绝佳的机遇。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立足舟山实际,从战略高度谋划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为加快舟山的下步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今后五年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整体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为工业经济总量不大、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低、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二是基础性要素资源供给压力加大。土地、岸线、电力、水等要素资源瓶颈日益显现,制约了重大项目落户及建设。三是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的培养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企业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与社会性的科技创新能力低下、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存。此外,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以期真

13、正承担起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要求仍需时日。三、今后五年舟山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六六决策”,围绕“以港兴市、全面跨越”发展战略和“33”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发展、平安、和谐”工作主线,坚持“工业强市”理念不动摇,以全面发展临港工业为重点,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充分凝聚扶工合力,推动工业经济向集约、集群化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先进临港制造业基地,实现舟山工业经济的进一步跨越。(二)基本原则1、坚持跨越式发展与

14、可持续发展并举的原则。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摆到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生产和生态相互协调的经济发展。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绿色经营等手段,在工业运行的全过程中控制资源浪费和减少污染的产生。同时,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重点推进节能、节水技术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2、坚持实行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发展临港工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要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进行重点突破,同时也要优先选择经济基础好、技术支撑能力强、产业辐射与影响力好的区域,扎实推进。3、坚持发挥潜在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优势并举的原则。随着“长三角”经济发展

15、的进一步崛起,舟山区位优势和深水港口资源优势更显突出,利用港口大进大出的低成本优势,抓住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的机遇,舟山完全有可能在重化工、大宗物资加工上建立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大大提升舟山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利用港口大进大出的低成本是新形势下舟山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实现舟山跨越式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同时要抓住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打造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和产品基地,实现舟山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4、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原则。要重点培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提高舟山经济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与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步伐,要充分应用国内外科技进步的优秀成果,对

16、水产加工、纺织、机械等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5、坚持以市场取向和政府宏观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发展舟山临港工业,既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从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出发,对产业布局作出前瞻性的规划,也要立足现实,从舟山现有的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和发展趋势的客观条件出发,坚持市场导向作用。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临港工业发展的指导和引导,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抓好示范、提供共服务和舆论导向等方式,为临港工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环境支持。四、总体目标和产业重点(一)主要目标经过五年的建设,使舟山工业化水平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基本完成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基本建成船舶、水产两大基地,临港石化、大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