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检测报警器 课程设计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9723267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焰检测报警器 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火焰检测报警器 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火焰检测报警器 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火焰检测报警器 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火焰检测报警器 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焰检测报警器 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焰检测报警器 课程设计(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广州学院嵌入式技术应用项目说明书 (火焰检测报警器) 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电子工程 班 级 12机电2班 学生姓名 利齐帅 徐杰龙 林辉 梁庆堂 指导老师 王蕊 成 绩 2015年 10 月 10 日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兹发给 12机电2 班学生利齐帅、徐杰龙、林辉、梁庆堂 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如下:1 设计题目: 火焰检测报警器 2 应完成的项目:(1) 设计说明书计算准确、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3000字;图纸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2)分组实现原理图设计及相关元器件的设计,按要求完成总体电路。 (3)基于相关电路完成电路设计、程序设计与实物。 (4)完

2、成总体内容,实现具体功能。 3 参考资料以及说明:(1)电子线路CAD与实训(电子工艺出版社) (2)电子工艺技术与实践(机械工程出版社) (3)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4)集成电路数据手册查询网:http:/ (5)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入门、提高、开发、拓展全攻略(电子工业出版社) 4 本设计任务书于2015年 11月16日发出,应于2015年11月27日前完成,然后进行答辩。指导教师 签发 2015 年 11 月 16 日评语:总评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目 录摘 要4第一章 绪论5第二章 总体内容及设计62.1 总体内容设计及目标62.2 组员及任务6第三章

3、电路设计及元器件选型73.1 AT89C52单片机控制模块电路原理图设计73.2晶振起振模块电路与功能83.3 1602液晶屏显示模块电路原理图设计93.4声音报警模块电路原理图设计113.5红外火焰传感器功能及电路11第四章 程序设计134.1输入部分程序134.2输出部分程序144.3定时应用与功能16第五章 电路设计及结果17第六章 总结19参考文献20摘 要本论文以红外火焰检测传感器和单片机技术为核心并与其它电子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技术水平较好的红外火焰检测报警器, 用于火焰检测, 可检测 760 纳米1100 纳米范围内的热源,火焰探测角度为 60范围。以STC89C52单片机和R

4、ealplay火焰检测传感器为核心设计的火焰检测报警器可实现声光报警、1602液晶屏显示报警等功能。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智能化的火焰检测报警器。其中选用红外火焰检测传感器实现各种火焰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而且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选用的STC89C52单片机,具有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等优点,是目前同类技术中性价比较高的产品。本报警装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火焰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液晶屏;STC89C52 第一章 绪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以及大型综合性建筑日益增多火灾隐患也随之增加,火灾发生的数量及其造成的损失都呈逐

5、年上升趋势,因此,火灾报警系统成为保障人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火灾报警系统在国内的发展情况是我国火灾报警系统起步较发达国家晚几十年,从上世纪70年代我国才开始研制生产火灾报警系统产品。进入80年代后,国内厂家也多是模仿国外产品,或是引进国外技术进行生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核心技术,并且市场也刚刚开始发育。火灾报警产品真正开始发展是在90年代以后,随着政府逐渐开放国门,国外企业开始大量进入中国消防市场,带来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的成熟。这时期,我国生产火灾报警产品的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部分企业进行了合资生产、技术合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也造就现今市场上许多有实力的商家,部分技术已接近赶上

6、了国际水平。 本设计采用红外火焰检测传感器、AT89C52单片机以及1062LED液晶屏显示模块设计的一种智能火灾报警器,可以实现声光报警、液晶屏显示有无火源等功能。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智能化的火灾报警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第二章 总体内容及设计2.1 总体内容设计及目标报警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晶振起振模块、声光报警模块、液晶屏显示模块、电源模块组成。图2-1为火焰检测报警器的系统结构框图。火焰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电源模块STC89C52单片机声光报警液晶屏显示报警 图2-1 系统结构框图AT89C52单片机控制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外部中

7、断的电平变化,当红外火焰传感器检测到有火焰时,火焰传感器会输出低电平数字信号,单片机将数据转换为相应的数字显示在液晶屏上或声光报警;晶振起振模块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 USB下载/电源模块为单片机的电源接口,为单片机提供电源及程序烧录。2.2 组员及任务组员:徐杰龙、利齐帅、林辉、梁庆堂任务分配:徐杰龙:负责总体电路的原理图完善,程序流程图设计和编写程序。利齐帅:负责AT89C52单片机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原理图绘制,AT89C52原理图元件。林辉:查找集成电路数据手册、查找资料。梁庆堂:负责晶振起振模块、1602液晶屏显示模块原理图绘制第三章 电路设计及元器件选型3.1 AT89C52单片

8、机控制模块电路原理图设计单片机控制模块采用AT89C51芯片作为主控芯片,所谓的单片机是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微型化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具备独特功能的微型计算机,通常片内都含有CPU、ROM、RAM、并行I/O、串行I/O、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控制、系统时钟及系统总线等。单片机全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又称微控制器或嵌入式控制器,是一种可通过编程控制的处理器。如图3-1所示,单片机的VCC引脚需要接入+5V电源电压正极,GND引脚需要接入电源电压的负极。图3-1 AT89C52单片机芯片EA引脚(外部程序存储器访问控制端)是单片机的外部程序存储器访问控制端,如果它接高电平VCC,则单片机执行片内部程序

9、存储器中的程序,从000H开始终止于0FFFH,并在读取完单片机内部程序存储器的0FFFH后自动转向读取外部的程序存储器,一般只用单片机的内部程序存储器,故接高电平;如果接低电平,则单片机访问的全部是外部程序存储器,从0000H开始终止于0000FH。AT89C51单片机共有P0、P1、P2、P3这4组I/O口,每组有8个I/O口,单片机复位时,这4组I/O口都默认作为输出端口使用。51单片机上电后,如果没有人为地控制其I/O口的状态,它所有未控制的I/O口都默认为高电平。 P0口是一个开漏型双向I/O口,其内部没有上拉电阻,为高阻状态,所以不能正常地输出高/低电平,使用该I/O口要接100的

10、上拉电阻。P0口具有除一般I/O口外的第二重功能作为低8位地址线。 P1口是一组准双向8位I/O口,每个口可独立控制,内带上拉电阻,这种接口输出没有高阻状态,输入也不能锁存,故不是真正的双向I/O口,之所以称它为“准双向”是因为该口在作为输入使用前,要先向该口进行写1操作,然后单片机内部才能正确读出外部信号。也就是要使其有个“准备过程”,故称其为准双向口。 P2口是一组准双向8位I/O口,每个口可独立控制,内带上拉电阻,与P1口相似。P2口具有除一般I/O口外的第二重功能作为高8位地址线。3.2晶振起振模块电路与功能晶振的作用是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通常一个系统共用一个晶振,便于各部分保持

11、同步。如图3-2所示,XTAL1、XTAL2为时钟信号端,XTAL1为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端,XTAL2为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出端。8051有两种工作方式,一是片内时钟振荡方式,另一种是外部时钟方式。片内时钟振荡电路需在XTAL1、XTAL2这两个引脚外接石英晶体和振荡电容,典型的晶振取11.0592MHz(因为可以准确地得到9600波特率和19200波特率,用于有串口通讯的场合)/12MHz(产生精确的us级时间,方便定时操作),振荡电容的值一般取10pF30pF的瓷片电容。图3-2 晶振起振模块电路原理图3.3 1602液晶屏显示模块电路原理图设计液晶显示的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过电压对其

12、显示区域进行控制,有电就有显示,这样即可以显示出图形。液晶显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通常可按其显示方式分为段式、字符式、点阵式等。本设计字符式显示。用LCD显示一个字符时比较复杂,因为一个字符由68或88点阵组成,既要找到和显示屏幕上某几个位置对应的显示RAM区的8字节,还要使每字节的不同位为“1”,其它的为“0”,为“1”的点亮,为“0”的不亮。这样一来就组成某个字符。但由于内带字符发生器的控制器来说,显示字符就比较简单了,可以让控制器工作在文本方式,根据在LCD上开始显示的行列号及每行的列数找出显示RAM对应的地址,设立光标,在此送上该字符对应的代码即可。其电路原理图如图3-3。图3-3 1602液晶屏显示模块电路原理图1602采用标准的16脚接口,其中: 第1脚:VSS为地电源 第2脚:VDD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