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722755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2011-03-16 21:46:44作者: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1期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模式概览一、关于发展模式的基本含义和分类方法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调整和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协调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的观念和实现模式经历了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一)发展模式的基本含义什么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

2、法论。它是执政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的水平。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什么是发展模式?从狭义上讲,发展模式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及经济活动的经验总结与高度概括。从广义上讲,发展模式包含经济制度体制、社会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综合要素。实际上,狭义上的发展模式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发展观是发展模式的灵魂,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引导着发展实践。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国内自然资源情况、产业发展程度、社会政治制度等因素都影响着发展模式的

3、选择。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发展模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一般说来,生产力及其发展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社会结构等,也决定着其社会发展模式的形成和特点。此外,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等因素也影响和制约其社会发展模式。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观及发展模式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形态的变革往往会引起发展观的变革,从而促使新的发展模式取代原有的发展模式。18世纪工业革命后,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是以工业化理念改造自然、改造世界,形成了很长一段时期支配西方社会发展的工业化模式,与这个模式相对应的社会形态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过若干次较大的调整和变化,成为一种被

4、广泛采用的社会发展模式,甚至受到一些人的推崇。但是,人们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连同它的制度机制,是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带有根本缺陷的社会发展模式。它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破坏、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灾难,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稳定、和平,不可能有持续的、健康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桎梏。到20世纪,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在许多国家成功地进行了实践。它的题中之义是实现经济、政治、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苏东等

5、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与物、环境、人或社会之间的关系,导致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了剧变和解体。令人欣慰的是,从20世纪最后20年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得到充分显现。在改革开放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党不断总结自身发展实践和吸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大贡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乃至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将产

6、生深远影响。(二)发展模式的分类方法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的划分,因划分的标准不同、观察的视角不同,因而有不同的认定与表述。一是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作为划分标准,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冷战时期还简单地称之为市场经济模式与计划经济模式。二是从市场的自由程度来划分,可分为自由市场发展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集中型的市场经济模式。三是从市场发育程度来衡量,可分为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四是从发展程度与水平来划分,可划分为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五是从特定的发展形态、特质来划分,又可分为新兴国家发展模式、传统工业国家发展模式。六是从

7、地理、地域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来区分,可以划分为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此外,有的学者还把“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称为一种模式,实际上四国差别巨大,算不上同一种模式;也有学者把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从莱茵模式中分离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模式,实际上它们都属于社会民主主义模式;古巴、朝鲜仍然秉持计划经济模式。二、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表明,发展观及其主导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第一,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存在差异。第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固守一成不变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即发展模式是

8、动态的。第三,即使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同一时期内,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也呈现出多样性。从地理、地域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分类方法进行概括,当今世界影响较大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一)英美模式英美发展模式又称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所实行的发展模式的总称。它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基本理论依托,强调企业自由经营,推崇利润至上的企业经营目标。它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乃至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也是一种独特的国家发展模式和战略。它起源并

9、兴盛于英国,不断演化、发展与变化,主要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三个阶段,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影响最广泛的发展模式之一。其主要特征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崇尚个人主义;强调并鼓励自由竞争,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因是市场机制对经济的充分调节;主张实行私有化,要求放松管制、削减赋税,鼓励个人积聚财富;要求政府决策被限定在最小的范围之内,以企业分散决策为主要形式,公司注重并追逐利益目标;实行董事会制和股东制,发挥股票和证券市场对经济的杠杆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英美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发展起源上,由最初着眼于政治自由扩展到经济领域的自由;在经济领域内,由最初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发展

10、到主张国家干预;当国家职能越来越多、难以保障全社会的自由时,又主张为政府减负,重提自由市场经济主张。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分别推行的“撒切尔主义”和“里根经济学”,意味着英美发展模式进入第三个阶段。里根撒切尔主义信奉尽量少的政府干预、鼓励自由竞争、推动贸易自由化和资本流动的便利化,体现了放弃管制、削弱国家作用的“国家最小化、市场最大化”原则,其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里根主义的基本原则在随后的布什和克林顿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而小布什政府继承里根衣钵,并利用美国控制的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等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英美发展模式。自由主义始终是英美发展模式明显的主线,是区别于

11、其他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也是英美发展模式的本质。英美模式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经济所固有的优势,充分地调动个人和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竞争那只“无形的手”对经济的指挥作用和推动作用。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表现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灵活性,比其他模式的国家更能适应以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特点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其弊端主要有:容易导致国家的必要干预作用下降,控制风险的能力弱化;容易导致不惜牺牲长期社会利益而追逐短期利益;过于强调个人主义与自由竞争,使各种市场竞争主体的利益冲突关系较为明显,严重削弱了市场的协调性与社会的和谐;强调效率优先原则,不太重视公平和合理分配的原则,容易加剧

12、贫富分化,导致一些社会问题不断凸显;追求金钱至上,讲求金钱万能,导致道德危机、人际关系淡漠等。(二)莱茵模式莱茵模式又称欧洲大陆模式,或称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它以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理念和模式最为典型,主要流行于莱茵河流域的一些欧洲大陆国家以及北欧国家。二战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在重建国家政权、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根据本国及本地区的情况,总结和吸取过去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出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它以社会市场经济为基础,根据形势的变化对经济社会政策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变革,依次经历了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几个发展阶段,但其基本特征并没有变。概括地说,它继承了传统资本主

13、义市场经济中的私有制、契约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择业自由等因素,又吸纳了社会主义的公正、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先进成分。这种模式既注意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特点,同时又注重用高税收和高福利等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不断调整因市场竞争而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具体说来,莱茵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坚持市场自由竞争原则与适当的国家干预相结合,把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企图实现自由、效率和社会秩序三者的和谐统一;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保证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实行劳资“共参制”,由雇主组成的雇主协会和由雇员组成的工会结合起来,共同参

14、与管理企业的内部事务,尽力减少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冲突,注重提高雇员的地位和劳动积极性,注重职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尽量避免因失业而引起工人运动和社会动荡;银行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与企业有紧密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起着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作用。总体说来,莱茵模式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中还是比较成功的,较好地体现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统一。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一是过高的社会福利支出使国家和企业不堪重负,人们的过高需求超出了生产力发展所能承受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国家对劳务市场和产品市场干预过多,限制较多,劳动力成本过高,失业率上升

15、,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下降,企业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力,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三)转型国家发展模式苏东剧变后,前苏东十几个国家纷纷抛弃了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转而推行与西方特别是西欧趋同的经济制度。历经20世纪90年代的制度替换与体制转型之后,经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大多数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总体上都是选择走西欧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近期以来,转型国家发展模式越来越向欧洲大陆模式靠拢。主要表现为:重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不赞成由市场决定一切,强调国家的干预职能不能弱化;重视塑造以尊重人的尊严为原则的劳动市场体制;致力于建立和完善覆盖绝大多数人群的社会保障体

16、系,加强社会建设,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在公正与效率的关系上,重视社会公正,努力缩小社会两极分化。这样做的主要原因:一是东欧及独联体许多国家与西欧毗邻,与西欧国家的利益关联度大。二是历史文化传统大体相近,在发展模式的最终选择上对西欧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三是东欧、波罗的海及部分独联体国家加入欧洲联盟的战略需要。四是前苏东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精英”在价值取向上更加认同欧洲大陆的发展模式。尽管各国进行转型的初始条件有差异,但引发经济转型的基本原因都是长期的经济低效率和增长停滞。其制度调整只是手段,通过制度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激励和行为约束,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是经济转型的根本目的。当然,其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及经济基础与西方市场经济存在很大差异。其基本特点是:确立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与私人所有制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市场调节与国家控制相结合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各种形式的垄断与自由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