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段落的作用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9719140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段落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说段落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说段落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说段落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说段落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说段落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段落的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前全攻略:小说中的作用题小说题目作用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5、具有象征意义。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7、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感。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10、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看下去。 引发读者思考。一、小说中情节的作用1、揭示小说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表达了/寄托了/暗示了/的主题2、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了的形象(表达了的性格/精神 刻画了心理3、推动情节发展

2、,丰富故事情节,使情节曲折有波澜,起伏跌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伏笔照应。4、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思考,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情节安排评价【知识储备】根据内容所处的位置的不同通常有如下结构作用: 开头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欲扬先抑; 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总领下文。 过 渡(转承句)承

3、上启下;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由到;层层深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结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回味深长(作用:引发读者想象,耐人寻味);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 布局谋篇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悬念、曲折有致、一波三折、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主次得当。文章标题通常起文章线索的作用。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4、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提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其中倒叙和插叙是考查的重点。倒叙是指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是指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叙述,它可以帮助情节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孔乙己)情节安排还包括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5、。/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呼后应。倒叙的作用(1)内容上,可以使内容集中,突出中心主题;或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2)结构上,使叙述有波澜,使文章的结构曲折多变,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3)效果上,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4插叙的作用(1)内容上,插叙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衬托和补充作用,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使文章的中心意思更加明确。(2)结构上,更紧凑。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也能使行文有张有弛,起伏有致,避免了平铺直叙。5线索

6、的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人称 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二、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答此类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地域风格/提示了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氛围社会环境: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1、衬托人物心

7、理 2、交代人物身份 3、表现人物性格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第四步:结合文章中心作答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为人物出场提供活动空间。 暗示社会背景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展示世态风情。 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烘托人物心境,展现人物情感; 揭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作为情节线索;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文作铺垫。 揭示或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三、现代文阅读中首、尾、中间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1、 如开篇没设题,首段作用: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2、 如开篇是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起铺垫

8、作用;内容上看,勾勒环境,展示背景或渲染气氛。3、 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4、 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结尾段的作用:1、 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2、 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3、 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解题思路:1、 结尾段与开头、题目比照,寻找结构关系: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2、 结尾段与全文、主旨对照,理清二者关系: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3、 结尾段表现作者的情感。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小说的艺术特色包括小说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小说在

9、谋篇布局(构思)上的特点表现在作者是否运用了倒叙、插叙、照应、铺垫、线索(明线、暗线)等方法,同时要了解这些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小说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对比、烘托、讽刺、夸张、先抑后扬等,我们应该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例如运用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等,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运用先抑后扬手法,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鉴赏小说的语言特色,要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进行具体分析。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体会小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通过仔细揣

10、摩,细心体味,概括出它们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或主题思想表现所起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小说的语言风格,细心品味小说语言是朴实含蓄,还是风趣直白,是清新明丽,还是古朴典雅。典题回顾:1、宿店(周末检测题)请简要说 明第12段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环境幽静,朦胧,营造了一种冷寂的氛围;烘托牧羊女未盼到哥哥回来的失望之情。(4分,每点2分)2、青衣(期中考试题)小说最后一段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描写了寒冷的天气,营造了悲剧氛围。有力地凸显了筱燕秋反常的心理和行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与前文环境描写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更具艺术性。(4分,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3、铁公鸡施粥(周末

11、检测题)小说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因为水灾,几十个流离失所的灾民来到铁牛镇,但这里的富户个个吝啬(2分)。为后文周老爷子施粥及施粥的吝啬等情节做铺垫(2分)。4、红墙在望(月考题)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4分)答: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突出了鸟印路幽暗、深邃的特点;为小说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分。每个要点1分)5、谋杀身边的好人(周末检测题)“艾维尔先生,你那么富有,可为什么不做慈善呢?”这一句话在这篇小说中起什么作用?(4分)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这一句话才引出了艾维尔的感想,当年的老警察才觉察出了端倪,并最

12、终找到了凶手艾维尔。(2分)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索。艾维尔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却恩将仇报,引发人们思索什么才是真正的慈善。(2分)6、骆驼祥子(2010年山东卷)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内容上,突出刘四爷的“虎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更加丰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刘四爷的叙述,引出下文虎妞这一人物形象。7、活着(2013年山东卷)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答:点出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8、严冬海猎(201

13、1广东)附划线句子:开头首段划线句: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结尾划线句: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4分)答:开头部分:(1)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海面、海肚天,交待了故事的地点海边。夕阳、暮霭,交待了时间。(2)渲染冷寒的气氛,为故事的开展做好铺垫。“硕大无朋的冰块”“严寒的海面”“怕冷的夕阳”“几十年未遇的寒流”“冷冷清清”渲染了一种冷寂的气氛,

14、为人物的出场做好铺垫。暗示少年正是因为生活所逼不得不下海,烘托出少年坚强的性格。结尾:深化小说的主题。结尾用“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来衬托少年完成海猎之后家庭的宁静快乐,揭示出这一家庭备受生活苦难折磨的生存现状,同时也衬托出少年坚强、懂事、富有责任感的性格,深化了作品的主题。9、侯银匠(2008年江苏卷)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答: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10、枣香醉人(2014年天津卷)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答:写出枣树给自己带来的欢乐,表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暖亲情。用枣子的累累果实和现在的“也老了”的枣树枣子很少的情形形成对比,暗喻爷爷奶奶为这一家子的巨大付出后,渐渐衰老。表达一中惋惜和感恩之情。11、尊严死(期末考试题)小说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通过对薄而淡的阳光、深秋的凉意等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渲染了清冷的气氛,烘托人物心境。通过介绍到医院的时长,为后文两人在车上做出选择、商定结果埋下伏笔。从大学到医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与人物的社会环境。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每点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