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0课我做的乐器1人教新课标16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39715927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0课我做的乐器1人教新课标16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0课我做的乐器1人教新课标16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0课我做的乐器1人教新课标16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0课我做的乐器1人教新课标16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0课我做的乐器1人教新课标16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0课我做的乐器1人教新课标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0课我做的乐器1人教新课标16(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做的乐器课件,又名喇叭,小的称海笛。它的锥形木管上开有按音孔,前7后1,顶部装一节细铜管,铜管上有苇制哨子。锥管下部接一个喇叭口。唢呐音色高亢嘹亮,在民间的婚丧庆典中常常使用。,唢呐,木制,有8个按孔,竖吹,顶部管口插一苇制哨子。管有大、中、小三种,表现力非常丰富。,管,又名葫芦箫,是流行于阿昌、傣、彝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吹奏乐器。它用葫芦做音箱,有三根不同长短的竹管并列插入葫芦内,竹管插入部分镶有铜制簧片,中间长管为主管,开7孔(前6后1),口吹葫芦细部顶端,吹奏旋律时,两边的竹管同时发声,可以组成和音。,葫芦丝,也称洞箫。汉代陶俑和北魏时期的雕刻中已经有了吹箫的形象。箫是单管竹制,竖吹,长约

2、80厘米,顶部利用竹节封口开半椭圆吹孔,管身有6或7个按孔。“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箫,八角鼓因鼓框为八角形而得名,为满、汉、白等民族常用的打击乐器。相传由满族首领各献一块上乘木材拼嵌而成,象征八旗的团结。鼓身扁小,鼓框用红木制,单面蒙蟒皮或羊皮,每边框侧开窗处,装有一对铜制钹。演奏时,一手持鼓,一手击鼓,并摇震小钹发声。现在主要用于曲艺表演伴奏,演唱者边唱边击八角鼓。,八角鼓,钹,鼓,二胡的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是我国主要的拉弦乐器,在独奏、民族器乐合奏、歌舞和戏曲、说唱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二胡,三弦,琵琶,中阮,先设计草图,再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乐器。 谁做的乐器更美观、更实用、发出的声音最美妙呢?,学生创作:,学生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