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设计说明文本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9715567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设计说明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区设计说明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区设计说明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区设计说明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区设计说明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设计说明文本(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规划设计总说明一.规划背景1. 区位-拟建社区服务中心基地位于-2. 用地条件规划建设用地为0.211公顷,(合3.17亩),东西向约50米,南北向约42米,全部为新建用地,四周城市主干道及市政周边相邻关系简单,设施及管网已基本形成。交通、配套等优势明显,是建设社区社区服务中心的理想场所。建设环境优越,具有美好的发展空间,处于城市部发展建设的热点区域,前景发展潜力巨大。3. 发展机遇近二十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加之城-区的建设,更加速了周边发展的势头。为了能适应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建设服务,拟对本地块进行规划开发。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

2、日)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12.31)3. GB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 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5. 建设用地现状图及规划控制红线图6. 项目外部设计条件及相关要求7. 相关建筑设计规范三.规划范围 -拟建社区服务中心基地位于-四.小区建设定位本工程建设规划力求做到建设样板工程,营造时尚生活,塑造生态环境,培育人文氛围,实现创新节约。1. 样板工程以提高居民活动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园林空间,满足居民的活动、舒适、安全、耐久、经济的要求,并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居民活动相结合。2. 营造时尚在规划布局空间结

3、构上对外开放,营造居民活动氛围,引入高品质的生活概念,以规划布局带动居民的互相交流、休闲活动、空间互动,形成开放空间的交流,造就居民活动的自豪感、归属感。3. 塑造环境规划结合自然,遵循因地特性,塑造生态环境,规划将天然条件与绿化,水库,硬质景观等要素相结合,使居民活动与自然环境最大程度的接近相融,营造完整、自然、舒适、怡人的氛围,提高社区服务的环境,文化质量和精神品位。4. 人文氛围强化本工程规划的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使居民不同层次之间能越过社区空间相互交流、促进提高。在规划上将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不同社会文化和背景的居民在此、共有与共生,营造不同区域的人文背景社区文化。5. 创新节约规

4、划在手段上力求简朴、直接,在功能与布局上为下一步建筑、配套设计提供可行控制,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和建设强度,达到既能创新营造高品质居民服务场所,又能节约、合理的利用建设资金。五.规划目标 满足发展对本社区居民活动场所的需求,满足对本社区居民服务的规划设计思路和任务要求。 符合城区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丰富和实现建筑与城市景观环境上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建设健康发展。 在功能、结构、布局上规划力求达到建设风貌特色化、活动环境园林化、建筑设施现代化、活动空间人文化、项目实施经济化、活动室建设可持续化。 整体规划统一设计,确保规划的超前、经济、可操作、指导和控制后续建筑设计,配套设施和建设的顺利实施。六.规划

5、原则 整体性与协调性:规划从居民活动角度全面考虑,在整体功能、交通、景观、面积等各方面进行协调,整体布局优先考虑,局部服从整体、方面服从全局是本设计的重要原则。控制性与指导性:本规划的重要作用在于通对服务中心综合楼建设、实施的控制与指导,其控制性表现在功能布局、空间结构、交通组织、景观营造、设施配置、建筑定位、道路定位、场地竖向、管网综合、建筑形态等均为规划具体实施控制要求,指导后续设计和建设。实用性与针对性:规划注重实用与针对地方特点、行业特点出发,从经济的角度规划综合楼的布局和组合,既要经济实用,又要美观大方,并要满足社区成员结构和活动习惯的需求,以致使规划目标能顺利实现。七、日照、通风与

6、间距退让 根据潞城市城区规划设计规定,建筑间距均应满足其南侧建筑物的日照时数要求,并应进行日照分析;间距符合规划规定及规范要求。建筑退让按规划条件书规定和要求。八、规划布局 在规划设计构思上充分结合用地,合理设置出入口,建成后在建设用地中心线上设出入口,共享景观、绿化、停车等公建设施。本项目规划有1栋建筑,共有17个活动室,并设门厅以满足人流疏散。 居民活动区的优良生态环境对于陶冶居民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和场所。小区主要以景观来塑造人的交往空间,突出“场所+景观”的设计原则,使整体即统一又自由。 在规划中,我们充分考虑环境在室内视线上的

7、造景作用,及人们在室外活动中的感受。在强调在各个视线方向都能有良好景观视线时,也根据人们的活动习惯突出景观的不同层次,规划建筑后方规划设计了如公园般的景观中心,并结合其前方停车位,从而创造出多样的室外活动空间。 建筑内部的设计与外部是紧密相连的,从人本自然的角度出发,把居民活动场所从一个与自然隔绝的容器变成了人与自然永葆亲密的媒介,并且所有细部的设计都使人与建筑物的关系便利而又愉快。在设计中合理地加大了采光通风窗面,并细致推敲每一个活动室与整个综合楼的关系,严格保证所有的活动室都具有优越的引进自然通风的条件,南北通畅的设计,流动空间的布局使得整个综合楼十分通透。 以人为本,致力于组织通达的交通

8、,确保中心活力。设置一个线型的交通线,将车流、人流从外部连接各个建筑。并通过绿荫、院落、广场等空间元素进行有机地渗透,达到适度联系,构成居民活动综合楼从外围到内核,有“闹”到“静”逐层过度的环境氛围,改变人行空间单纯的交通功能为多层次交往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情感交流空间,创造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九、规划结构社区服务中心规划充分考虑了建设用地的具体情况,为了能满足任务思路的要求和城区的规划管理规定、规范要求,将不同的景观和建筑院落有机相联相成整体布局。空间结构上以主出入口与主轴线为主的核心布置形成与核心相通融合、穿透的庭院。规划力求避免由于建筑围合而带来的空间封闭感并达到绿化景观在不同空间

9、的连续,将绿化渗透到建筑组群中,将建筑融于环境中。结构布局强调重视综合楼朝向的同时,以丰富活动室窗外景观效果,全部采用轴向带状绿化景观来进行空间组织。十、道路规划本社区拟建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楼位于位于潞城市地税局家属楼南侧;消防队西侧;周围道路完善,交通十分便利。规划设主出入口一处,机动车与消防通道合并出入口,出入口的设置都能满足综合楼人员进出、消防通行,人流疏散、管线布置的要求。根据本社区社区服务中心构成和标准,充分安排设计停车场地。在停车位方面,设计上充分利用区内主路两侧、建筑退让红线和间距后的空间来利用植草砖铺地停放车辆,同时也减少了硬质地面增加了绿化,丰富了景观。规划综合楼交通达到了人车

10、分流、出入便利、衔接自然的交通组织,机动车形成环线交通,减少降低机动车穿越小区,以维持区内宁静与安全。十一、绿化与景观本规划方案在绿化与景观设计上本着简洁美观、共享资源、内容丰富、经济实用的原则,将绿化、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置建筑于优美环境中去,达到和谐统一。依据规划用地特点和建筑规划布局,打破社区活动场所设计中设置分散绿化框架模式,将绿化尽量分散到综合楼后方,既连续又区别,达到绿化景观的好均性。规划力求创造一个活泼、生动、丰富的休闲生活氛围,让建筑环绿,实现生态化居民活动环境、让社区居民时刻都能享受到绿化景观,以视觉景观“绿轴”带到小区绿化,形成和谐的、不同风格的环境效果。规划主要有:出入口

11、标志性建筑和小品、出入口视觉绿化与小区绿化相融合延伸、中心景观雕塑、组团休闲绿地、休憩草坪、置绿野石径、特色亭阁、节点标志景观、绿带环绕等。规划城市街景的考虑主要是从丰富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前后退让,色彩凸凹等方面的变化与基地绿化景观相互通,达到居民活动场所景观与城市景观空间相互引入、融合关联。十二、节能设计本工程建筑热工地区为寒冷地区(长治地区),冬季室外平均温度为-2.7,平均相对湿度为58,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2.8。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建筑节能50%的标准进行设计。外墙采用挤塑聚苯板外保温,外墙处保温施工应执行行业标注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2、144-2004。外窗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4级。本工程采用双玻塑钢窗。十三、竖向规划规划布局对充分利用地形和相邻城市主干道的有利因素,规划设置了相对于绝对坐标和高程的设计控制,方便了后续建筑、场地、管网的设计,有利于工程建设。场地竖向按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相邻场地间距,规划对本综合楼的相互建筑间距也进行了规划控制,满足通风、日照、消防、疏散等方面对规划的规范要求。地面标高控制在与相邻城市道路中心线30公分以内,按道路走向和建筑布局进行找坡。规划布局的建筑室内高差控制在0.45米的范围内,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和规划布局进行合理安排。十四、配套设施规划配套设施布置主要有供热设施、消防水池、给水

13、设施、排水及化粪池、煤气调节控制、计算区、通讯、有线等若电设施、停车设施、环卫设施、休闲活动健身设施、出入口设施、环境设施等。十五、管网综合规划充分考虑到本综合楼实施建设中的大量管线和设施,在道路和活动场所地下设施布局时进行合理安排,以满足给水、排水、供电、弱电、供热、安全等对道路与场地的要求,如在出入口、道路、交叉口、建筑物周边等方面,规划时都留有相应的宽度、深度,达到规范的尺寸与间距的指标要求。十六、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单体建筑和设施在综合楼人防工程规划中,始终坚持平战结合的指导方针,与建筑物的静态交通设施等相结合规划,利用其构筑特点,既满足居民住户、办公的使用要求,又能满足人防工程对城市和社区建筑的要求,达到经济、节约的建设。十九、规划经济技术指标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