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企业管理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715409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企业管理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科学性与艺术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企业管理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科学性与艺术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企业管理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科学性与艺术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企业管理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科学性与艺术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企业管理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科学性与艺术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企业管理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企业管理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科学性与艺术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浅析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摘要: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文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三国的战争描写既符合冷兵器时代大小规模战争的客

2、观规律,体现了以主帅的“谋略”得失为成败关键的原则,为军事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具有科学价值的材料,又不失优美的文采,刻划了一个系列化的历史人物的艺术长廊。关键字:战争 谋略 人物刻划引言古代描写战争的作品有很多。其中的翘楚之作就是三国演义。它反映东汉末期的历史。当时汉献帝政权衰微,曹操、蜀汉、东吴三国割据鼎立,离合纷争,最后晋主司马氏崛起,篡魏、亡蜀、灭吴,结束三国纷争而复归统一。这段历史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政治事件风云变幻,战争场面惊心动魄,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小说将它描写得奇峰叠起,云兴霞蔚,并在曲折紧张却又舒展自如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了诸葛亮、刘务、关羽、张飞、曹操、周瑜等上百个栩栩

3、如生、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构成了系列化的历史人物的艺术长廊,充分显示了我国古典小说不朽的艺术魅力。翻开三国演义,随便哪一回,几乎无一例外是在写打仗,至少是写与打仗相关的人物活动。周先慎说:“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写战争写得最好的一部,达到了很高的思想和艺术水平。”作者不是随心所欲,凭主观臆想在写战争,而是对历史上无数次战争考察之后作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达到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一、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符合古代战争规律小说战争描写体现了以“人谋”为成败关键的原则。作者在第三十八回借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口向刘备点明“三分天下”的大计时说:“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人谋

4、即战略战术的正确安排。在小说数量众多的大大小小战争描写中,最终获胜的一方,必是主将运用了正确的战略与战术,战前戒骄戒躁,审时度势,谨慎用兵的结果。高明的主帅甚至能预料敌人的动机,两兵虽未相交,却已胜券在握。反此道而行的一方则必败无疑。书中谋士如云,这些谋士大都熟读古代兵书,深谙韬略。作者借书中谋士讲出孙子兵法的用兵之道,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兵不厌诈”、“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等等。蜀汉丞相诸葛亮更能根据敌方主将的心理特点,反利用兵书之法,以“实则实之,虚则虚之”而能克敌制胜。小说战争中运用到的计策丰富多彩,连环计、空城计

5、、美人计、离间计、反离间计、激将法、苦肉计等等层出不穷,简直是对科学的三十六计作了生动的艺术概括。以真实的艺术描写,反映古代战争的客观规律,正是小说的一大特色。由于具有这种高度突出的思想性,使得三国演义历来被许多读者当作一本很有实用参考价值的军事材料来阅读,受到许多军事工作者和研究者,以及企事业人事的喜爱。书中并不直接描写人物在战场上的具体活动,也不花费大量笔墨描写战场上的风云盛况,而是采用侧面反映和衬托、折射等手法,极力描写敌我阵营在战前的谋略布局和战术比拼、天时地利人和的顺逆、主将的性情、兵情强弱的分析、战争物资的准备等等,使读者不必读到最后的结果,就已对战争的过程和双方的成败了然于胸。现

6、在试以文本中规模较大的赤壁战役对此作具体的分析。1孙刘统战在文本中,赤壁之战是最复杂、最丰富,也是描写得最为精彩的。小说用了整整八回书的篇幅来描写这场战争。首先用了两回书来写孙刘联盟的缔结,这就是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和第44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这实际上写的是在一场重大的军事斗争之前的一场外交斗争。因为当时的形势是:曹操平定北方以后,挥师南下,军力十分强大,东吴和刘备都无力单独抗曹,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取胜的可能。这两回书写出了一场尖锐紧张的外交斗争。外交斗争是为军事斗争服务的,是孙刘一方在这场战争中能否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因而是这次大战役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7、作者不惜笔墨,铺展开来描写,是很有眼光的。 诸葛亮亲自过江,以大无畏的勇气和超人的智慧,完成了缔结孙刘联盟的任务。这两回书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远眼光和他智激孙权和智激周瑜中所表现出的高度智慧。小说突出了一个“智”字。当时孙吴内部在曹操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出现了主战(以鲁肃为代表)和主和(以张昭为代表)两派,意见相持不下,而主帅孙权却是犹豫不决。诸葛亮过江的目的就是要说服孙权下定抗曹的决心。但他采用的方法却与众不同,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在孙刘联盟缔结的过程中,诸葛亮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大智大勇。他刚一过江,东吴方面主战派的主要人物鲁肃就叮嘱他:“先生见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

8、广。”同样的意思以后又几次嘱咐。诸葛亮的回答是:“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可是在与孙权见面时却完全不顾鲁肃的几次叮嘱,有意夸大曹操的强大和不可战胜。他告诉孙权,曹操有马步水军一百五十万(还说是往少里说);又说曹操的目的就在“欲图江东”;在此基础上,故意劝孙权“量力而处”:能战则早下决心,不然则“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也就是劝孙权投降曹操。这番话使得孙权“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鲁肃闻言大惊失色,大惑不解。为什么鲁肃要几次三番叮嘱诸葛亮不可告诉孙权曹操力量强大,而诸葛亮不但不听,反而言过其实,有意夸大曹操的力量呢?这是因为鲁肃只了解孙权惧怕曹操的一面,而诸葛亮

9、则不仅了解孙权有害怕曹操的一面,而且还有不甘心投降曹操的另一面。因此,诸葛亮对孙权的了解比孙权的谋士鲁肃对自己主公的了解还要深刻全面。基于这种了解,诸葛亮确定对孙权的办法是:“只可激,不可说”。他是有意采用夸大曹操实际军力和突出曹操挥师南下的目的在消灭东吴,并故意劝他投降曹操的方法,来激发起孙权不甘心投降曹操的一面;而在孙权基本上下定了抗曹的决心以后,才具体地向他分析了曹军远来疲惫,北军不习水战和不能得到荆州人民的拥护等重大弱点,以帮助他正确认识形势,进而坚定他抗曹的决心和信心。 以后孙权的决心又发生了动摇,从而引出了赤壁之战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周瑜。因为孙权之兄孙策临终时曾经留下遗言:“内事不

10、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因此,孙权是否能最后下定决心抗曹,周瑜的态度就十分关键。诸葛亮深知周瑜此人虽然很有军事才能,但心胸狭隘,对个人利益看得极重。因此也采用了“智激”的方法,也是极力劝他降曹,但针对他的特点,具体内容又有所不同。他对周瑜说,如果投降了曹操,对周瑜来说,一“可以保妻子”,二“可以全富贵”,并佯装不知小乔是周瑜的妻子,故意说曹操举兵南下的目的就是想要得到江东二乔(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劝周瑜主动献出二乔,作为向曹操投降的献礼。周瑜听后勃然大怒,大骂:“老贼欺吾太甚!”便下定了抗曹的决心。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智慧是建立在对人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的。他对孙权和周瑜用的都是智激的方

11、法,可是却针对两个人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当时面对战争时的心理,因而具体内容又很不一样。 这些描写还只是赤壁之战的准备阶段,但对于战争的全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整个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以精彩的笔墨,生动地写出这场尖锐复杂、惊心动魄的外交斗争,表现了三国演义的作者在描写战争时眼界很开阔,不是只看到具体的战役本身,而是对战争的进程和全局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刻的认识。 2周瑜使用反间计,使曹操误杀两员水军统领在诸葛亮促成孙刘结盟,形成抗曹的统一战线之后,小说就开始了对战争本身的描写。三国演义所写的战争,不只是军力的对抗,更重要的还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这一特点在赤壁之战中表现得极为鲜明。这次战役中

12、双方的斗智,即战争谋略的运用,也就是战争中指挥员主观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简直可以说,整个赤壁之战就是一场智慧的较量。曹操素以奸诈闻名,他是非常聪明的(这在官渡之战中就有突出的表现);但在这场战役中,东吴方面年轻的统帅周瑜却比他更聪明;而只居于幕后并没有在前台指挥、却能统观全局、起到一种举足轻重作用的诸葛亮,则又远远高出于曹操和周瑜之上,成了智慧的化身。 这次战役也是以至弱对至强。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挥师南下,荆州不战而降,然后计点马步水军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水陆并进,近逼江陵,有势不可挡的锐气。而当时刘备是败走江夏,势孤力单;东吴也绝不是曹操的对手。两家就是联合起来,军力

13、也大不如曹操。战争的进程也是强弱转化,结果也是以弱胜强,但基本矛盾与官渡之战和彝陵之战又不相同,不是粮草问题,也不是军队的劳逸问题,而是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的问题。因此双方的斗智就围绕着这个基本矛盾展开。 聪明的曹操一开始就发现了自己的军队不习水战的弱点,采用了果断的措施来加以弥补,这就是大胆起用荆州降将蔡瑁和张允任水军都督,加紧训练水军。曹操一向多疑,一般情况下是绝不会任用降将来担任军中重要职务的,可见他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周瑜在前线视察中发现了曹军的水寨深得水军之妙,大吃一惊,了解情况后便决心设计要除掉蔡瑁和张允,以破坏曹操训练水军的计划。这就有了“反间计”的产生。第45回写“群英会蒋干中计

14、”,虽然小说是用从容闲暇之笔写出的,内容也只是老朋友见面时的宴饮和抵足而眠,但因为有关系到战争胜败全局的曹操水军训练是否能获得成功作为背景,读来便具有惊心动魄之感。结果蒋干中计,曹操竟相信了蔡瑁张允通敌,误杀了这两位新任命而训练水军卓有成效的水军都督,在军事上遭受重大损失。对曹操来说,刚刚开始转入主动的战局一下子又陷入了极大的被动。“反间计”是一次斗智,一次谋略的较量,在这次较量中曹操输了重要的一着。 3孔明草船借箭,智斗周瑜这是写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矛盾。当周瑜发现诸葛亮比自己更聪明、更有才能时,便不顾战争胜败的大局,要设计除掉诸葛亮,令他在十日之内赶造出十万枝箭,完不成任务就要以军法处置。聪

15、明的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阴谋,于是将计就计,不仅接受了这一任务,而且还把交箭的时间提前为三天,并立下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诸葛亮以他的天文知识,预见到第三天将有一场大雾,这才有这一出人意外的惊人之举。这本来是对付周瑜企图杀害自己的阴谋的,而结果却又使曹操损失了水战中非常重要的十几万枝箭,使他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这段描写,表现了作者在战争描写中,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忘次要矛盾;而写次要矛盾,又紧紧围绕着主要矛盾来进行,并不显得多余和枝蔓,结果是推进了主要矛盾,使战争的发展进程既集中而又显得丰富多彩。 4火攻与苦肉计,孔明借东风周瑜和诸葛亮两人不约而同地制定了对付曹军的火攻计(两人同时将一个“火”字写在手掌之中)。火烧战船,这是赤壁之战中的中心谋略,曹军的最后失败就在于被盟军用火烧了赤壁之下连在一起的战船。为了火攻计的实施,又引出了苦肉计周瑜打黄盖、阚泽下书等一系列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情节;最后是庞统授连环计,让曹操用铁链将他的战船连结在一起,好让东吴一把火将其全部烧光。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写曹操的机智,如一开始就发现并及时地解决军队不习水战的问题,重视训练水军;阚泽下书时一下子就识破了诈降的诡计,给阚泽以极大的压力等等。但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他一系列的失误,如两次派庸碌无能的蒋干过江,促成了对方反间计和连环计的实现;派蔡中、蔡和诈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