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概论二章课件讲解学习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9712339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PT 页数:211 大小:1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原理概论二章课件讲解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11页
马克思原理概论二章课件讲解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11页
马克思原理概论二章课件讲解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11页
马克思原理概论二章课件讲解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11页
马克思原理概论二章课件讲解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原理概论二章课件讲解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原理概论二章课件讲解学习(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湖北工程学院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识论,认识论,即“关于认识的认识”,是研究认识的本质、来源及发展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 革命的、能动的、科学的认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 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第一节认识与实践,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 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回顾:实践的内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主体 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主体的形式:个体主体、集体主体和类主体。,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2、客体 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指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领域、为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客体的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3、中介(手段) 是指将主体(实践主体

3、、认识主体)和客体现实地连接起来的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4、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实践关系: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 这是实践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本质关系 ) (2)认识关系: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 这是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本质关系 ) (3)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关系 (4)审美关系:主体在改造和认识客体中得到的 美感。,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环节,第一,确立实践目的和方案。 实践目的对实践结果的预测和预见 实践方案实践过程的预演 第二,实践的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方案实际作用于实践客体,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方案变成实际行动。 第三,通过反馈和

4、调节,使实践的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 方向运行。 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1)实践的需要确定了人们的认识对象 (2)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实践的需要 服务的,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农牧业生产,丈量土地,建筑、手工业,战争,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改革开放,实践需要,天文学,数学,力学,生态科学,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认识产生,孙子兵法,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其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

5、认识课题, 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其二,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 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近水知鱼性,傍山识鸟音,其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结绳记事,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其二,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 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1)认识产生于变革对象的实践 (2)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3)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直接经验: 从亲身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注意: 直接经

6、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间接经验: 不是直接从亲身实践中获得而是从书本或他人、网络等途径获得的经验。,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假如我能比别人望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书本上得到的间接经验是否也是通过实践得到的?,间接经验在别人那里也是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也是宝贵的。,牛顿,陆游,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地是球形吗? 哥伦布 麦哲伦 航海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正确认识得以确证; 使错误认识得以修正。,(三)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误导和阻碍 作用,1、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7、”的唯物主义路线。 物质 一条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一)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意识,意识,物质,唯心主义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 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 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 客体的反映,承认客观世界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唯心主义哲学坚持先验论,2、基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有两种表现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认为人的认识是神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即从天上掉下来的。,贝克莱的唯心

8、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论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相互联系的命题: “物是观念的集合” “存在就是被感知” “对象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即认为是自己头脑里所固有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孟轲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我也,我固有之也”。,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孟子(名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

9、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产生的,即从天上掉下来的。,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但旧唯物主义是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创造性)的反映论。,(二)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 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1、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映射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即客观直接映射在人的大脑中的过程。 抹煞了认识的社会性、主体性、能动性。,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事物都在空间中投出各自由原子所构成的影像,这些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才产生了感觉。他认为:从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与流射影像

10、的事物是一致的、相似的,这样人的感觉与事物本身也是一致的。,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感官就像蜡块,外物在蜡块上印下的痕迹就是感觉,它是以是否同外界物相符合为标准的。亚里士多德虽然认为感官有认识能力,但这只是潜在的感觉,只有当现实的感觉对象作用于感官时,才可能产生现实的感觉。因此,人的认识过程中是被动的。,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 洛克提出了 “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原就好像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任何观念,外界事物把它们的标记、形象和名称刻在人脑这块白板上,就形成了我们的各种感觉

11、和经验。“白板说”把人的认识看成是完全被动的过程。,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约翰 洛克的“白板说”:,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二是不懂辩证法,一是脱离实践,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 反映论的合理前提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应用于反映论,2、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全面地分析说明了人反映世界的社会性、主体性 和能动性。,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

12、证过程。,(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具有两方面的特点:,反映的摹写性意味者人的认识要受到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的规定,认识的内容就是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因此,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反映具有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还能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事物 ,而且还能反映事物的过去和未来。,反映具有创造性(体现着主体的能动性),它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创造性是反映能动性的基本标志,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 以实践为中介而

13、实现的,实践是把主体和客体真正联系起来的中介,这种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建立实现了认识论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体现了认识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

14、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以感觉经验的形式表现出来。,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含义,(一)从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特征,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的飞跃,是通过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的反映,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硬!(触觉),红!(视觉),甜!(味觉),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感觉是客观事物或人体自身

15、内部运动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知觉是多种感觉组合而成的整体,它能够反映出对象的具有可感性质的整体性结构和特性。,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和再现,是对曾经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那些客观对象的形象的再现和重组。,思考:“望梅止渴”属于感觉、知觉和表象 中的哪种形式?,答:属于表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表象,知觉,硬!(触觉),红!(视觉),甜!(味觉),感觉、知觉和表象比较,感觉,事物在眼前,事物不在眼前,苹果(知觉)=红+甜+硬+ (感觉的综合

16、),表象,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性(生动、形象):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的思维,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和事物的全体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基本形式。,F=GM1M2/R2,(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以思想观念或理论体系的形式存在。,含义,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它是思维的“细胞”,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以词或词组的形式存在) 如: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