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712223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摘 要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带来了资源高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使得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应用和生态环境状况日趋恶化,这种情况在西部广大地区尤为突出。因此,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我国区域经济现实特征情况出发,认真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新理论,深入探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路径与对策。本文围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题,分别对低碳经济、绿色GDP政绩观、地区循环经济、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等课题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西部区域循环经济和城乡统筹的发展途径。探讨了西部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现实

2、基础与基本思路,对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循环工业经济和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和措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借鉴和参考。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未来,本文以城乡统筹为指导原则,研究了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大城市郊区都市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我国建设田园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绿色GDP;循环经济;城乡统筹II目 录摘 要I目 录II第一章绪 论11.1研究目的及意义11.2研究内容21.3论文的结构3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统一下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52.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及基本概念52.1

3、.1可持续发展的形成52.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涵义62.1.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72.2我党几代领导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82.2.1 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82.2.2 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02.2.3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32.3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可持续发展162.3.1 我国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现状162.3.2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18第三章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203.1 生态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203.1.1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及概念203.1.2循环经济的局限性213.1.3生态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点233.2 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几点要求

4、243.3我国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途径273.3.1 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途径273.3.2 发展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途径283.3.3 生态补偿机制29第四章生态补偿环境保护的有力措施324.1环境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内涵324.2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有效性324.2.1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酷状况324.2.2 生态补偿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334.3我国国情下实施生态补偿的方法344.3.1 财政资金直接补偿是主要方式344.3.2 政策扶持和法规配套完善344.3.3 加强技术创新和智力支持35第五章结 论36参考文献38致 谢39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0III第一章 绪 论1.1

5、研究目的及意义 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也是当今世界共同面对的突出性问题。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联系一直以来都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都十分活跃。现阶段,全国人民正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而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口增多、地区差异较大、欠发达地区较多,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两点突出问题:第一,西部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呈现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逆向失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和公共服务的极不均等,给社会和谐稳

6、定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特别是自然资源严重不足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与农业发达的中部地区、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地区差别伴随着居民收入的悬殊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城乡差别在拉大,基尼系数居高不下。如果不尽快扭转这种地区差距持续拉大、特别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两极分化的状况,将直接威胁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安定和谐,妨碍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第二,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西部地区“资源宝库、“绿色屏障”的重要地位和区域功能正面临严

7、峻的挑战。西部地区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区,也是农业、矿产、生态资源禀赋丰腴的地区。西部地区传统生产方式,对生态、矿产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一次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不仅使西部地区长期处于生产落后、生活贫困的境地,同时也造成了农业、矿藏、生态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破坏,直接威胁着东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区域生态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两难选择。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二者之间的对立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实践证明

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可持续发展环保理论是解决西部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最好方式。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集体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理论成果,丰富了发展内涵,创新了发展观念,开拓了发展思路,成为了一种迄今为止最科学、最正确的发展观。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可知,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始终离不开发展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同时又要求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

9、以统筹兼顾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具体行动,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观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矛盾双方辨证统一关系作出了科学分析,对我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极具理论意义。 生态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它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和有序利用 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 “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的原则下,实现资源和环境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积极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的利用和保护,积极探索通过生态补偿重建青山绿水的和谐自然环境、人居环境

10、,对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2研究内容围绕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本文研究了以下内容:(1)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内涵和外延。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会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02位国家首脑到会讲话,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宜言与 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可持续发展得到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关注。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建国以来中国领导人都相当重视发展问题,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立场,又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原则。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时

11、,就相当重视经济发展问题,要求我们应当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这些思想无疑对推动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起到了巨大作用。邓小平在扬弃毛泽东对发展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发展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把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提出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正式提出了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对邓小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进行的理论创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总结了历史经验并根据当前新的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不但要发展

12、,而且要求科学地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2)有自主特色的区域生态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诞生以来,广大学者就把它同循环经济建立起联系,现在最新提出的生态循环经济更是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高度协同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相统一,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个地区的区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休。良好的地区生态系统可以保证地区经济系统的稳定发展,地区经济的繁荣又会为生态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形成区域生态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3)生态补偿是缓解我国

13、目前环保危机的有效措施。长期以来片面追求人们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自然生态环境背负着沉重的环境债务,生态环境系统成为了短期经济和社会目标的牺牲品,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衰退,生态屏障功能十分低下,对全国生态经济系统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的黄河断流、长江流域大洪水和沙尘暴皆与西部的生态破坏有密切的关系,凸显了局部生态恶化对整体环境的破坏力。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恢复和谐良好的自然环境,实施生态补偿是有力措施之一。本文通过财政税收、政策法规、技术创新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方法,对当下环境保护举措具有借鉴意义。1.3论文的结构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二章主

14、要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的环境保护是文章的主经线,以后几章围绕着怎样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而展开。这章首先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主要原则,然后研究了几代领导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后研究了在新形势下,怎样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来实现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三章主要研究生态循环经济。从生态循环经济的形成背景、基本内涵、基本特征、运行原则和实施方案等几个方面论述生态循环经济理论。以环境保护的角度,着重阐述了我国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发展区域生态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第四章研究了生态补偿解决环境恢复的问题。首先给出了生态补

15、偿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然后阐述了我国近年来生态破坏的严重程度,以及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最后给出了推行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包括在政策法规、财政税收、科技智力等方面的具体意见。第五章为全文总结,总结前面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得出研究结论。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统一下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2.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及基本概念2.1.1可持续发展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伴随着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而诞生的(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经济领域学者有关“增长极限论的一场学术大争论之中)。1971年福雷斯特发展了“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并用之于“增长有限论中,出版了“世界动态学一书,首次提出“经济环境可持续”的概念,倡导政府在实施产业结构转换或调整过程中充分考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鼓励和促进清洁生产政策,即防忠于未然;二是抑制和治理污染政策,即亡羊补牢。福雷斯特的产业环境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已经迈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的第一步。后来戴维里德发表结构调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书,更加深入系统地论述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他在该书中指出,人类社会在经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