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708795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规划复习大纲名词解释1、区域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诶经特征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3、防护费用法 影子工程法所谓防护费用是指用人们为了消除或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而愿意承担的费用来替代生态环境价值的方法。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生态环境价值难以直接估算时,可借助能够提供类似功能的替代工程或所谓的影子工程的价值来替代该生态

2、环境的价值。4、区域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点的地域性国名经济。5、区域政策: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6、吸收型技术转移 :吸收型技术转移是指某项先进技术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并且将会被乙国消化、吸收并复制出来。7、垂直技术转移:甲国基础科研成果能用于乙国的应用科学中,或将前者的科研成果用于后者的生产中。8、绿色GDP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9、区域竞争力: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

3、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10、比较优势:建立在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生产某些特定产品所拥有的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表现为在区外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11、竞争优势:当一个组织实施一种同类组织无法复制或难以模仿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战略时所形成的优势。12、垂直分工 水平分工区域垂直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区域水平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13、空间管治:是区域管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是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发展

4、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要求,其中包括城镇建设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等内容,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实施区域的统一规划,以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各团体、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的利益。14、科技工业园区 高新技术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是一种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综合体,是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区域,其功能表现为以研究开发为主,包括产品试制和开发生产,而不具有大批量制造、销售、管理或其他实业性功能。高新技术加工区是世界出口加工区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加工区。15、生态政区:生态政区是人们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 、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规划、

5、建设和管理的一个行政单元的简称。简答1、区域研究的新动向(1)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区域文化背景、信息交流、科学技术雄厚的资金支撑作用以及高素质的人才对区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2)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 任何区域都必须在与外部的合作交流和互相竞争中求得发展,区域研究必须考虑地域间的相互联系。(3)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 区域研究应注重知识、信息、科技、人才的产生和传播(流动)与扩散以及所产生效应的时空规律,尤其是“知识区位”的研究。(4)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区域研究必须树立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的区域发展观念。2、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 (5个

6、标题)(1)自然资源质的评价 (2)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主要考察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及其对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3)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 判定哪些是主导资源、哪些是辅助资源,哪些是优势资源、哪些是限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组合对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合和保证程度。(4)自然资源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 从技术上可能性和经济上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方案。(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引起正负两方面的效应,需要综合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正确判断,减轻负效应影响。 3、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7、(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这经济发杂很难道路的选择。 区域文化中原有的潜在因素与自然资源、资金、人才、产业发展相耦合的程度,决定这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现代经济发展是与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的(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区域文化增长力是文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增长态势。总之,一个地区的区域文化背景是区域经济。政治在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又反过来对区域经济的发杂很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8、是一个地区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体现。4、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可以将人口的自然增长划分为以下4中类型:1)原始型:特点是两高一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2)年轻型:出生率显著得高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大提高,人口总量迅速增多,年龄构成区域年轻。3)成年型:出生率比过去有了明显降低,人口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年龄构成由年轻化向老年化演变。4)衰老型: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数量逐渐减少。5、技术扩散的形式与途径技术扩散可以分为空间梯度式、跳跃式和双向式等三种类型。空间梯度扩散是指以发源地为核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地区渐次转移的技术扩散过程,空间距离远近是影响技术扩散强度的主要因子。跳

9、跃式技术扩散是指技术从一地呈跳跃式传播到另一距离较远的地点。双向对流式是指技术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经改造发展后又传回到甲地的技术扩散过程。6、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遵循的原则(1)量化原则 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全部采用可以量化的因素,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可比性奠定基础(2)一致性原则 即采用大多数区域都具有的,且在计算范围、计算口径、计算方法上基本一致的评价指标,并且将指标体系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无量纲数据进行地区间的比较。(3)简明、易操作性原则 方法设计简明易懂,资料易行评估,易取得,操作性强。(4)独立性原则指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不应该相互包含(5)启发性原则 在评价比较方法设计时应便于对本地

10、区经济竞争力的强项或弱项有全面、准确的认识;能够从这种评价比较中发现问题、深入研究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对策选择和决策模拟(6)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合理,科学地体现出各地区真实的竞争力情况7、罗托斯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W.W.Rostow)按照科学技术、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主导部门的演变特征,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 主要指牛顿学说出现之前阶段,其特点:生产力水平、人均收入极低;原始农业是唯一的经营产业;家族和氏族在社会组织中起主导作用;(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争取世界市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

11、原动力;近代科学的发展,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逐渐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政府,建立了金融、法律和社会化的生产组织管理制度;出现了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协作。(3)起飞阶段产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增长成为各部门的正常现象;工业成为产业体系的主体;人均国民收入开始急剧持续增长。(4)向成熟推进阶段 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工业化和服务化趋势日渐显露;主导产业转向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化工业;生产性投资率进一步提高;生产和人口出现双增长,农业人口比重降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企业家阶层。(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人均

12、国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对高额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普遍化;服务业得到广泛发展;工业结构转向耐用消费品生产型;竞争日趋激烈,垄断开始出现;生产能力超过消费能力。(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人们消费需求转向追求文化娱乐、环境质量等精神生活需要;服务业种类繁多、规模巨大,成为新的主导部门。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1)传统社会阶段(资源密集型) 这个时期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2)工业化初期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转变,工业中则以食品、纺织、烟草、

13、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3)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4)工业化后期阶段(三产主导)第三产业保持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5)后工业化社会阶段(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6)现代化社会阶段(知识密集型) 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

14、多样性和多变性,并追求个性。8、扩散效应具体包括哪几类(p220)1)前向效应是指主导产业部门的发展诱发出新的经济活动或产生出新的经济部门2)后向效应是指主导产业的发展对向其提供投入品的产业部门的带动作用3)旁侧效应是指主导产业部门的发展对地区的影响,包括地区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城镇建设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9、主导产业的带动影响分析(p226)1)回顾影响:指主导部门对那些向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影响2)前瞻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的出现的诱导作用,即主导部门将促使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的出现和发现,以便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3)旁侧影响:指主导部门对

15、地区经济的普遍影响,如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10、区域规划的动态性(1)重视规划过程的循环规划工作的各个步骤,各个环节是互相关联的,在规划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反馈,不能等到总体方案审定实施后方反馈修正。(2)保持规划的弹性区域的未来发展,不确定的因素多,为了能够对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规划作出必要的调整,规划方案宜尽可能保持比较大的弹性。(3)定期检查规划实施状况,随时对规划做必要的调整或修编定期对规划实施状况进行检查,是保证规划能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必要措施。11、战略重点通常在如下几方面考虑:(1)竞争中的优势领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优势领域往往也是效益较大的领域,扬长避短,助优淘劣,才能争取主动,提高竞争力,求得发展。(2)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区域是一个整体,对区域发展的薄弱环节,在资金、劳动力和技术方面进行重点投入,整个区域的发展力度就可以大大提高。(3)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12、提出战略构想(p283)在对区域内部发展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