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的生理特征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39708 上传时间:2016-1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蛇类的生理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蛇类的生理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蛇类的生理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蛇类的生理特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编特种养殖技术(金锄头网)蛇类的生理特征蛇类的眼睛炯炯有神,是不是视力特别不好?蛇类的眼睛看似明亮有神,但是实力却很弱,是个十足的“近视眼”。这是因为蛇的双眼着生于头的两侧,能够达到的可调节视野重叠范围是极其有限的。所以,蛇的视力很差,几乎 1 米以外的物体很难看见。再者,蛇的眼后没有视凹,直接导致是绝不敏锐,尤其对静止的物体更是视而不见。它只能辨认距离很近的活动物体,这就是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饲养的大部分毒蛇不吃已死食物的主要原因。另外,蛇的眼睛与其他脊柱动物相比,其构造是比较特别的。蛇类没有眼睑,眼球不能转动。蛇的眼睛没有角膜,其角膜是由一快固定的、透明的环状鳞片保护起来的。这块杯状护眼

2、鳞片,一起更新。因此,它的眼睛不能闭合,就是睡觉或死了也是给人一种睁着眼的感觉。蛇类视力最弱的时候,还表现在蜕皮前期。它的皮肤达到一定程度和时期就要更新蜕皮,其表皮会在几天内变成粗糙感的乳白色。这时候的蛇几乎完全变成了瞎子,直到表皮完全蜕去,蛇才恢复了原来那点可怜的“弱视力”。蛇类的听觉怎样?蛇类的听觉如同视力一样,也是不尽“蛇”意的。蛇没有外耳,只有中耳和内耳。其中耳没有鼓膜、鼓室和耳咽管,不能接受空气传导来的声波。可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帮蛇传递振动波的耳柱骨却依然存在,且十分灵敏,只是其外端不与骨膜相连,而是与悬附在下颌的方骨相连接。正因为蛇具有了这一特殊功能和系统,就不能被看成是“聋子”

3、了。它虽然听不到通过空气传导来的声音,但稍有一丝振动就被耳柱骨传递到内耳,它的大脑就能接受经由听觉神经传来的信息,即对从地面传来的振动特别敏感,所以人或动物在地上行走时或用棍棒敲打地面的声音,就能把蛇驱赶走,这就是“打草惊蛇”的由来和道理,蛇的耳柱骨及内耳见 2。蛇类的嗅觉灵敏吗?蛇类的嗅觉器官,亦称为嗅觉感受器或锄鼻器。蛇类虽然有点眼钝耳聋,但它的嗅觉器官却非常发达,已经转化为灵敏的化学感受器,靠其来寻找食物和逃避敌害,照样可以生存的很好。这是因为蛇有细长、尖端分叉的舌(又称为“信子”),特别是在它爬行的时候,舌头吞吐的更快,样子令人恐惧,故有人误认为这就是蛇的有毒器官,其实它并没有毒。蛇舌

4、经常伸出口腔外,并不起味觉作用,但能接受环境中的化学分子,再把它送入锄鼻器中,然后产生出嗅觉来。蛇将舌伸出口外,无须把口张开,因为在蛇嘴的吻端有一缺孔,舌头通过缺孔伸出口外不停地探索和摆动。蛇的舌头尖上有丰富的黏液和许多敏感物质,起触觉和味觉的双重作用。蛇类无足,为什么能爬行自如?蛇类虽然不是唯一的无足动物,但无疑却是无足爬行动物中最出色的种类。蛇无足,行动却那么自如、快速、敏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蛇的整个身体都是运动器官,别看蛇的身体很长,但很灵活。因蛇的脊椎骨很多,约有 100500块,且短而宽,每个脊椎骨都与肌肉和鳞片相连,并且相邻的脊椎骨可相对上下弯曲 28 度,左右摆动 50 度,把

5、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蛇独特的缠绕功能。再者,蛇脊柱两侧各有一组肌肉,一侧收缩时,另一侧舒张,这种一张一弛的波浪式运动能从头至尾在身体两侧及相反位置传递过去。如果这种波浪式新编特种养殖技术(金锄头网)运动在传递过程中没有遇到阻碍物,这些肌肉活动所形成的弯曲就会毫无阻力地通过全身;但如果地面凹凸不平或坎坷狭窄,蛇的弯曲运动就会受到干扰,并在每一处身体接触点产生压力,这种压力便是蛇向前运动的推动力。若在光滑的玻璃板上或地板砖上,蛇就不那么爬行自如了。另外,蛇的脊椎骨在活动时也会受到一定角度的限制,这使它转折和掉头都会受到影响,爬行速度自然慢了许多。蛇类的爬行速度是许多人比较关心的问题,大多数蛇类

6、的最快爬行速度是 时,有几种速度较快的蛇,约 6 千米/小时,与人类步行的速度差不多。爬行动物较快的蛇非乌梢蛇莫属,爬行较慢的有蝮蛇、赤链蛇。蛇类的“颊窝”为何又叫“热感受器”?蝰科蝮亚科的蛇,如蝮蛇、尖吻蝮等,有一种特别灵敏的器官,叫做“热感受器”、亦称“颊窝”。这些蛇的“颊窝”,位于蛇的鼻孔两侧和眼之间,一般深约 5 毫米,样子像只漏头,开口斜向前方,它比鼻孔凹陷略大,有一层薄膜将它分为里外两部分,外面由一个小孔与空气接触。薄膜上布满游离神经末梢,对热射线(红外线)有非常敏锐的感受,能辨别来自辐射面小于 式度的温差变化,并且能准确地确定方位,即便是在完全黑暗的地方或夜间,也能做出像白天一样的准确冲击。这种独特结构,在夏秋两季凉爽的晚间更显优越性,因此时猎物与周围环境的温差更大。颊窝不仅有助于蛇类觅食和躲避天敌,而且更有利于雄蛇求偶,找寻同种雌蛇交配,亦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颊窝的毒蛇有扑明火的习性,所以夜间明火照明在野外行走或捕蛇应特别小心,以免被它咬伤。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