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凌正国、韦达、黄伟洪)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970376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凌正国、韦达、黄伟洪)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凌正国、韦达、黄伟洪)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凌正国、韦达、黄伟洪)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凌正国、韦达、黄伟洪)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凌正国、韦达、黄伟洪)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凌正国、韦达、黄伟洪)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凌正国、韦达、黄伟洪)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寨圩中学 2013 年春季学期高一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教者: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所在组别: 完成情况: 组长签名:【设计者:黄伟洪、凌正国 设计时间:2013-4-28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审批: (第 1 页 共 5 页) 】【课题】高一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4 柳永词两首第一课时望海潮【学习目标】 1、 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2、 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慢词的意境美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学习重、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

2、热爱之情; 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鉴赏法,讨论探究法【知识链接】词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它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词牌)而改变,句子长短不一,所以有“长短句”之称;又有“ 诗余”“倚声”“填词”之谓。词依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 字以内称小令;59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称长调。一般分上下阕。从风格看,宋词大致可分为豪放与婉约两派。明代张綖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本周学习婉约派最有影响的两位词人的作品。【自主学习】一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词,给下列词语注音A 级参差 堤沙 天堑

3、 珠玑 罗绮 叠巘 嬉嬉 萧鼓 二 名句默写A 级东南形胜,。,参差十万人家。,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千骑拥高牙,。,归去凤池夸。【课堂导学】 鉴赏望海潮B 级望海潮一词描绘了怎样的一种生活景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荣和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 最后两句是写给谁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本文运用了了什么艺术手法?本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一有什么影响?【寨圩中学 2013 年春季学期高一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教者: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所在组别: 完成情况: 组长签名:【设计者:黄伟洪、凌正国 设计时间:2013-4-28

4、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审批: (第 2 页 共 5 页) 】【诵读课文】背诵全词A 级 【课堂检测】背诵全词A 级 【课堂小结】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杭州的湖光山色令人神往,读了柳永的这首词,领略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美丽的西湖更加令人心旷神怡,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领略那里美好的风光的。【课外延伸】赏析:八声甘州 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

5、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游子思乡感情的作品。词里把人生漂泊的悲愁,思乡怀人的凄苦深挚地表现出来。开篇以江天为背景,暮雨潇潇,暝色漠漠,一个“洒”字,让人联想起利落而过的风声、雨声和涛声。正清秋时节,秋意萧疏,一番风雨洗罢,凸显凄清悲凉的气氛。 “洗”字鲜明而精当,让人回味起韩愈的“长安雨洗新秋出”。 紧接着,作者笔下洒脱而苍劲地推出一片撩人心扉的秋色:“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从听觉、视觉,远景、近景的交叠中传递着开阔博大的空间感受,雄浑刚健的音乐震撼。苏轼

6、曾为此赞赏说, “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苍凉的秋,几乎泯灭了一切生机,处处群芳凋零,落叶纷飞,美好的景物在漫无声息中无奈地消亡,连浩浩长江,也哽咽失语,默默东流。作者在字里行间微妙地渗透着游子登高临远的悲戚与感伤。 词的下半片真切地抒发作者曲折的心情,写来跌宕多姿,别有韵致。 “不忍”二字,逆势而起,表现内心世界缠绕不解的矛盾。远望故乡,回家的念头总要浮上心头,难以抑制,却愈来愈加强烈。自叹近年来漂泊江湖,百无聊赖,空有归思,有家难回。其间的苦楚和怨艾,欲说还休。作者巧妙地用“何事若淹留” ,把多少辛酸、不平和痛切隐在心底。这一笔委婉地刻画了内在感情,读来有缠绵,有深悲。由“望”而“ 叹”,由

7、“叹”而“ 想”,词人层次分明地展示一幕幕情景,想到佳人对自己的期盼,由于主客的转换,场景的拓展,韵味更为醇厚。传神的家人妆楼颙望,这一幕油然让人忆起“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惆怅和失落。 “误几回 ”三字,直白中显精到,率真而寓深沉,亦是妙笔。结语回到作者的深情诉说,那满腔的乡愁和眷念,满腹的忧伤和悲凉,谁能体味又该如何倾诉呢? 这首词状写景物,不尚藻饰,白描中风神俱现,得大巧之朴,可谓高妙;抒写情感,流连顿挫,反复间淋漓尽致,兼动静之美,可见高超。如果配以谐婉的音律唱歌,必将曼妙缠绵,令人悱恻,使人陶醉。 【布置作业】默写全词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寨圩中学 2013 年春季学期高一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8、】 执教者: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所在组别: 完成情况: 组长签名:【设计者:黄伟洪、凌正国 设计时间:2013-4-28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审批: (第 3 页 共 5 页) 】【课题】高一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4 柳永词两首第二课时雨霖铃【学习目标】 1、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2、鉴赏名句,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3、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把握意象,探究意境,体味情感【学法指导】感悟法、鉴赏法、讨论法【复习检测】 望海潮【自主学习】一给下列词注音骤雨 暮霭 凝噎 二名句默写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多情自

9、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 ,。【课堂导学】 鉴赏雨霖铃本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主要写,下阙主要写。 本词的基调是什么?。 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 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主要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 ”体会这句词的感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话在上阙的结尾表达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寨圩

10、中学 2013 年春季学期高一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教者: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所在组别: 完成情况: 组长签名:【设计者:黄伟洪、凌正国 设计时间:2013-4-28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审批: (第 4 页 共 5 页) 】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课堂小结】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情景相生。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述怀,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词作在表现离人分别时,通过离别场面的描写、铺叙,让读者深切感悟离情) 。 从这两首词中,我们体会了诗人柳永婉约的创作风格,

11、体会了词的特色。由此得知: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大家多去品味词,增强自身美的感悟力。 柳永的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清代词人冯煦曾这样评价他:“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傲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 希望大家学会声情并茂地品读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你定会受益匪浅。【课堂检测】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本词有哪些意象的词?这些意象的词起到怎样的作用?【课外延伸】赏析雨霖铃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蝉鸣助添悲凉,而一

12、开始即道出“凄切”,为这首词定了调子。这一层展开了一个凄凉的氛围。 “都门”两句,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深。 “执手”两句,再加深涂抹,在“执手”、 “相看”、 “无语”中更使人伤心失魄。这一层极写留恋之情。以上两层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为之呜咽。 “念去去”以后,则大气包举,一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驰平川,词亦直抒胸怀。以“念”这一领字带起,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写景,实际上全含的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

13、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换头以情起,叹息从古到今离别之可哀, “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将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呢,这是多么难以忍受啊!这是把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两者结合起来,提炼出这两句。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句中,更赋予以新的意义。 “今宵”二句,又进一步推想别后的凄凉,然而景物清丽真切,真象别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见。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首词写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层次分明,【寨圩中学 2013 年春季学期高一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教者: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所在组别: 完成情况: 组长签名:【设计者:黄伟洪、凌正国 设计时间:2013-4-28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审批: (第 5 页 共 5 页) 】语意明确,绝少掩饰假借之处。尤其是把别后的情景描写得比真的还真,又以景视之,使人不觉得是虚构的,足见柳永的艺术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称其“微妙则耐思,而景中有情。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脍炙人口也。 ”。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 )又有人认为“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这都道出这首词的妙处的。但我觉得刘熙载在艺概中的“点染”之说,更是值得称述的。【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全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