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优化训练 人民版选修6.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9697826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优化训练 人民版选修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优化训练 人民版选修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优化训练 人民版选修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优化训练 人民版选修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优化训练 人民版选修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优化训练 人民版选修6.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6 第2讲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1阅读材料:长城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请回答:(1)参照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2)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解析:本题旨在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根据材料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答案:(1)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从居庸关、山海关到嘉峪关边防守备加强,护卫有效,长城沿线蒙古族不敢入侵。凭借长城有效护卫,中原王朝发展边疆经济,屯垦实边,修筑交通网道,开设马市贸易,使得塞外经济与中原经济互为补充,联成一体。汉蒙和好,共同努力,建成呼和浩特城;蒙古族首领三娘子促进与明友好往来,数十年彼此安康。这些措施既加强了边贸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汉蒙和好相处,互相熏陶与融合,促进了祖国统一与中华民族形成。(2)长城显示出中华民族坚忍刚毅和勤劳智慧的精神和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风采与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开拓进取,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2(2010河

3、南豫南九校)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之壁画,这些壁画既有反映宗教题材的,也有反映当时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的,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莫高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学者都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 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

4、、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以上材料均来自中国世界遗产网材料二材料三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单项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整个城市深深浸沉在礼仪和宗教仪式之中。它的设计是如此之杰出,这就为今天的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宝库。贝肯城市建设请回答:(1)从材料一对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的介绍中,归纳其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城及其所属故宫等“深深浸沉在礼仪和宗教仪式之中”的涵义。北京在近代的列强侵华战争中连续遭到两次洗

5、劫,简评这两场战争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不难归纳出历史信息,注意“归纳”,不能顺答具体史实;第(2)问,将北京城的建筑特点与古代政治制度结合起来,回答“涵义”;后一问首先要判定这两场战争的名称。经济方面的“影响”要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相联系,社会发展方面的“影响”可以从社会性质、思想解放、生活变迁等角度回答。答案:(1)这些壁画主要反映了中国414世纪宗教、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民俗风貌和历史的变迁;中国与伊朗、印度、希腊等国的艺术交流;各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2)涵义

6、:皇权的至高无上。影响:在经济发展进程上,打断了中国经济的独立发展进程,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起步和发展;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使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3(2011南通、扬州、泰州高三第三次考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太宗永乐七年五月己卯,营山陵于昌平县,遂封其山为天寿山。时太宗择寿陵久,不得吉壤,而仁孝皇后尚未葬。礼部尚书赵以江西地理术人廖均卿至昌平,遍阅诸山,得昌平东黄土山最吉,遂即日临视,定议封为天寿山。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七十材料二在平津战役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特意通过地下党派人去询问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哪些地方需要保护,梁思成给了

7、他们一张画满圆圈的地图,这张地图很快就挂在了作战指挥部的墙上。后来,北平和平解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百家讲坛材料三在永陵陵寝围墙之外,却赫然坐落着一个占地超过10亩的养猪场。养猪场周围是由破旧的砖瓦砌起来的一人高的院墙,其中离永陵围墙最近的地方仅有10米左右的距离;院墙内几排平房里养着数百头小猪,大量猪粪堆在永陵围墙脚下在昭陵、景陵附近,大片民宅紧邻陵寝的围墙,而在一些陵外更是建成了大量的民俗旅游设施,以便于发展当地旅游经济。 明十三陵皇家景观遭人为破坏华夏时报2007年6月27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明朝统治者选择十三陵陵址的主要依据。十三陵体现了哪些建筑设计思

8、想?(2)据材料二、三,分析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为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3)有人说,十三陵是一部明朝兴亡史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对材料的概括能力。第(2)问据材料结合已有知识回答。第(3)问注意举例说明兴亡,从两方面回答。答案:(1)依据:天寿山风水好,统治者认为这关系到王朝的兴亡。设计思想:封建传统礼制、阴阳五行学说、国家统一、皇权至尊、陵寝建筑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因素:战争、农业生产、旅游开发等。措施:政府立法、宣传动员。(3)明朝永乐帝朱棣的长陵恢弘壮丽、明末崇祯帝思陵分外简陋反映了明朝

9、由盛转衰的历史;明世宗的永陵和明神宗的定陵反映了明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和统治者的昏庸。(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4(2011江苏邳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在19个入选项中名列榜首。因为昆曲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众多戏曲品种都产生过深远而直接影响。有“国粹”之誉的京剧就从昆曲汲取过营养,昆曲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昆曲的“雅”,离不开文雅、精致的艺术美。这种美的客观存在,是数百年来昆曲艺

10、术经过历代文人、艺术家逐步孕育而成的。昆曲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刻、情感和义理交融。尤其是题材较多取自传统文学名著,如浣纱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具备极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唱腔曲调上,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曲牌体,在节奏、主旋律、发音吐字上搭配控制有序,富有美感。在表演技巧上,唱、念、做、打具备一体,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舞姿融入唱腔中,既突出了主题塑造,又给观众美的艺术享受。(1)昆曲有着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其主要特点有哪些?(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昆曲评为“人类口头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理由是什么?解析: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真正理解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和昆曲作为我国近代“百戏之祖”的地位。第(1)问要求学生回答昆曲的主要特点。第(2)问要求学生回答联合国把昆曲评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理由。答案:(1)特点:文雅、精致的艺术美,极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曲牌体,唱、念、做、打具备一体的表演技巧。(2)昆曲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是“百戏之祖,百戏之师”。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