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过程及常减压装置教学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9694739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8.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馏过程及常减压装置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精馏过程及常减压装置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精馏过程及常减压装置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精馏过程及常减压装置教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精馏过程及常减压装置教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馏过程及常减压装置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馏过程及常减压装置教学教材(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减压装置及精馏,09级认识实习教学内容 刘艳升,一、石油体系,石油(习惯上称为原油)是沸程极宽的复杂烃类混合物 石油体系不同于化工明确体系,其组成和组分是不断变化的。 低沸点有机化合物:是该沸点范围一切可能的烃类组分; 高沸点有机化合物:极为复杂,一切可能的C-H化合物、有机烃类、焦质、沥青质、杂环等。 石油体系不能采用现有的明确组分进行描述!,一、石油体系,要从石油提炼出多种多样的燃料、溶剂油、润滑油和其它石油化工产品,须将石油分割为不同沸程的馏分; 然后按照油品的使用要求,脱除这些馏分中的非理想组分,或者是经由化学转化形成所需要的组成,进而获得合格的石油产品。因此,炼油厂必须解决石油的分

2、割和各种石油馏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分离问题。,一、石油体系,蒸馏分离技术是石油表征和石油加工过程最适宜的分离方法,也是一种最经济、最容易实现的分离手段。 石油表征:采用条件性的蒸馏实验来表征组成 实沸点蒸馏(TBP):用于表征不同沸点原油的构成,藉此进行加工方案的制定和产品切割; 恩氏蒸馏(ASTM D86):用于表征产品的馏分; 平衡汽化(EVP):用于表征石油馏分的汽化特性; TBPD86EVP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一、石油体系,炼油生产过程第一套加工装置就是蒸馏装置,即常减压蒸馏,将石油分割成一次加工产品和二次加工原料。 按所制定的石油加工方案,将石油分割成相应的直馏汽油、煤油、轻柴油或重柴油

3、馏分及各种润滑油馏分等,经过适当的精制和调配便成为合格的石油产品,也可以分割出二次加工过程原料,如重整原料、催化裂化原料、加氢裂化原料等,进一步提高轻质油的产率和产品质量。 常减压蒸馏决定着整个炼油过程的物料平衡,被誉为炼油加工的“龙头”。,二、常减压蒸馏,由于原油中含有盐、水、污泥等,会造成设备腐蚀、引起后续催化剂中毒、堵塞管线和设备,因此原油在进行常减压蒸馏之前,须进行脱盐、脱水预处理。原油电脱盐; 由于原油中含有的重质馏分油在高温时易于发生分解反应,产生焦炭、焦质等固相物质而堵塞设备,原油蒸馏采用一次加热汽化工艺。,二、常减压蒸馏,沸点在350以前的馏分的分离,采用常压操作; 沸点在35

4、0640之间的馏分油采用深度减压操作。 由于原油产品分离要求不高,因此在单一塔中可同时生产多个不同馏分段的产品。因此,原油蒸馏过程一般由初馏塔、常压塔和减压塔构成。,原油电脱盐,三、分离过程,化学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决定最终产品的组分; 化学分离工程:不能改变产品的组分,但为反应过程进行, 原料的预处理:适应反应条件的要求 中间产物的提纯:适应反应条件的要求 最终产品的分离:决定产品的构成 因此,分离过程的应用数量远远多于反应过程!,三、分离过程,分离过程的热力学特性 分离的逆过程是混合,是一个热力学熵减小的过程。是一个反自发过程。因此,分离过程的实现需要外界提供热力学功。 分离要求越高,所需

5、要提供的热力学功越大! 在炼油和石油化学加工过程中,由于分离过程应用数量巨大,因此能耗巨大! 据95年统计,茂名分公司炼油厂塔设备的应用数量为167座,而反应器的应用数量不超过10套。,三、分离过程,分离过程的分类 非均相体系的分离 均相体系的分离 非均相体系的分离是一种两相或多相分离的过程,这类过程通常机械力场、过滤、筛分等设备进行,因此通常称为机械分离。 均相体系的分离一般需要外界添加第二相(吸收、萃取)和/或体系自身产生第二相(精馏),使得相际发生传质过程,最后采用机械分离的方法使两相分开而实现。 均相体系的分离是分离过程的主体,应用更为广泛,采用的分离设备组为塔设备。,三、分离过程,精

6、馏、吸收/解吸、萃取过程是工业中最常用的过程均相体系的分离技术。这些技术的技术基础均为热力学相平衡。 精馏:利用组分间沸点(蒸气压)的差异实现的分离技术,气、液体系; 当原料为气相时,通过加压、冷凝,产生组成更重的液相; 当原料为液相时,通过加热汽化,产生组成更轻的气相 有时,为了强化气液相平衡,体系中也加入溶剂,即萃取蒸馏。,三、分离过程,精馏、吸收/解吸、萃取过程是工业中最常用的过程均相体系的分离技术。这些技术的基础均为热力学相平衡,都属于相际传质过程。 吸收:利用气相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实现的分离技术,气、液体系;加入液相溶剂,适于低温、高压操作; 解吸:吸收过程的逆过程,常用于溶

7、剂回收和物料脱出轻组分。适于高温、低压操作。体系内常常通入惰性气(与溶剂溶解度极低)进行,有时也采用加热的方式。 萃取:利用液相体系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实现的分离技术,液、液体系;加入液相溶剂。,三、分离过程,相际传质过程受传质系数和相界面积的控制。 其中体系不同,传质系数不同! 相际面积由传质设备中的两相分散过程来提供。传质设备通常为塔设备。,气液传质过程,对于给定体系在分离任务确定的条件下,传质速率与分离设备以及设备内部动量传递相关。 气液传质设备的作用: 在两相连续流动操作的条件下,为相际传质过程提供气液相界面积! 相界面积越大,传质速率越高在相同停留(气液接触)时间下,传质效率越

8、高!,气液传质过程,相际传质过程的基础是汽液相平衡。 相平衡最大传质能力为y*x,气液传质过程,效率的概念 连续操作停留时间有限、传质不能达到相平衡; 能够达到相平衡唯一的方法是 设备直径 处理量0 实际塔达不到相平衡。 产生了效率问题!,气液传质过程,通过数学上都可以证明:均匀分布较非均匀分布效果更佳。,气液传质过程,由以上简单分析可知 停留时间 随着加工量增加而降低; 在同样加工能力下,随操作压力而增加; 相界面积 气液均匀分布产生的气液相界面积最大; 气液相界面积随着分散数目而增加; 按照传质速率方程可知 随着装置处理量,传质通量降低,效率降低 传质设备均匀分布,效率提高!,相界面产生的

9、方式,相界面产生的一般方式! 液滴 气泡 液膜 特殊考虑?(气液密度差10103倍) 气柱? 小直径的气柱,被液体剪切成气泡 大直径的气柱,被液体冲击而分散而产生液滴和气泡 气膜? 液体与机械表面具有更强的粘附能力!,相界面产生的方式,相界面产生的方式,液滴和气泡方式: 气液直接接触、相互分散的方式。 分散结果是液滴,还是气泡,取决于液气体积比: 高液气比气泡,液体连续,气体分散; 低液气比液滴,气体连续,液体分散; 无论产生液滴,还是气泡,都需要消耗克服表面能而消耗能量! 由该类方式可以构造出板式塔。,相界面产生的方式,为了产生液滴、气泡类的相界面积,气相须以相对高的速度与液体接触,并需要液

10、体床层的支撑,因此这类传质机制需要开孔的平板支撑,因而称为板式塔。 为了产生更高的气速与液体分散,支撑板上的开孔面积必须远远小于支撑板面积。因而气体通过支撑板需要消耗较大的动能。,相界面产生的方式,液膜的产生方式 要产生液膜,必须添加液体可润湿的固体支撑界面填料,固体支撑界面大小决定了相界面的大小; 为了达到更高的固体支撑界面,常常添加多层并行设置的机械界面,并形成连续的气相通道。 此时气体是连续相,液体是分散相;因此实际操作需要依靠自然重力的作用,将液体分布到这些固体支撑界面上,并作流动。因此这类传质机理的两相分散无需消耗能量。 这类传质机制的气体动能消耗仅仅是气体通过流动通道的粘滞阻力。

11、所添加的机械界面不能被液体润湿,导致导致传质相界面损失! 这类传质机理称为填料塔,相界面产生的方式,相际传质过程的步骤,相分散 相分散是两相混合,产生相界面的过程,决定着传质过程的压降 相际传质 在相界面发生气液传质 传质速率、传质时间、相界面大小决定了传质效果 有限气液接触时间和有限相界面不能达到气液平衡操作,传质过程受传质动力学限制; 相分离 气液两相分离是传质过程最关键的步骤。决定着传质过程的处理能力,相分离不完全 气体中夹带液体雾沫夹带; 液体中夹带气体气体夹带; 降低传质的效果!,相际传质过程的步骤,板式塔与填料塔的对比,板式塔与填料塔的对比,板式塔与填料塔的对比,四、塔设备,塔设备

12、是均相体系分离过程常用的设备,具有以下特性: 结构简单; 易于实现多级操作了,实现高纯分离; 塔体常常为圆形(无应力集中问题); 便于工程实现。 塔设备主要有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五、塔设备中的传质过程,塔设备:在流动的条件下为传质过程实现提供气液相界面积a! a的大小主要受塔类型和气液负荷大小的限制: 板式塔a有很大变化; 填料塔a变化较小! 高效塔设备的设计需要控制塔内的返混,维持高的传质效率! 塔设备的开发、选型和设计的核心问题是维持塔设备指标的平衡(传质效率、处理能力和压降等),五、塔设备中的传质过程,五、塔设备中的传质过程,1、结构: 塔板:(tray,plate)板上有鼓泡元件,

13、提供汽液相接触 的场所。 降液管:(downcomer)将上层塔板流下的液体导入下层 塔板,本身无分离能力,但决定了塔的液相处理能力。 溢流堰:(outlet weir)出口堰,保持塔板上的液层高度。 入口堰:(inlet weir)可以不设,作用密封、缓冲、分布。 受液盘:(seal pan)接受降液管来的液体。,五、塔设备中的传质过程,六、板式塔,2、工作情况: 液体由上层塔板的降液管流下,进入塔板,然后横向流至出口堰,再经该层板的降液管流到下层塔板。汽相由塔板下方上升,穿过鼓泡元件(如:筛孔、阀孔)以鼓泡方式或喷射方式与塔板上流动的液体接触。 塔板上的液层厚度高于出口堰,超过的部分称作堰

14、上液头高度,并且塔板入口的液面要高于出口的液面,液面差称为液面落差,用以克服塔板、鼓泡元件和塔壁的阻力。 塔板上的气泡通过液层后在表面迸裂时会夹带出一部分液滴,其中较大的还回落到塔板上,但较细小的被带到上层塔板,这部分液滴叫做雾沫夹带(Entrainment)。,六、板式塔,因为塔板上有液层,所以有液体会从鼓泡元件漏到下层塔板上,称作泄漏(Weep)。 气体由下层塔板进入上层板时要克服一定阻力,可认为包括:通过板的阻力,通过板上液层的阻力,穿破液层时克服表面张力的阻力。这些阻力称为塔板压降(Press Drop) 。降液管中的液体是从低压区进入高压区,除了克服塔板压降外,还包括板上液层厚和流动

15、摩擦阻力,所以降液管中的液面要高于板上液面高。 当降液管中的液面超过上层板时(板间距堰高),或板上的雾沫夹带过大以致于板上的液体几乎全被夹带到上层板时,液体不能正常下流,称为液泛或淹塔(Flooding) 。,六、板式塔,录像片,六、板式塔,1、泡罩塔板 最早出现的塔板类型 优点:无泄漏、效率高、设计经验成熟 缺点:造价高(相当于筛板的两倍),结构复杂,压降高,有逐渐被筛板和浮阀塔板取代的趋势。,六、板式塔,2、筛孔塔板 在美国主要使用筛板,我国也用得越来越多。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压降低,非专利塔板 缺点:操作弹性小,六、板式塔,3、浮阀塔板 在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F-1型圆阀。

16、 特点:操作弹性大、效率高,六、板式塔,分类: (1)圆形浮阀塔板:F-1型是由石油大学沈复教授和北京设计院等单位推广,最早在抚顺石油二厂试车成功,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大连石油七厂、独山子炼厂等; (2)条形浮阀塔板:SV系列由石油大学精馏工程研究室开发,与圆阀相比,条阀不旋转,不易脱落,流体不易返混。,六、板式塔,4、舌形塔板(ligulate tray)、浮舌塔板:,六、板式塔,受液盘,六、板式塔,填料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填料堆放在支撑板上,液体由塔顶加入,由液体分布器均匀分散到填料层表面,液体在填料表面形成液膜,这层润湿的表面就成为气液接触的传质表面。气体混合物从塔底通入,经过填料支撑板(也起气体分布作用)进入填料层,沿填料空隙上升,气液两相呈逆流连续接触,这与板式塔内逐级接触有所不同。因为液体有沿着塔壁流动的倾向,每隔一定的填料层高就要设一个液体再分布器。为防止气体将填料吹走,填料层上设填料压板。,七、填料塔,一、填料塔的结构和工作情况,1、比表面积:单位体积的填料所具有的表面积 2、空隙率:单位体积填料所具有的空隙体积 3、填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