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969404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互助二中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断桥”考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 桥” 的最早文献 记录。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 “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 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 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墓归诗云

2、:“行过 断桥沙路黑,忽从 电影得前村。 ”明邵经邦 断桥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 于观南楼四咏 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 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 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 簖” 相伴的一种 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 渔人便利用螃蟹的 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 “簖”插在江河之中, 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 渔人就在“

3、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 带尤为常见, 陆游 稽山行有“ 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 “簖”)之语。清藩衍桐 两浙輶轩续录 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 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 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 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

4、成了 “白堤”。流 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 鱼 梁”。渔人在“ 白堤”东端设簖来捕 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 这样的桥叫做“ 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2桥”,因为那时 “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 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 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 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注金勒:

5、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1. 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B、“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C、“簖桥”在张 祜的诗中写作 “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D、 “白堤”东端的“ 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2. 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C、五代以后, 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D、杭州都城文化

6、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B、第三段列 举了赵乘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C、西湖十景之“断桥” 在南宋 时又称宝祐桥, 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二、古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 4-6,每小题 3 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 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 遗世独立,羽3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 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 客曰:“ 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

8、渔 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 长江之无穷。挟 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 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 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 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 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

9、之既白。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与子之所共适 始适还家门B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举匏樽以相属C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A和相同,和不同B和相同,和相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 不同, 和不同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4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舞幽壑之潜蛟 扣舷而歌之A和不同,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

10、和不同C和相同,和相同,和不同D和 不同, 和相同, 和相同(二) 、翻译 每小题 5 分(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 穷。(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的题目。【双调】水仙子无名氏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 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1)诗中的“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概要分析。(4 分)(2)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4 分)(四)默写1、 ,池鱼思故渊。2、仰观宇宙之大,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 鸟兽,往往有得, 。4、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11、, 。5、长太息以掩涕兮, 。6、 , 。周公吐哺,天下 归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21 分)森 林陈世旭在整个世界,除了水,我最喜欢的就是森林。森林有诗。5要摆脱无名的羁绊,我最想走向森林;要拯救疲 惫的灵魂,我最想走向森林;要吟唱隐秘的心曲,我最想走向森林。花与树的缠绵,云与雾的交融,风与雨的相伴,泉与湖的交响,无处不是诗的流淌。云聚云散是诗,花谢花开是诗,草飞草长是诗,月圆月缺是诗。森林是诗的宠儿。走向森林,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在森林任何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都会有 风吹落潮湿的种子。季节更替,森林里到处荡漾着的,是人的自由意志。 倾听森林的语言,你将成熟,聪明,坦

12、荡,洞悉真理生活的困惑与感伤随风而逝。走在森林,你会发现你是快乐的,森林是无声的呼唤,充实了你原本空洞的灵魂。因为惰性和缺乏勇气,我任随自己长年被囚禁在嘈杂的城市。城市也是森林。楼群像树林,只是没有枝叶没有花朵 没有果实,没有令人眷恋的狗尾巴草的清香。楼群的 颜色顽固,隐去了季节的界限;窗口在夜晚 筛下星星, 挤窄了无边际 的想象;钢筋水泥傲然挺立,带来了坚硬工具的压抑。这是 化工森林。在 这里,人们掩起私下里表情丰富的脸庞,让善意和温情在陌生中蛰伏窥望。只有森林才会有真正的歌唱。森林的歌,嘹亮、清逸而深远。森林里最多的是树,每棵树都是歌手。走进森林,走进歌声,走进激动的曲调和流畅的节奏,离开

13、城市的喧嚣,演奏自己的乐章。让漫天的音乐的羽毛,化作无边的新绿与嫩黄。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我见识过世界的不只一处森林。每次我都会力 图进入森林的深 处。穿 过茂密的、散发着浓郁的树脂和草莓香味的松树林,心里泛起一种甜 丝丝 的快惑。林中的湖泊像美人的 镜子,波光粼粼地闪烁在无边森林的 怀抱,映照着 蓝天的纤尘 不染和青山的雄浑与妩媚。那些树林是没有猎人也没有伐木者的。那里的 鸟是不害怕被人惊 扰的。 树桠上,站着不知名的鸟。它们大大方方、满不在乎地站着,不时懒洋洋地一跳。有时候落到离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扑扑地飞起。柔顺的、毛茸茸的松鼠就在附近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有时会突然停下来,蹲

14、在离你最近的树枝上和灌木丛中, 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所有的生灵都充分享受着作为这片树林的天然主人的特权。森林无疑有一种凝重的隐喻性质,暗示出生活最 为深沉的一面。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6潮湿的凉意从四面八方袭来。 鸟悄悄地离开被太阳晒得温暖的 树梢,振起翅膀,依恋地、默默地飞进树林深处。雾在林中飘荡。雾是半透明的,并不妨碍仰望树缝中的天空。被树枝分割的天空特别明亮,让 我想起南方家乡闪烁的星光,被星光照亮的丰沛的河流、 绿树中的城市和织锦般的田地。莱蒙托夫 说得不错:“ 当我们远离尘世而跟大森林接近时,大家都不由得变成孩子了,心灵 摆脱了种种负担,恢复了本来面目。”托尔

15、斯泰则给森林赋予了道德意义:“ 置身于令人神往的大森林之中,心中 难道能留得住敌对感情、复仇心理或者嗜杀同类的欲望吗?心中的恶念应该在与作为美与善象征的大自然接触时消失。”如果有一天,你坐在森林之外的地方,梦想曾经的家园,你便会知道,失去绿荫,灵魂就失去了庇护。混浊的噪声从耳边掠过 ,你将嫉妒并且哀怨,谁曾拥有过那片森林?我多么愿意住在这样的树林:在森林幽静的小径徘徊,鼻翼里全是青涩的气味,看或枯或荣的草在夕阳下泛着柔柔的光,像长发飘逸;在绿叶沙沙的伴奏下唱歌,唱消失的爱情和不可知的未来;听或深或浅的水在林子的深处汩汩流动,像精灵呢喃。等有一天终于不能呼吸的时候,我就溶入 树下的泥土,无声地悠悠地去到森林的旋涡深处, 肃穆,庄严,神秘,颤栗。然后在返青的季节,同蚂蚁、蚯蚓和飞虫,同所有卑微的生命一起,用柔软的头颅叩开泥土的 门,迎接春天的来 临。一声鸟鸣,心便永不寂寞。(选自 2011 年第 1 期散文选 刊,有删改)7.在文中,作者写了城市中的“化工森林”,用意是什么?(6 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