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1 对比的艺术(第一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139693733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1 对比的艺术(第一课时)》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京市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1 对比的艺术(第一课时)》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京市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1 对比的艺术(第一课时)》集体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1 对比的艺术(第一课时)》集体备课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某学校四年级美术教学案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对比的艺术主备人授课时间 月 日类型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授课人总第 17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对比的艺术”是“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本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大自然中、中外美术作品中对比元素的使用,找到对比手法在画面中的运用,感受对比手法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和特色。最后应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创作一幅有对比趣味的作品。学生情况: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强,观察力日趋成熟,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观察到作品中的对比元素,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说出来,说出

2、自己对于作品中对比手法的感受。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信、大胆,热爱绘画,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性,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眼睛和体味生活的心灵。教学手段、方式: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采用启发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多元评价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思考、创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卡纸、磁铁等。学生准备:彩卡纸、彩纸、素描纸、记号笔、油画棒、纸盘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评析,了解对比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能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一幅富有对比趣味的作品。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

3、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欣赏并表达出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带给自己的感觉,并能创作出有对比趣味的作品。教学难点:能感受到艺术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美。教学设计教学改进1、 导入新课 1. 对比导入,引起课题。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片漂亮的枫叶,它飘到不同颜色的纸上,红色、橙色、绿色,你看看在哪张纸上它最明显最漂亮,为什么?(生:在绿色纸上最明显,因为是对比色)找一个同学出来,他是高是矮?(同学有的说高,有的说矮)老师再找一个同学,他们两人站在一起,那你看出来他是高是矮了吗?(生:高)那和老师站在一起,他是高是矮?(生:矮)那么他的高矮是怎么得出来

4、的?(生:对比)可见,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对比中区分出各自的特色和特点,对比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法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比的艺术”一课。 2. 走进摄影作品,初步感受对比。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对比,我们来看这几幅摄影作品。学生观察出摄影作品中的大小、明暗、冷暖等对比元素。你还知道哪些对比元素?请写在纸条上贴到黑板的彩纸上。生:大小、胖瘦、方圆教师简单讲评。设计意图:通过色彩和高矮的两个对比小实验,直观的让学生理解了对比的含义,通过欣赏摄影作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对比,再用写小纸条这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讲解学生书写的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更多的对比手法。二、探究新课 1. 亨德

5、瓦瑟作品:同样是表现风景,画家是怎样表达的呢?欣赏奥地利画家亨德瓦瑟的风景画,他画了什么?是怎样画的?(生:画了房屋、窗户、树等,里面有黑白的对比、红绿对比、方圆对比等)教师总结:可见它在造型、色彩上进行了对比,造型、色彩正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两大要素。 2. 米罗作品:这幅画表现了什么?(生:强烈的色彩对比,还有一些点、线)教师总结:这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就像儿童随手涂鸦的感觉,充满童趣,除了鲜艳的色彩之外,他的画面还有点线面,这是一切造型的元素。 3. 萨卡其作品:这是一幅版画作品,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黑白对比) 4. 石涛作品:介于黑白之间的我们称为灰色,灰色是美丽的颜色,画

6、面怎么能少的了它呢?灰色运用最好的就是我们国家的水墨画。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不同的墨色形成了丰富的黑白灰。石涛的这幅作品黑白灰在哪里?笔墨技法讲究的是四个字:干、湿、浓、淡。你能找到吗?(生说) 5. 总结:美术作品的两大基本要素是色彩和造型,那么这两大要素是怎样体现对比的手法呢?在色彩上有冷暖、明暗、黑白灰、深浅、浓淡的对比;在造型上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和运用,产生大小、粗细、远近、方圆、疏密的对比。设计意图:从摄影作品转到美术作品,引导学生用美术的眼光去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对比元素,让学生学会从色彩和造型两方面,去分析作品中运用对比手法所产生的美。知道在色彩上有冷暖、明暗、黑白灰、深浅、

7、浓淡的对比;在造型上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和运用,产生大小、粗细、远近、方圆、疏密的对比。这是对学生眼光的培养,也是对美术知识的梳理,让学生为下面的欣赏做好知识和心理的铺垫。三、深入欣赏 1. 马蒂斯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你发现了哪些对比的元素?(生:黄色和蓝色对比,大小的对比,圆润和尖刺的对比)作者用大大的黑色的人衬托出了小小的红色的心脏,大片的蓝色背景衬托出了闪烁的黄色星星。一方多些,一方少些;一方大些,一方小些。只有注意比例问题,你的对比才会更突出,画面才会更漂亮。 2. 毕加索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你发现了哪些对比的元素?(生:冷暖的对比,大小的对比,宽厚和纤细的对比)男人的宽厚衬托除了小姑娘的灵动

8、瘦弱,而小姑娘的纤细也衬托出了男人的沉稳宽厚。 3. 齐白石作品(一):比较一下,哪一幅是齐白石的作品,为什么?(生:长长的那副作品更能显示出柳条的修长和下面那只小牛的圆润可爱)长长的线和圆圆的墨块形成了对比,细长的构图感觉空间很大,空气都很清新,而右边短矮的那副感觉很压抑。 4. 华喦作品:欣赏一下,感觉到这幅作品的美了吗?(生:大块大块的白色背景和前面这个小小的红色人形成了对比,好像他经过很远的路来到这儿)我们感觉到这个人从巍峨的雪山跋山涉水远道而来。 5. 李鳝作品:清代画家,善画花鸟。这幅作品只用墨画的,有丰富的黑白灰,但虽然只用墨画,却带给你什么感觉?(生:生机勃勃,繁茂的感觉) 6

9、. 齐白石作品(二):他的用笔用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空间很大,枝干苍劲有力,花显得湿润娇嫩)通过不同的用笔用墨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 7. 齐白石作品(三):秋色佳这幅作品中,红红的枫叶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看作者是怎么表现它们的?(生:红红的枫叶、黑黑的蝉和白色的纸形成了对比,枫叶画得非常简洁,蝉画得很精细)大画家在作画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枫叶的简洁更好地衬托出了昆虫的精致。如果都很精致、面面俱到,就缺乏对比和重点了,在这幅画中很好地体现出了粗放和精致的对比。 8. 彩陶瓶:这是距今有五六千年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瓶,小小的口,大大的肚,上面是密密的图案,下面是空空的,在造型和图案上

10、都运用了对比。 9. 商代的鼎:鼎在古代是权威的象征,也是祭天的法器。鼎壁四周圆圆的点状装饰物,与其余地方形成了粗糙和光滑的对比,这是一种肌理的对比。 10. 清代瓷罐:上面的花纹是绿色勾边,红色画图案,在白底子的衬托下很鲜艳醒目。 11. 清代瓷瓶:在口、颈、肚、底进行了装饰,其余地方留有空白,形成了疏密对比。 12. 青花瓷盘(一):蓝色的图案和盘子的白底形成蓝白对比之美。 13. 青花瓷盘(二):盘子边缘装饰的点形成了韵律美。 14. 现代瓷盘:画家陈家冷设计的这款瓷盘很有特色,风吹开绿色的荷叶,露出粉色的荷花和一只可爱的小鸟,有疏密、大小、色彩上的对比,构图很有趣。 我们欣赏了很多图片,也了解了画面中更多的对比的元素,拿出你的另外一张小纸条,写下和刚才不同的对比的词语,贴到黑板的彩纸上。(生:干湿、疏密、明暗、光滑与粗糙教师简单讲评)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中外大画家的画、古今的一些陶罐、瓷盘,让学生广泛地欣赏感受艺术家精心构思的作品中所呈现的对比的趣味和意蕴。明白物体的色彩和造型要形成对比,需要在比例上要有区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