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管路施工设计方案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39687462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弱电管路施工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弱电管路施工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弱电管路施工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弱电管路施工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弱电管路施工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弱电管路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弱电管路施工设计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1管路施工案1.1.1管路施工要求1.1桥架固定在墙面上(或吊顶),要求桥架为全密封结构,以防鼠害,可通过锁扣开启盖子,桥架之间通过配套的连接片和螺栓连接;1.2金属桥架用来安放和引导电缆,并起到机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防火、密封、紧固的空间使线缆可以安全地延伸到目的地,并为今后维护和扩充提供便;1.3桥架材料均为冷轧合金板,表面镀锌;1.4使用带分隔的金属防火桥架;1.5桥架线缆的总截面积不超过桥架截面积的三分之一;1.7金属焊接钢管线缆的填充率不超过60%;1.8管线施工单位要求能够根据标准,确保电缆铺设的可能性,清除管毛刺和垃圾,并在管留有穿线所需的引导钢丝;1.9为了确

2、保穿线顺利,在焊接钢管排放中,施工单位根据建筑规在管线分支、连接、转弯处设过线盒;1.10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要求,每根电缆的转弯半径要求为其电缆外径的8-10倍。因此,吊顶桥架在转弯或分路处均设置45;1.11在管线转弯处不能拐死角,转弯半径10cm;1.12水平线槽和竖井梯架连接处,及水平线槽和管线各连接处须配以相规格的分支附件,1.13不能断接,以保证线路路由的弯曲自如以及线路的安全;1.14若管线长度不够,需加套管时,加外套,不能加套;1.15在个别地不能通过铁管时,可用金属软管连接,软管径不能小于铁管径;1.17所有桥架在线缆敷设完毕后,全部要求使用锁扣封闭,以防鼠害;1.18为确

3、保线路安全,使桥架有良好的接地端。金属桥架、金属软管均需整体连接,并在1.19本楼层接地(强电保护地)。接地线截面积不小于6平毫米;1.20所有薄壁金属焊接钢管均用导线焊接,并与桥架连接;1.21为防止电磁干扰,信息线缆线路与强电线路平行走向之间距离不能小于如下距离:5kva610mm此次使用的插座底盒全部为国标86型铁盒,由于办公家具的情况不明,暂定所有底盒的底面距地面高度为30cm。1.22在各信息插座处在墙预埋国标86型铁盒,各铁盒与墙管路连接良好,不能断接;1.23信息插座距离强电插座该大于20cm。1.1.2管路施工工艺1.1.2.1弱电桥架安装利用线槽配线施工非常便。线槽用角钢支架

4、支撑。角钢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下。在楼板上并不需要预留预埋件,线槽由镀锌薄钢板制成,在配线时,线槽要留有一定的备用量(30%-40%)。在建筑物,为了防火的要求,导线出槽时要穿金属管或金属软管,导线不得有外露部分;同时线槽采用防火材料制成。整个预埋线管和线槽与桥架的施工,可几个部分组成:引入配线、辅助配线箱或配线架;垂直桥架部分;楼层水平桥架部分、壁龛分线部分(包括配线接头箱,过路箱、分线箱以及出线盒等接线设备)。1.1.2.2镀锌钢管/JDG敷设钢管管路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增设拉线盒或接线盒,其位置便于穿线:(1)JDG管的切断须采用无齿锯或钢锯切断,端口应光滑,无毛刺。(2)JDG管暗

5、敷设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在混凝土平面,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JDG管明敷设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3)JDG管暗敷时,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000mm,固定点距弯头重点、接线盒及终端间距应大于150mm,而小于300mm.(4) JDG管埋入墙体或混凝土时管路与墙体或混凝土表面净距不应小于15mm。(5) 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路明敷设时,其支架、吊架的规格,当无设计要求时,不应小于圆钢:直径6mm;扁钢:30mm*3mm:;角钢:25mm*25mm*3mm的规定。(6) 管入箱(盒)应一管一,管径

6、与箱(盒)敲落应吻合,禁开长。管入箱(盒)时排列应整齐,间距均匀,箱(盒)与墙平齐。(7) 配管完毕后,为防止异物进入管,在端头应做好封堵。(8) 在混凝土浇筑时,应留电工监控,以防将管路,接线盒震开移位。(9) 待模板拆除完毕后,应及时进行预扫管,扫管应将布条固定在带线的一端,从管路的另一端拉出来,清除由于镀锌管路进入管的杂物或积水。扫管完毕,封闭盒子口。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路明敷设时,排列整齐,固定点牢固,间距均匀,其最大间距符合表3.0.7的规定:表3.0.7固定点间的最大距离敷设式钢导管种类钢导管直径(mm)1620253240固定点间的最大距离(mm)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厚壁钢导管1.

7、52.02.5薄壁钢导管1.01.52.0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路明敷设时,固定点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300mm。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路暗敷设时,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且减少弯曲。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路暗敷设时,其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入混凝土平面敷设时,其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10倍。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路埋入墙体时,管路与墙体或混凝土时,管路与墙体或混凝土表面净距不小于15mm。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路暗敷设时,管路固定点牢固,且符合下列规定:(1)敷设在钢筋混凝土墙及楼板的管路,紧巾钢筋侧与钢筋绑扎固定。直线敷设时,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000mm。(2)敷设在砖墙、

8、砌体墙的管路,垂直敷设剔槽宽度不宜大于管外径5mm。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000。连接点外侧一端200mm处,增设固定点。(3)敷设在预制圆板上的管路平顺,紧巾板面。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000mm。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路进入落地式箱(柜)时,排列整齐,管口高出配电箱(柜)基础宜为5080mm。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路进入盒(箱)处,顺直,且采用专用接头固定。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路与其它管路间的最小距离,符合表3.0.15的规定:表3.0.15与其它管路间最小距离管路名称管路敷设式最小间距蒸汽管平行管道上1000mm管道下5000mm交叉300mm暖气管、热水管平行管道上300mm管道下200mm交叉100m

9、m通风、给排水及压缩空气管平行100mm交叉50mm1.1.2.3硬质塑料管PVC管施工工艺要求1.1.2.3.1工艺流程(1)明管敷设工艺流程预制支、吊架及管弯测量盒、箱及管路固定点位置管路固定件安装管路敷设变形缝做法管路与盒、箱接线(2)暗管敷设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加工弯管暗敷管路扫管穿带线1.1.2.3.2操作工艺(1)明管敷设操作法l 管弯的制作法预制管弯可采用冷煨法和热煨法。在进行阻燃塑料管敷射与煨弯时,管材对环境温度的要:在原材料规定的允环境温度下进行,其外界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5。v 冷煨法适用于1525的管径。a. 使用手扳弯管器煨弯,将管子插入配套的弯管器,手 扳一次煨出所需要

10、的角度。b. 将弯管弹簧插入管的煨弯处,两手抓住弹簧在管位置的两端,膝盖顶住被弯处,用力逐步煨出所需的角度,然后抽出弯簧(当管路较长时,可将弯簧用细绳拴住一端,以便煨弯后便抽出)。v 热煨法将弯管弹簧插入管待煨弯处,用电炉或热风机等加热装置进行均匀加热,烘烤管子煨弯处,待管子被加热到可随意弯曲时,立即将管子放在木板上,固定管子一端,逐步煨出所需的角度(注意:弯曲半径不得超出规要求),并用温布冷却,定型弯曲部位,然后抽出弯簧,不得因煨弯使管出现烤伤、变色、破裂等现象。l 测定盒、箱及管路的固定点位置v 按照图纸测出盒、箱、出线口等安装点的准确位置,并在测定位置做出标识。v 根据测定的位置、用粉线

11、弹出管路敷设的路径,按照要求标出支架、吊架固定点的位置。l 管路的固定法v 胀管法:用与胀管直径相匹配的钻头在墙上打(深力大于胀管长度),将胀管插入,用配套的木螺钉固定管下。v 木砖法:用木螺钉直接将管卡固定在预埋的木砖上。v 预埋铁件焊接法:随土建施工,按测定的位置预埋铁件,安装时将支架、吊架焊接在预埋的铁件上。v 稳注法:随土建施工,将支架固定好。v 剔注法:按测定的位置,剔出洞,用水将洞浇湿并填好水泥沙浆,再将支架、吊架或螺栓插入洞,校正后将洞口抹平。v 抱箍法:在梁、柱在敷设管路时,按照测定位置,用抱箍将支架、吊架固定好。在采用以上法时,均应先固定两端的支架、吊架,然后再拉线固定中间的

12、支架、吊架,以保证支、吊架安装在同一直线上。l 管路敷设v 断管:小管径可使用剪管器,大管径需使用钢锯或砂轮切割机锯断,断口后将管口处理平整、光滑。v 敷管:先将管卡一端的螺丝截上几扣,另一端敞开,然后将管路安放于管卡,逐个拧紧。v 支架、吊架位置正确,间距均匀,同一管段的管卡应在同一直线上平整牢固;埋入的支架留有“燕尾”,埋入深度不应小于 120mm;用螺栓穿墙固定时,背后加垫圈和弹簧垫,用螺母紧固(必要时在垫圈上加装用扁钢切成的短节,以增加强度)。v 管路水平敷设时,高度不应低于2000mm;垂直敷设时,高度不低于1500mm(1500mm以下应加保护管保护)。v 管路较长时,超过下列情况

13、时,应加装接线(过路)盒:a. 管路无弯时,每隔30m;b. 管路有一个90弯时,每隔20m;c. 管路有二个弯时,每隔15m;d. 管路有三个弯时,每隔8m.;e. 如安装路径上受具体情况限制无法加装接线盒时,管径应加大一级。v 支架、吊架及敷设在墙上的管卡固定点及盒、箱边缘的距离为150300mm,管路中间距离见下表。管路中间固定点间距(mm)安装式支 架间 距允偏差管 径20254050垂直10001500200030水平8001200150030v 配线与管道间最小距离,见下表。配线与管道间最小距离(mm)管道名称配线式穿管配线绝缘导线明配线最小距离(mm)蒸汽管平行1000(500)

14、1000(500)交叉300300暖、热水管平行300(200)300(200)交叉100100通风、上下水、压缩空气管平行100200交叉50100注:1. 表有括号者为在管道下边的数据;2. 达不到表中距离时,应采取以下措施:v 管路连接a. 管口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粘剂,接口应牢固紧密。b. 管与管之间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应为管外径的1.53倍,管口在套管中应对缝平齐。在管外包隔热层后,上下平等净距可减至200mm。交叉距离须考虑便于维修,但管线围温度应经常在35以下; 暖、热水管包隔热层。c. 管与器件连接时,插入深度应为管外径的1.11.8倍。v 管路敷设a. 配管及支架、吊架应安装顺直、牢固,排列应整齐,管子弯曲处无明显皱褶、凹扁现象。b. 弯曲半径和弯扁度应符合规规定。v 直管每隔30m应加装补偿装置,补偿装置接头的大头套入直管并粘牢,另一管端套上一节小头并粘牢,然后将此小头一端插入卡环中,小头可在卡环滑动。v 引出地面一段的(PVC)管,可以使用一节钢管引出,但需要制作配套的过渡专用接箍,并把钢管接箍埋入混凝土中,钢管外壳做接地或接零保护。v 管路入盒(箱)一律采用端接头与锁母连接,要求平正、牢固,向上立管管口采用带端帽的护口,防止异物落入管路,造成管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