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达标检测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9684507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达标检测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达标检测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达标检测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达标检测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达标检测 北师大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达标检测 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达标检测 北师大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2、过查找有关明清建立资料的过程,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归纳能力。课堂同步练习(A)一、 课堂训练1、明朝的建立时间在( )A1368年 B1399年 C1421年 D1402年2、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元朝 D南宋3、“八股文”最早出现在(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宋太祖时 D明太祖时4、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A废除丞相,权分

2、六部 B 废行省,设三司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以八股取士5、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 )A元世祖 B明太祖 C明神宗 D明成祖6、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唐诗 B三通四史 C宋词 D四书五经7、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 A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立军机处 D设置理藩院8、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9、下列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军机处 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挑选的满汉官员充任 C军国大事由军机处裁

3、决后交由各级官员执行 D军机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0、关于明朝科举制( )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 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A全对 B不对 C对不对 D不对对二、课堂回顾1、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之士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2:是年(1610年),侍郎王图主庚戌会试,宾尹(人名)以庶子为分校官。举人韩敬,尝受业宾尹,及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越

4、房搜得之,与各房互换闱卷凡十八人,强图录敬为第一。 明通鉴 回答:(1)据材料1明太祖设科举的目的是什么?暂罢科举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2反映出明后期科举存在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科举制说明了什么?2、 问答题 试以史实分析概括明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特点三、课堂延伸1、 大家来找茬“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一把心肠论浊清”“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你认为呢?2、元代速亡从上述的一篇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汉人确实是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不过,痛苦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蒙

5、古人只统治了汉人九十年。因为有汉人不再忍受蒙古人的统治,起来反抗。以下是当时元朝政府对于第一位带领汉人反抗的领袖所发出的通辑令。你知道他们要通缉谁吗?通 缉 犯罪名: 姓名: 特征: 头包红巾 盘据地: 宗教信仰: 如发现此人,请速与官府联络 职业: 无业 ,(通缉犯的样貌由同学描绘)元末,群雄并起,各有根根据地,最后由朱元璋胜出,以下是朱元璋的宣传海报。宣传海报 1 号 候选人:朱元璋藉贯: 自我介绍: 抱负: 政纲: 口号: (同学自由创作) 请投 1号 朱元璋 神圣的一票元朝随着顺帝北走而告终,代之而起的的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政权。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 课堂训练1、A 2、A 3

6、、D 4、C 5、D 6、D 7、C 8、B 9、C 10、A提示:1提示:见书P982提示:废丞相,置内阁 见书P993提示:明朝创立4提示:专制统治下的繁盛 见书P99-1005提示:见书P996提示:见书P1017提示:见书P100-1018提示:根本目的都与巩固统治有关9提示: 皇帝裁决10提示:见书P101及注释二、课堂回顾1. 材料题答:(1)目的:实心求贤,巩固明政权。原因:科举录用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2)反映出科举存在严重的询私舞弊问题。 (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是统治者钳制知识分子的手段。说明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2. 问答题答:加强军权,分散相权

7、和地方权力。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各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实行特务统治。明太祖授权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直接指挥。后来的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也由皇帝直接控制,加强对官吏的监视。朱元璋还设立廷杖制度,树立皇帝绝对权威。清朝统治者继承明朝制度,继续加强皇权。雍正时,中央设立军机处,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答卷不许有个人见解,以培养皇帝的忠顺奴仆。明清统治者还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文字狱”。三、课堂延伸1、答: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

8、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这种文化专制下,天下文人闭嘴犹恐不及,谁还敢越雷池一步?文字狱就象一把剑,悬在知识分子的头上,压抑了人才,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同时也使读书人牺牲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批判性思考,使社会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这也正是中华帝国最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2、叛国罪、颠覆国家罪;韩生童;汴梁 ;黄河一带白莲教濠州、出身农民,曾是反元战士郭子兴部下,现统领应天反元大军。驱逐胡虏,恢复中华;1. 坚守镇地,培养实力。2. 实行屯田,自给自足3. 消灭外族,恢复中华;口号:(同学自由创作)- 5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