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管理运营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5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683641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26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管理运营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5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2020年)管理运营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5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2020年)管理运营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5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2020年)管理运营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5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2020年)管理运营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5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管理运营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管理运营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5(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五)目录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基本立场与利益2一、参与全球化不能消解民族国家利益和经济政治主权2二、排除劳动力自由流动,不是“全球化”的平等规则3三、大国需要动态比较利益4四、全球化不能妨碍国家安全5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中国加入WTO的政策导向6一、比较优势的动态性7二、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9三、劳动密集产业的升级与发展10四、以国家力量扶植战略产业11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13反思张五常现象13学术界的冲击波-反思张五常现象之一13从张五常拥抱夏业良谈起-反思张五常现象之二15也谈海鱼不能被保障为私产-反思张五常现象之三16也谈取消海关管制-反思张五常现象

2、之四17产权明确的动态的集体所有制-反思张五常现象之五17公与私的对立统一-反思张五常现象之六19张五常预测的改口-反思张五常现象之七20张五常的双重标准-反思张五常现象之八21反思张五常现象九:私有化是万能的吗?22反思张五常现象十:张五常热的转折点23全球化不能妨碍国家安全24中国15大行业没有多少竞争力27“张五常热”的实质:以殖民地经验误导中国改革29启动内需的关键在于克服垄断33一、部门垄断利益的形成33二、行政垄断的再度加强34三、必须打破垄断的经济与社会背景36四、反对垄断的基本措施36关于保护主义的观点以及争论37中国的危机:权力资本恶性膨胀45一、危机发生的外部因素:国际投机

3、者掌握大量人民币45二、危机发生的内部因素:渐进改革的基本矛盾46三、权力资本发展三个阶段46四、确立“危机预期”48一个真正左派理性个人主义者的制度创新左大培访谈48“新左派”“非主流经济学”48理性个人主义者49走上左翼的思想道路49理性的民主派50革命民主的经济观52“非主流经济学”的主张53反对“权贵私有化”53公有企业产权的转让必须法制化、公开化55经营好市场经济中的公有企业58评论:一个让人不解的问题59经营好公有企业的制度设计:公有财产代管人制59激发制度设计的契机60摆脱制度困境的出路61补充适当的监管机制63真正的“界定产权”64市场经济中的两种公有制企业68垄断与管制 都是

4、腐败惹的祸70黑社会、腐败与市场经济70警惕部分基层政权黑社会化71社会应该关注什么?关于“选美”盛行的评论72中国的医疗改革应当允许人们怀疑73 改革,不一定天生有理73医疗改革,应保障医生的高收入73中国一年的“医疗风险”到底需要多少钱?74 “免费医疗”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75在产权理论与国企改革-兼评科斯产权理论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76中国像左大培这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太少了!让中国知识分子相形见秽的印度知识分子79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基本立场与利益 中国许多传媒,经济学家,甚至政府官员,对于国际主流舆论所宣传的“全球化”,盲目接受,他们已经“升华”为国际主义者,只讲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是必然。最

5、好的也不过少唱几句“双赢”,客观分析一下利弊而已。弊大又怎么样?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在无数个“全球化”论坛中,中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都是积极参与者,没有什么人出来组织一个“反全球化论坛”。结果是巴西办了,世界上许多民间组织办了。-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吗?如果是,为什么没有反全球化的声音?中国“上层精英”们所唱的全球化,比发达国家还要起劲?这只能说明,中国的所谓“经济学主流”,已经严重脱离中国国情,他们的特殊利益,已经损害了中国人的总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我认为,中国必须要参与全球化,但是应该明确自己的基本利益和立场。一、参与全球化不能消解民族国家利益和经济政治主权90年代以

6、来,被西方经济学家和媒体广泛宣传的“全球化,地球村”,与过去的“国际化”有根本性的不同。“国际化”是承认民族国家主权,民族经济,民族产业存在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受到国家关税和其他政策的限制与保护;产业的主体基本上限制在民族国家范围之内;国际竞争的主体是国家。西方国家严格禁止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流入,发展中国家保护国内产业,金融自由化尚未根本触动民族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90年代以来甚嚣尘上的“全球化”概念,是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经济,金融创新与危机,跨国公司扩张联系在一起的,美圆霸权联系在一起的,在本质上是要对民族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民族产业进行解构。苏联的瓦解,美国对于单极霸权

7、的图谋,海湾战争与科索沃战争,构成经济全球化的总背景。“全球化”的要点是:第一,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取代社会总体和长远利益;第二,以跨国公司的全球经济效益,取代民族国家的国家综合效益。第三,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整合,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产业。第四,以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影响和限制民族国家的政府管理,甚至影响民族国家的内政和政策制定,以国际协调,影响和限制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使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逐步削弱。第五,以美圆的世界霸权,主导国际金融和汇率,操纵国际金融市场。第六,以美国的新经济和技术优势,主导世界高科技发展,影响各国的国家安全。第七,保持西方意识形态优势,树立舆论导向,

8、以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家,知识分子的思想。第八,西方国家继续禁止劳动力自由进入,专门吸引世界高科技人才流入,以保持人力资本的优势。“全球化”概念以及上述基本战略和政策,在本质上是美国单极霸权主义的经济表现。不存在什么完全“客观的经济历史规律”,历史是人创造的,是无数利益主体自由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而作为“人为设计”的过程,“全球化”是由占据国际霸主地位的超级大国,以自己综合国力为担保所推动的,虽然在客观上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一定利益的实现,根本上是为霸主利益服务的。美国通过对国际组织的捐款,提供经费,取得了制定规则,裁判异端,调节纠纷的主导权,美国要保证它主导的国际秩序的运行,就要保证发展中国家

9、得到一定的利益,保证国际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也要保证制裁那些不遵守规矩的国家,这就是霸主的权力,权利和义务。美国以其强大国力维持国际秩序的运行,推动全球化。在全球大型跨国公司中,美国占了大部分,发达国家占了绝大部分;世界外汇储备是美圆;国际贸易70%是以美圆结算的;世界各国大量优秀人才和资金,流向了美国;2000年全球软件生产共16000亿美圆,美国占了12000多亿,印度占70亿美圆,中国只有几亿美圆,出口只有几千万美圆;美国占有全球大部分高科技发明专利,并且酝酿更大的突破,如生物工程,新一代互联网和计算机;美国还控制了国际贸易的流向。中小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政治上依附与美国的国家,可

10、以丧失主权为代价,换得经济利益。比如日本在战后把自己置于美国核保护伞之下,节约大量国防经费,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为美国提供战争后勤服务,赚取美圆外汇,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始积累;拉丁美洲作为美国的政治附庸,以引进外资实现经济起飞,墨西哥等国家甚至积极酝酿美圆化,将经济主权交给美国。大国就不相同,没有不极力参与国际竞争的。日本和韩国一直在走经济民族主义的道路,这也是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资本要冲击它们的原因。巴西和加拿大这些美国的邻国也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机会,150座飞机不行,就生产100座以下的支线飞机。而欧洲4个国家,则联合起来生产空中客车,与美国的波音平分秋色。印度2000年有了原子弹,开始建

11、造第3艘航空母舰,软件出口额达到68亿美元,中国仅1亿美圆。象中国和俄罗斯在地缘政治,政治经济体制,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于美国不同的国家,更不可能全盘接受全球化。俄罗斯以自己的瓦解,并没有得到西方足够的援助。俄罗斯经济一部分已经倒退到自然经济,大部分人自己在院子里种植农作物为维持生活;重工业与核武库10年没有投资,还可能继续垮下去;所谓“货币改革”,卢布两次作废,等于两次将居民存款一扫而空,只是那些不动产和外汇的人再次大发其财;卢布的自由兑换是在贬值10000万倍以后,自发实现的。商业信用基本瓦解,黑社会趁虚而入,控制了相当部分经济;几个金融巨头操纵政治。近来甚至有消息说:俄罗斯居民大量死亡,导

12、致平均年龄降低几岁,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即使如此,北约还是在东扩,外资也没有大量进入。我们必须把握新经济和全球化的两重性,一方面把全球化作为客观历史过程,去积极适应。另一方面,又不能采取无批判无抵制的依附性战略,消极适应。新经济和全球化同时也是人为推动的主观创造过程,主要推动者是美国。新经济的技术标准,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的,美国推动的全球化带有霸权主义性质,只要中国不想分裂,不想成为美国的附庸国,就不能够被动接受全球化理论。中国在政治上能够成为美国的附庸国吗?显然不能。即使没有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差别,也不可能。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全球化问题,与纯经济角度不同。前者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以国家总体

13、利益为原则考虑问题的,地缘政治,讲的就是国家利益。美国的地缘政治学家特别多,地位非常高,说明美国十分重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经济学是以企业和个人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原则考虑问题的,中国的经济学家特别多,而且在90年代被捧为神学的,金钱成为信仰。90年代中国思想和政策的主流是以眼前经济利益代替国家长远利益。有无道理尚且不论,但这绝对不是在向美国学习。中国的精英(包括政治家,企业家和思想家),严重缺乏国家和民族意识,其原因是深刻的,这不是本文研究范围,但这个事实,是谁也抹杀不了的。如果中国盲目接受“全球化”原则,将产生严重后果:两极分化越来越大,社会矛盾尖锐失去稳定;经济命脉被国际资本控制,国家经济

14、安全不能保证;在国家战略上受制于西方国家,外交软弱无力;战略产业和国防产业不能独立,不能够有效保障国家领土的完整,甚至走向俄罗斯的悲剧。二、排除劳动力自由流动,不是“全球化”的平等规则全球化的实质是要消解国家主权。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不能接受。实际上不是中国不愿意做,而是发达国家不希望中国完全纳入全球化。国际经济学的主流派鼓吹的自由贸易,是以被它们歪曲了的“比较优势”为基础的,歪曲比较优势的关键之一,是把劳动力自由流动,排除于自由贸易之外;第二,是以静态比较利益代替动态比较利益。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应该向发达国家流动,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本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流动。但国际规则是

15、发达国家主导制订的,他们出于私利,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所有经济学教科书按照这种现实,把劳动力不能够跨国界自由流动,作为假设理论前提,作为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基本区别。理论前提在书本上是假设的,但在现实中却是真实存在的。在单方面禁止劳动力自由流动以后,“比较优势”就变成了“比较成本”: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只能物化成为低成本的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口,人的优势转变成物的优势。廉价劳动力过不去,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就只能够过来,否则就无法与廉价劳动力结合,变成现实生产力。被人奉为经典的所有西方国际经济学教科书,明白写着:“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区别,就是劳动力不能够自由流动,因为国家之间是有国界的”。这就是说:只有国家主权存在,限制外国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时候,才会有国际贸易;比较优势不能直接实现,而以物化形式表现出来-称为比较利益或者比较成本。在一国之内比如中国的中西部开发,谈不上比较成本,因为劳动力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许多人使用比较利益原则分析国内中西部关系,说明他们对于比较利益的无知,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