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10749语文论文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683633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10749语文论文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10749语文论文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10749语文论文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10749语文论文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10749语文论文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10749语文论文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10749语文论文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考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一直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划分学术与学派界线的作用。道统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同时又对儒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本文试图以对道统的哲学内涵的分析为基础,来解读宋代理学中道学与心学两派的道统之争。一、道统的哲学内涵道统一词是由朱子首先提出的,他曾说过:子贡虽未得道统,然其所知,似亦不在今人之后。(与陆子静六,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 若只谓言忠信,行笃敬便可,则自汉唐以来,岂是无此等人,因其道统之传却不曾得?亦可见矣。(朱子语类卷十

2、九)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序) 朱子虽然最早将道与统合在一起讲道统二字,但道统说的创造人却并非朱子,而是千百年来众所公认的唐代的儒家学者韩愈。韩愈明确提出儒家有一个始终一贯的有异于佛老的道。他说: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原道,韩昌黎全集卷十一)。他所说的儒者之道,即是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同上) 道,概括地说,也就是指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义道德。千百年来,传承儒家此道者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

3、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同上)这个传承系列类似于佛教所说的法统,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也就是朱子所说的道统。自从韩愈提出道统说以来,历来解说道统者都未能超出韩愈道统说的框架,即从道与统两个方面来理解道统。前者是逻辑的,后者是历史的。甚至可以说,直到现代,人们对于道统的理解也并未超出韩愈的水平。韩愈以及儒家学者所强调的道统,其哲学上的内涵究竟为何,或者说当儒者强调道统之时其用意如何,这些都尚有待于作出说明。对儒家道统说进行哲学的分析,可以把儒家的道统归结为三个方面:认同意识、正统意识、弘道意识。首先说认同意识。当一个儒者谈及道统之时

4、,表明了儒者本人对于儒家思想的认同。子贡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论语子张)这表明孔子以及整个孔门认同的是文、武之道。孟子也有两句颇具代表性的话。他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在这里表明了自己是仲尼之徒、圣人之徒,自己所认同的是圣人之道。认同意识也即是鲜明的立场意识。当韩愈说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这表明韩愈认同的是儒者之道,他的学术立场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而不是佛老的立场上。认同意识对于道统来说是最基本的,没有对于古圣先贤的思想认同,也就无从谈及道统。儒者对于

5、儒家道统的认同,往往是自觉与自愿的。自觉是从理智上对于儒家学说以及价值理想的认同,自愿则是从情感上对于古圣先贤的尊敬与崇奉。其次说正统意识。正统意识的发生是由于儒家内部多个学派或学术分支并立的情况下,具有道统意识的儒家学者往往把自己或自己一派视为儒家正统,而把儒学内部的异己、特别是学术观点与自己有较大分歧者视为异端或非正统。如牟宗三先生说:大体以论孟中庸易传为主者是宋明儒之大宗,而亦较合先秦儒家之本质。伊川、朱子之以大学为主则是宋明儒之旁枝,对先秦儒家之本质言则为歧出。 牟先生以宋明理学中程朱一派为旁枝,而以陆王一派为正统,当然也不免有以继正统而自居的意思。正统意识也即是道统正统意识。但儒家内

6、部的正统之争也是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牟先生所说,宋明儒学他们对于孔子生命智慧前后相呼应之传承有一确定之认识,并确定出传承之正宗,为定出儒家之本质。儒学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儒学思想的生长点也不是单一来源,后世儒者的思想倾向与背景也不一,因而对于儒家本质的理解产生各种各样的分歧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儒者基于自己对于儒家本质的理解,在标榜自己为正统时,所捍卫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正统地位,而更为重要的是捍卫自己所理解的儒家的本质。所以正统意识中还包含着强烈的卫道意识。再次说弘道意识。以继道统而自命的儒家学者具有强烈的担当意识,认为自己是道统的继承者,传续道统和弘扬道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学术使命。如孔子言:

7、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孔子此处所说之文,朱子注曰: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不曰道而曰文,亦谦辞也。兹,此也,孔子自谓。(论语集注子罕) 孔子以继文王之道而自命。至孟子则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具有道统意识的儒家学者,既然把自己视为道统的传承者和担当者,那么就会认为自己有义务将儒者之道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然后还要传接下去。也就是张载所说的为去圣继绝学 。道统的基本内涵,应该包含以上三者。自孔孟始,儒家思想中便有了一些道

8、统的因素。关于后世儒家列为道统之传道谱系表中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大都以崇敬和赞扬的语言提到。可以说,道统因素在儒家思想中是自始至终都存在的。但为什么又以韩愈为道统说的正式提出者呢?我想主要是在于韩愈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具体的传授谱系: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矣。(原道,韩昌黎全集卷十一)而这个具体的道统谱系把道统所包含的认同意识、正统意识和弘道意识也具体地表达出来。认同意识、弘道意识自不必说,就正统意识而言,韩愈道统说中也有之。韩愈说:孔子之道,大而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正

9、而皆得性之所尽。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益分(送王秀才序,韩昌黎全集卷二十),孔氏之后,儒分为八,究竟哪一派得孔子正传呢?韩愈以为:孟轲师子思,子思之学,盖出曾子。自孔子没,群弟子莫不有书,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同上) 这表明了韩愈对于儒家本质的理解,即儒家创始人的思想当以孟子的发挥和解释为标准,故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同上)。另一方面,韩愈虽未明确把自己列入道统,但其谓圣人之道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自谦说: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与孟尚书书,韩昌黎全集卷十八) 不仅有继任道统的意思,而且还有学为正宗的味道。对于这一点

10、,韩愈的学生李翱说:孔氏去远,杨朱恣行,孟轲拒之,乃坏于成。戎风混华,异学魁横,兄尝辨之,孔道益明。(祭吏部韩侍郎文,李文公集卷六) 兄便是指韩愈而言。李翱将韩愈与孟子并提,确认其归属孟子之学的正统在位。再如唐末的皮日休评价韩愈说:千世之后,独有一昌黎先生,露臂瞋视,诟于千百人内。其言虽行,其道不胜。苟轩裳之士,世世有昌黎先生,则吾以为孟子矣。(原化,皮子文薮卷三) 这也同样是承认韩愈的儒学正统地位。朱子曾说:此道更前后圣贤,其说始备。自尧舜以下,若不生个孔子,后人却何处讨分晓?孔子后若无个孟子,也未有分晓。孟子后数千载,乃始得程先生兄弟发明此理。今看来汉唐以下诸儒说道理见在史策者,便直是说梦

11、!只有个韩文公依稀说得略似耳。(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韩愈的道统说好似晴空一声霹雳,唤醒了儒家沉睡的道统意识,使儒家学者从较长时期的昏沉中惊醒。由于韩愈道统说的影响,儒学发展至理学,道统意识犹为凸显。正是出自对于儒家学说的本质的理解不同,以及学派之间相互竞争而争夺道统正宗的需要,朱子与象山引发了道统之辩。二、朱陆道统辩朱子与象山两人虽然都讲道统,但两人对于儒家道统内容的理解却并不一样,或者说两人各自所继承的道统并不是同一个道统。对于孔孟之后千余年来儒学史上的人物,朱陆二人从道统的角度也分别给予了各自的评价。这些评价也反映了他们在道统问题上的根本观点。此外,道统之争和理学崇黜还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对

12、以上内容作出说明和分析,并对儒家道统作出评价。1、道统辩关于道统内容,我们仍遵循韩愈的做法从道和统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就道一方面言,朱子道统论中的道,是指程朱道学一派所谓的圣贤一脉相传的十六字箴言,而象山所传之道则是孟氏之学。朱子说: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中庸章句序,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 朱子所谓的道统中道,便是从尚书大禹谟中摘出的这十六个字。前面讲过,朱子对于十六字箴言的解释,也即是明天理,灭人欲,所以朱子所谓传道者便是传程颢自家体贴出来的天理,也就

13、是儒家的伦理纲常。象山则以继承孟子之学而自居。他说:窃不自揆,区区之学,自谓孟子之后至是而始一明也。(与路彦彬,陆九渊集卷十) 关于这一点,象山后学也多有议论。其弟子孔炜说陆象山唯孟轲氏书是崇是信(文安谥议,陆九渊集卷三十三),王阳明也认为陆氏之学,孟氏之学也(象山文集序,王阳明全集卷七)。象山以继承孟子之学为己任,这与他对于儒学本质的理解有关。象山主张先立乎其大者,注重发明本心,其有取于孟子者主要在于孟子的关于心的思想。所以王阳明在象山文集序中第一句便说圣人之学,心学也。这也可以说是象山对于儒学本质的理解。象山继承孟氏而注重道德,他从孟子关于心的思想中所吸取的也正是儒家道德学说,所以说象山是

14、以儒家的道德为道统之道的。阳明紧接着还说道: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心学之源也。中也者,道心之谓也。道心精一之谓仁,所谓中也。阳明将程朱一派常说的十六字箴言作为儒家先圣一脉传承之道,并给予心学的解释,这在象山则是没有做过的。其次,就传道谱系而言,朱子以伊洛诸公为道统正传,而象山则不同意这个谱系。究竟哪些人可以作为儒家道统谱系中的人物,朱子与象山根据他们各自的思想源渊予以确定。在孟子以及孟子以前的人物是无须多言的,因为韩愈提出道统说时,对此已经说得极为明白,而且除了宋代一度极为流行的非孟思潮对于孟子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或许有所怀疑之外,宋明理学家中大部分人还是接

15、受韩愈提出的这个名单的。只是道统说的提出者韩愈虽然委婉地以继道统自任,但宋明理学家们大都距韩愈于道统之外,不承认韩愈在道统中的地位。韩愈说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问题便都出现在这里。谁可继往圣之绝学,是朱陆以及其他理学家们争论的焦点。在朱子之前,程颐曾把其兄程颢尊为道统正宗的传人。他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先生出,揭圣学以示人,辨异端,辟邪说,开历古之沉迷,圣人之道,得先生而复明,为功大矣。(明道先生墓表,伊川文集卷七) 朱子继承了程颐关于道统的思想,他首先认为儒家的天理民彝不可泯灭,还必须往下传。他说:见夫天理民彝,不可泯灭,百世之下,必将有神会而心得之者耳。故于篇终,历序群圣之统,而终之以此,所以明其传之有在,而又以俟后圣于无穷也,其指深哉!(孟子集注尽心下) 神会而心得,便是理学家们据说的心传。因为他们继承韩愈轲之死,其不得传焉的说法,儒家道统一度出现了断裂,所以要接续儒家道统的话只能是通过心传。朱子认为,在孟子之后传儒家道统的人便是二程兄弟。朱子在四书集注篇终把二程定于一尊,他说:有宋元丰八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