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衔接总结(7月20日).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9681730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9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历史衔接总结(7月20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高中历史衔接总结(7月20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高中历史衔接总结(7月20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高中历史衔接总结(7月20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高中历史衔接总结(7月20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高中历史衔接总结(7月20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历史衔接总结(7月20日).pdf(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初高中历史衔接阶段性总结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应该是中学历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 本身初高中历史教学在各方面都不是孤立的, 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学生 在进入高中历史学习以前, 已经在初中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 从而形成了一 定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假如高中历史教师能处理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那不仅能省却高中历史教师很多“重复劳动”, 还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高 中历史的学习,甚至激发更多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初 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上, 还存在着哪些值得注重的问题, 以寻求解决的方法。 一家之言,望共同探讨。 一、初中与高中历史课程的“脱节一、初中与高中

2、历史课程的“脱节” 从新课标设计的教科书编排结构来看, 初中为通史框架, 高中开专题课 提高。高中新教材的“模块专题”编排方式,这种以专题为主的形式,但 会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况且,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 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轻易记忆,而高中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 范,抽象思维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 多变。此外,与老的教学大纲相比,初中阶段的新课标已经将教学难度大大 降低,而高中阶段的新课标不再要求学两门通史,相比之下,高中新课标对 学生的要求不是比过去降低反而是提高了, 因而, 导致在学生的初中学习与 高中学习之间形成比较高的门槛。 这

3、除了最初阶段造成困难外, 更重要的是 面对中外混编、时序颠倒的教科书,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学 海 无 涯 2 高中课程的模块式结构加之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 尤其凸显出初中世界历 史知识体系的较大欠缺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 这种熟悉, 来自几个非常现实 的考虑。第一,新课程对初中世界历史课程的要求大大降低了;第二,高中 模块结构中的中外合编专题体例, 各模块中基本上是中国、 外国专题各占一 半, 由于它们之间基本上没有时序的纵向联系和彼此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可比 性,对世界通史的基本了解就愈显重要;第三,课程改革前历史课程的两段 式设计, 由于初中世界历史基础相对完整,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的教学

4、又相 对集中, 而且还是选修课, 所以那时初中世界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未能清楚地 显现。第四,现在高中三个必修模块中涉及从世界古代到当代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问题, 都将成为高考的内容, 这无疑提高了世界历史的 地位,对高中世界历史教学的要求就变得咄咄逼人。 二、是学生的态度问题。二、是学生的态度问题。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冲击, 人文学科的地位本身就大不如前。 初 中历史学科又是一门副课,在某些初级中学里,一周,乃至分单双周才会上 一节历史课, 而且也可能没有很正规的历史老师授课, 而是请其他学科的老 师代课。其教学方法也比较简单,甚至简单到了一节课,依次叫上几个学生 来读上那么几

5、段教材内容,就算完事。种种原因,使得“历史是副课” 的观念,早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意无意地根植于学生的观念中,根深蒂固。 这种态度, 也被带进了高中历史学习的课堂。 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后, 对历史的学习, 在态度上不够重视, 乃至轻视。 认为“历史学习完全没有用”, 因此, 对自己的历史学习要求也不是很高, 认为只要能够通过考试就可以了, 甚至在高一刚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高二分科以后就放弃历史的预 学 海 无 涯 3 备抱着这种想法, 从初中进入到高中的历史学习, 假如教师不加正确引 导的话, 那后果就是历史真的被学生“抛弃”! 这是同行不想看到的, 那么, 就需要高中教师在学生入学后

6、, 想方设法地端正学生的态度, 使学生认清历 史学习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历史是生活的镜子”。唐太宗就有这样的千年古训:“以 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而我们所学习的历史,本身就属于人文科学,这个 学科是最贴近人的精神世界的。它不仅包括了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还 包括了爱国主义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等等。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挖掘教材的 细微处,让学生从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得到启示与教育,从而让学生 熟悉到: 历史并不是死的过时的东西, 它与我们的生活、 学习、 以后的工作, 都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可以从历史学习中汲取有用的精神营养, 让博大精深 的历史聪明在他们今后的成材道路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7、同时, 历史教学对于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现代社会需 要的是高素质的通用型人才。 这不是说你某一门功课学得好就是合格的。 随 着社会的发展, 单一型的人才将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从而丧失在社会 中的较强竞争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健全自己 的知识结构,这也就要求你必须有一定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三、是高一新生如何学好历史三、是高一新生如何学好历史 1 1、观念转变,早作准备、观念转变,早作准备 如今的高考形式, 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中考在去 年才考历史,而且作为综合科来考,初中课时安排少,许多学校又缺乏专业 教师,历史在有的学校

8、形同虚设。学生初上高中后,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 学 海 无 涯 4 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 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高一 中国近代现代史属新编教材,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 难度,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 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缘于此,对学生的学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 在课时少,进度紧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渐扎实的情况下,如何更新观念, 适应新形势,学好新教材,是摆在每一个高一新生面前一道难解的方程式。 2 2、讲究方法,注重理解、讲究方法,注重理解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

9、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 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 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触中国近代现代史时 较为头疼,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考形势的要求。具体 来讲:要培养自学能力。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 领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 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另外, 每章选用的插图、 表格、 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 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必须的。总之,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养成了良好 的自学、

10、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历史至关重要。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 树立整体知识观。首先,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诸如“革命”、“改 革”、“改良”等,必须结合政治常识方能理解。在目前各类历史试题中, 理解性的题目占据了主要地位,如果对教材处理不好,做选择题时,就会出 现判断错误,做材料题和问答题时则容易答非所问。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 学 海 无 涯 5 联系。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 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高 考实行“大综合”的趋势,要求各科加强渗透。学生在平时应关注当前国际 国内重大时事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

11、的问题,拓宽自己的 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3、理清主线,建构体系、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 但记忆并不等于死 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对高一新生来讲,教材内容 看来是支离破碎的, 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 这种错误无疑是学习的最 大障碍。因此,高一学生首先应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务必因果关 系明了、逻辑清晰、概括精练、重点突出,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要求。其 次,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 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第三,牵出串在章节之 间的“纲”,即

12、教材的主线。如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一至四章, 展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四部曲”: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阶段 (18401864) 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 成(18601895)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确立阶段(18951901)中 国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阶段(19011912)。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让高 一学生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 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胸。当然,高一新生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境界是 不可能的,但至少为他们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二一六年六月二十日 学 海 无 涯 6 学 海 无 涯 1 高中历史课如何培养学

13、生分析思维 王美玲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 是将历史事件、 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 部分, 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 成部分。 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 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 力培养的需要,他是适应高校选拔的需要。 一、历史分析思维方法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一、历史分析思维方法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 的方法具有多学科、 综合性的特色。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辩 证唯物主义中原因与结果(

14、内因与外因)共性与个性(必然性与偶然性)、 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继承与 发展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阶级与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等原理,常被用于历史思维过程中。利用好这 把钥匙学习历史,进行历史思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 社会现象,都能从背景、根源、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得 到正确结论。 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 理,就能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变化及变 化根源有较清楚的认识, 并能发现和得出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在对 历史人

15、物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认识上,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 就能把它们放在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去分析。比如,中外历史上有许多 学 海 无 涯 2 著名历史人物,有些在历史进程中起过重大作用,但也存在不足的一面;有 些反面人物, 干了许多坏事, 但也不能抹煞他一生中干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 事。像这样的事例很多。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能从 当时、当地情况出发,从不同视角,多方面、客观地去思考,锻炼了思维的 周密性,克服主观性、片面性。 二、利用教师的主导二、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 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

16、主渠道, 教师的 导向作用举足轻重。捷克著名学者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当务是用自己的榜 样来引导学生。 根据历史学科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 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在传授知识时,不追求知识的数量,而 追求知识的质量;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时,不是只把结果给学生,而应把得 到结果的方法教给学生。如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 教材,由于着眼于能力培养,较多地侧重于历史理论,给教学增大了难度。 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处理好教材内容,把握住教 材结构与基本知识、 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注重传授知识的 准确性、传授方法的实用性,让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如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一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构架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 3.都铎王 朝的统治 4.斯图亚特专制王朝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