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章节重点知识(7月20日).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9681616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46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章节重点知识(7月20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学》章节重点知识(7月20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学》章节重点知识(7月20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学》章节重点知识(7月20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学》章节重点知识(7月20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章节重点知识(7月20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章节重点知识(7月20日).pdf(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及其演变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传承社会文化、 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 验的基本途径。 (一)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 我国教育学者根据教育定义外延的大小,将教育定义划分为“广义定义”与“狭义定义” 。 广义定义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定义 主要针对“学校教育” ,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 动。 (二)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 描述性定义

2、是指适当描述一定情境中被定义对象的某些关键特征或指出使用被定义概念的 方法。纲领性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一种复合形式,既揭示出被定义对象“是” 什么,又明确或隐含地表明被定义对象“应是 什么。这三种定义方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育定义往往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规定性的,同时又是纲领性的。 二、教育概念的演变 (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根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教育的形态,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

3、、原始的教育形态 (1)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2)教育具有原始性; (3)教育具有同一性。 二、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 (一)学校的产生 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二)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第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

4、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 学。 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三、现代教育形态 (一)现代教育的特点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学 海 无 涯 2 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二)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一,教育终身化。 第二,教育社会化。 第三,教育生产化。 第四,教育民主化。 第五,教育国际化。 第六,教育现代化。 第十,教育多元化。 第三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

5、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静态联系,即作为“状态”的系统要素 (一)教育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以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指的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 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中介 在三个基本要素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在学习活动中,受教育者必须发挥 主观能动性,才能成为真正的受教育者。 二、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即作为“活动”的系统运行要素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2)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 (3)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的关系。 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

6、学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 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二、普通教育学的任务 (1)教育学的理论建设; (2)教育学的实践运用。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 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墨翟(约公元前

7、468公元前 367)以“兼爱”和“非攻”为教,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 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认为“亲知” “闻知”和“说知”是获得知识理解 的三种主要途径,强调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道家则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加归自然、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任其自 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学 海 无 涯 3 战国后期, 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系统地 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 和同学关系等, 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思想, 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 著作。 (二)西方古

8、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寻求确定知识来建立价值标准,他肯定人人都有自求真知的能力,因此, 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的思想。问答法的步骤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来 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柏拉图的教育学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他以“理念说”为核心,建立 了一整套包含形而上学、价值论及知识论的哲学系统。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他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 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提倡对学生和谐 的、全面发展

9、的教育。他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即服务 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 古罗马昆体良(MarcusFabiusQuintianus3596)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就是西方历史上 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在 1632 年写成、l657 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在 1806 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 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杜威

10、l916 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他不但提出了一系列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 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主张“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 长”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 “学校即社会” 。 三、教育学的多元发展与理论深化 凯洛夫(NAKaiipob,18931978)主编的 1939 年出版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956 年以来,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BSBloom,1913 )提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 统”和“掌握学习”理论。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每类目标又分成不同层

11、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1963 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JSBruner,1915 )发表了他的教 育过程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强调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 性。 1970 年,法国的保尔朗格朗(PLengrand,1910 年)写成了终身教育引论一书,提出 了“终身教育”(针对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针对学历社会)的概念。 自 1972 年以来,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把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即 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创造性地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中 加以具体化。 1975 年,苏联出版了心理学家、教育家

12、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详细阐述了他的实 验教学论体系,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介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在对教学与学 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人探讨之后, 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促进学生的一般发 学 海 无 涯 4 展。 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具体说来,统治阶级主要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实现这种领导权的:(1)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 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2)利用经济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3)以意识形态上的优势力量 来影响和控制教

13、育。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晌 www.xamda.CoM 考试就到考试大 (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具体而言这种人才培养又分为两个方面: (1)培养人才,使其具有一定的思想意识,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发挥积极作 用。 (2)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使他们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而且还向他们传授社会长期积累 下来的经验、知识及技能,以使他们能直接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不民主

14、的社会中,教育能传播科学知识,启迪人的民主观 念。第二,在比较民主的社会中,民主的教育可以保持并推动政治民主化。 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生产力 一、教育与生产力 (一)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直接影响着校舍建设、仪器设备配备、 教材建设、 教师待遇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条件, 成为决定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 素。第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 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革

15、 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二)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教育具有生产性 1教育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教育作为实现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有着自己的重要特点: 第一, 它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 第二,它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三)教育优先发展 其基本含义有两个: 第一, 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高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而超前投入:第二,教育发展要优先于社会其他行业或部门而先行发展。 二、教育与生产关系 (一)教育与经济基础 一方面,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中介因素和力量,这体现在:第一,经济基

16、础制约教育的社 会性质和受教育机会的分配;第二,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 学 海 无 涯 5 基础具有复制强化或者削弱一消解作用。第一,在通常的情况下,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 续社会关系的作用。第二,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 的、思想意识的和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机构。第三,在社会的变革时期,教育通过传播先 进思想和进步理论,从而具有促进社会加速变革的作用。 (二)教育与政治制度 1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和决定 第一,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第二,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2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一,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思想意识的人,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中发 挥积极作用。 第二,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政治素质,影响着社会风俗、道德风尚和思想潮流。 第四章第四章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