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7月20日).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9675479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7月20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7月20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7月20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7月20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7月20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7月20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7月20日).pdf(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最新版最新版大学语文大学语文 自考自考复习资料复习资料 一一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部分,作家作品。第一部分,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主张施行仁政和王道,倡施行仁政和王道,倡导导“ “民民为贵为贵,社稷次之,君,社稷次之,君为轻为轻” ”的民本思想。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 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共七篇。 第二第二项项,文体知,文体知识识。 。 本文是一篇以以对话对话形式展开的形式展开的论说论说,是一篇,是一篇论辩论辩性性议论议论

2、文文。 第三第三项项,主旨。,主旨。 本文中心论点是“王无罪王无罪岁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天下之民至焉”。全文表表现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批评评统 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立的实 质。 第四第四项项, ,层层次、段落。全文次、段落。全文围绕围绕“ “民不加多民不加多” ”和和“ “如何使民加多如何使民加多” ”的的问题问题展开展开论论述。全文可分四个部分述。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第二部为二、三、四段。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办法,依然与

3、邻国无本质区别,从 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第三部为第五、第六自然段。孟子具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 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 在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民便可以加多了。 第四部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状。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 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全文的结构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第五第五项项,学,学习习要点。要点。 第一点、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

4、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五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 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 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爱民,体现在第六段,就是要使民确实受益。孟子具体提出,要给民以五亩之宅,百亩之田。要使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使民确实丰衣足 食。 富民、爱民,以民为本,这样作为一国之王,才能受到万民的拥戴,才能做到国富民强,这是孟子 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第六第六项项,写作特点。,写作特点。

5、写作特点有三点:写作特点有三点: 第一点、第一点、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文章开头写梁惠王自以为治国比邻国君主尽心,孟子利用梁 惠王好战的心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方 法。逼使自矜其功的梁惠王意识到自己和邻国国君并无本质的不同。至此,孟子已掌握了论辩的主 动权,梁惠王的自满情绪基本已被扫除。在论辩中已处于劣势,孟子趁胜追击,因势利导、循循善 学 海 无 涯 2 秀,提出了施行人道的具体措施。勉励他施行仁政。并为梁惠王描绘出一幅行王道的美好图景,这 是应用扬的说理方法。然后以杀人怪兵器为喻,批评梁惠王没有对人民施行仁政,这是运用抑的方 法,最后梁惠

6、王只要不把责任归罪于荒年,则天下之民至焉的愿望定能实现,这又是扬。这是说理 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善用比喻生动形象,文中以战为喻的描写有声有色,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指出梁惠 王的作法与邻国没什么区别,也抨击了他自诩有功的矜态,又用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的比喻, 揭穿统治者惯于推卸责任的手法,议论尖刻、有力。 第三个特点第三个特点,文中的排比句:排比句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和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食 也,和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这是三个排句。是三个排句。 下面还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和第二个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可以食肉矣

7、,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三个句子也是排比句。 第七第七项项,疑,疑难词难词句。句。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就是凶年,灾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是增加,更加的意思。 (3)弃甲曳兵而走。兵,兵器。走,跑,这里指逃跑。 (4)直不百步耳。直,仅,只。 (5)数罟不入夸池。数,细密的意思。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就是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者办丧死。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指须发花白。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读望,用作动词,即王天下,以仁政统治天下的意思。 (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怪罪。岁,指一年的农事收

8、成。斯,是这样。焉,代词, 指梁惠王。 第八第八项项,将下列各句,将下列各句译译成成现现代代汉语汉语。 。 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翻译:丢弃了盔甲,托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有的逃了五十步停下,那些跑了五 十步的战士耻笑跑了一百步的战士行不行。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绵衣穿,有肉吃,老百姓不饥饿,不受冻,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 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3、狗彘食人食 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翻译: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加以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曾想到

9、打开仓廪加以拯救。 秋水秋水 第一第一项项,作家作品。,作家作品。 学 海 无 涯 3 本文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他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与老子并 称为老庄。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并 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和“杂 篇”是他的门人和后学者所作。 第二第二项项,文体知,文体知识识。 。 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第三第三项项,主旨。,主旨。 本文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 分有限的,这一主旨

10、在客观上给人以有意的启示,这就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 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中心论点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自多。 第四第四项项, ,层层次和段落。次和段落。 本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 即河伯所想所说。先写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到海边看到海以后,认识到最为天 下之美近在已是错误的。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第二部分是第二个自然段。 即写海神北海若的谈话。阐述天下万物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有限的,人不可自多, 不可自满。 以上两大段还可以各分几个层次。 第一段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已,写何伯的自满。

11、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到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到海边后才认识到自己那种自多的观点是危险 的。 第二段分为四层。 第一层从“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到“尔将可与语大理矣”。阐述人们的见识受到各种限制,只有 对超越自己见识限制的人,才可以与他谈论大道理。 第二段第二层从“天下之水”到“又奚以自多”,海若阐述海是比河大,但又比天地小,所以不能自 多。 第二段第三层从“计四海在天地之间也”到“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通过一系列的类力,阐 述世界万物和人类都有大小、多少之比,人是很渺小的。 第二段第四层从“五帝之所连”到最后,阐述人类社会上至三王五帝下至孔子伯夷他们所认识和 做的,都是小的,如以此为名,以

12、此为博都是自多。而这些也像河伯开始时一样,尚未超越自己的局 限表现。 本文的结构特色:本文的结构特色是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本文的论证方法颇具特色。先由河与 海比,从河水上涨,两岸不辨牛马,到海水不可为量数。这是由小到大,说明事物的相对性,河伯认 识的局限性。那么海就是最大的吗?接下来就论述,尽管海水无比浩瀚,但海也不是绝对的大,海 水在天地之间有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之间。接下来从反面论述,由大到小,四海之于天地,中国之于 海内,人之与万物,都是微不足道的,自然界大小是相对的,那社会呢?人类社会中的人的作用,依 学 海 无 涯 4 然是相对的。这样逐层论证,层层深入,论证透彻,充分地表达地文章的主

13、旨。 第五第五项项,本文的写作特点。,本文的写作特点。 一、寓论述于寓言之中。本篇是议论文,但我们未见有抽象的说教,而是虚构了河伯与海若对话 的寓言故事,海若象庄子思想观点的化身,河伯则代表了庄子所要批判的思想观点。通过两个人物 之间的对话来展现说理,阐明观点。 二、景物描写的衬托作用。本文开头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先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黄 河两岸不辩牛马,后写北海浩瀚,不见水端,文章以河水与海水景象的大小对比,来衬托河伯与海 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三、援譬设喻使哲理具体化、形象化。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而且比喻往往 连类

14、而及,层见迭出,令人目不暇接。 本文同样如此,比喻句有: 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 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 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 限的。因此盲木地自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 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四、运用排比句和反诘句,使气势磅薄,说理有力。 排比句有:

1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和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和曲士不可以语 于道者,束于教也。还有,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还有计四海 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而大仓乎?还有一个句子,五 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仕士之所劳,尽此矣。 第二段第四层从“五帝之所连”到最后,阐述人类社会上至三王五帝下至孔子伯夷他们所认识和 做的,都是小的,如以此为名,以此为博都是自多。而这些也像河伯开始时一样,尚未超越自己的局 限表现。 本文的结构特色:本文的结构特色是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本文的论证方法颇具特色。先由河与 海比,从河水上

16、涨,两岸不辨牛马,到海水不可为量数。这是由小到大,说明事物的相对性,河伯认 识的局限性。那么海就是最大的吗?接下来就论述,尽管海水无比浩瀚,但海也不是绝对的大,海 水在天地之间有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之间。接下来从反面论述,由大到小,四海之于天地,中国之于 海内,人之与万物,都是微不足道的,自然界大小是相对的,那社会呢?人类社会中的人的作用,依 然是相对的。这样逐层论证,层层深入,论证透彻,充分地表达地文章的主旨。 第第六六项项,本文的写作特点。,本文的写作特点。 一、寓论述于寓言之中。本篇是议论文,但我们未见有抽象的说教,而是虚构了河伯与海若对话 的寓言故事,海若象庄子思想观点的化身,河伯则代表了庄子所要批判的思想观点。通过两个人物 之间的对话来展现说理,阐明观点。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