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7月20日).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9674372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DF 页数:135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7月20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7月20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7月20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7月20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7月20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7月20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7月20日).pdf(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罗底小学五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年级语文下下课堂导学案课堂导学案 课题 1、古诗三首 课型 新课讲授 课时 3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人 程亚平 授课时间 总节次 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昼、耘、供”3 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正确读写课 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重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

2、想感情。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独立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老师给同 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 朗诵给大家听。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 2.理解词语。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 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古诗。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合作探究 四、

3、品读欣赏,深入探究。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赏析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1)小组交流:这两 句诗写了什么内容?(2)想象交流: “昼”和“夜”分别指什么?(白天和晚上。) 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农活? 看到此情景作者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3)指导朗读。(读出对“村庄儿女”的敬重和赞美之情) 2. 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想象到的当时的情景。 (2)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 学 海 无 涯 2 (3)小组交流:从“童孙”“学种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了解写法。 (1)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什么为写作

4、题材?(农村生活。) (2)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俗 的语言,如“耘田、绩麻、村庄、儿女、 童孙、耕织、种瓜”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教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平白、朴实、自然的语言勾画出质朴 的乡村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实践应用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 田 ( )在田里锄草 犁地 傍 ( )靠近 并排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3、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总结扩展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搜集并阅读四时田

5、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辛勤劳动 赞美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天真可爱 喜爱 教后反思 学 海 无 涯 3 罗底小学五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年级语文下下课堂导学案课堂导学案 课题 1、古诗三首 课型 新课讲授 课时 3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备课人 程亚平 授课时间 总节次 2 教学目标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

6、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独立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古代诗人杨万里吗? 2.学生交流与杨万里有关的资料。 3.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 4.了解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稚”。 (3)指导书写会写字“晓”。 2.理解词语: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

7、 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学 海 无 涯 4 合作探究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然后找同学说一说,你眼前浮 现了怎样的场景。全班同学齐读诗歌。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实践应用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稚子:

8、 。 2.钲: 。 3.磬(qng): 。 4.玻璃: 。 二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总结扩展 1.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从小孩幼 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 冰作戏”的场景。 2.搜集并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句。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色泽上金盆 彩丝 银钲 形态上圆形 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 以冰为钲、自得其乐 教后反思 学 海 无 涯 5 罗底小学五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年级语文下下课堂导学案课堂导学案 课题 1、古诗三首 课型 新课讲授 课时 3 教学课时 第三课时 备课人 程亚平 授课时间

9、总节次 3 教学目标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独立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交流: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 3.理解课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

10、决字词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合作探究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后自由朗读全诗。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从首句中的“草满池塘”“水满陂”你了解到什么?诗中的“陂”和 “池塘”意思一样吗? 鼓励学生找出诗句“草满池塘水满陂”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看看 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1、 次句“山衔落日浸寒漪”主要写了什么?(写远山落日。) 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展现出落日挂在山头 上的情景。) 从图画上能看出“山衔落日浸寒漪”这句诗的内容吗?你能想象出这部 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 样的。) (2)交流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一名同学读这句诗,其 他同学闭眼想象画面。 你是怎样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一句的? 从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你感受到牧童的什么性格 特点?(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教

12、师小结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交流了解朗读节奏。 2.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 海 无 涯 6 实践应用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 ),山衔落日( )寒漪。 牧童( )横牛背,短笛无腔( )吹。 1. 。 2. 。 3. 。 4. 。 二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总结作业 1.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 情趣的农村晚景图。2.对比阅

13、读。 所见 作者:袁枚 (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板书设计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山村晚景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天真可爱 教后反思 罗底小学五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年级语文下下课堂导学案课堂导学案 课题 2、祖父的园子 课型 新课讲授 课时 2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人 程亚平 授课时间 总节次 4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 11 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 14 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 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

14、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 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 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学 海 无 涯 7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独立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简介作者 2.简介呼兰河传 3.谈话导入:为什么萧红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 红留下了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一起走近萧红魂牵 梦绕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 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合作探究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祖父的园子的?是按照 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四、细读课文,初感园子四、细读课文,初感园子 1.学习课文 13 自然段,了解“我”对园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