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制度}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孙义敏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643736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营管理制度}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孙义敏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经营管理制度}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孙义敏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经营管理制度}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孙义敏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经营管理制度}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孙义敏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经营管理制度}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孙义敏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营管理制度}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孙义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营管理制度}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孙义敏(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化,劳动定员定额基础,第一部分 劳动定员定额基础 1.1 劳动定员定额的概念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2 工时消耗分类和标准工时构成 1.3 劳动定额制定方法及选择 1.4 测时法及标准工时的制定 1.5 工作抽样法,劳动定员定额的概念,一、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 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GBT140021992),劳动定员定额的概念,二、劳动定员的基本概念 劳动定员,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岗位工作的要求,按一定素质标准,

2、配备企业各类人员的限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定员”与“编制”这一术语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劳动定员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劳动定员定额管理体现一定的管理职能 二、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将有效地促进企业不断降低活劳动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劳动定员定额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将有效地促进企业不断降低活劳动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图1-1 生产作业总时间构成图,图1-1 生产作业总时间构成图,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将有效地促进企业不断降低活劳动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现就图中所示的各类时间做以下说明: 产品或作业基本工作量是假定设计规格完善无缺,制造或作业的工艺或方法顺利进行,而且

3、在作业进行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无效和损失时间的条件下制造产品或完成作业所消耗的时间。显然,基本工作量是制造产品或完成作业在理论上所需要的最短时间,而实际的作业总时间远比这要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将有效地促进企业不断降低活劳动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减少产品设计原因和工艺制造方法不当而增加的工作量,以及减少管理原因和工人原因造成的无效时间和损失时间等方面,工作研究都有其应用价值 . 首先,工艺制造方法服从产品设计。 其次,在减少管理不当造成的无效时间方面,工作研究更有用武之地。 在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时间方面,工作研究同样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劳动定员定额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一)劳动定额工

4、作同物资、资金、设备等定额工作一样,是企业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劳动定额是实行成本核算的基本依据 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的重要基础 劳动定额是开展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劳动定额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主要根据,劳动定员定额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二)劳动定员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工时消耗分类和标准工时构成,工时消耗分类,工时消耗分类和标准工时构成,定额时间 生产工人在工作班内为

5、完成生产任务,直接和间接地全部工时消耗。具体又可分为准备与结束时间(Tzj )、作业时间(Tz) 、作业宽放时间(Tzk)和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Tgxk)等。 非定额时间(Tf) 非定额时间:生产工人在工作班内发生的无效劳动和损失时间。具体又可分为非生产时间(Tfs)和停工损失时间(Tt) 。,标准工时的构成,标准工时的定义 具有平均熟练程度的操作者,在标准作业条件和环境下,以正常的作业速度和标准的程序方法,完成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总时间。在企业里俗称“工时定额”。 如果我们对比作业测定和标准工时的定义,可以认识到,采用科学的作业测定方法制定的完成作业的劳动量消耗就应该是标准工时。这两个概念

6、是密切不可分割,作业测定侧重于方法方面,而标准工时侧重于所获得的结果。,标准工时的构成,标准工时的构成,标准工时的构成,标准工时的计算 多工序批量生产标准时间计算 1)单件时间(Td)的计算: Td =TZ+Tzk+Tgxk (1) 式中:Tz作业时间,min或s; Tzk 作业宽放时间,min或s; Tgxk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min或s。 2)作业时间(Tz) Tz= Tj+Tf (2) 式中: Tj基本时间,min或s; Tf辅助时间,min或s。 3)由宽放率计算单件时间(Ta) Td=Tz(1+Kzk+Kgxk)(3) 式中:Kzk作业宽放时间占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Kgxk个人需要

7、与休息宽放时间占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4)工序单件核算时间(Tdh) Tdh=Td+Tzj/Np (4) 式中:Tzj准备与结束时间, min或s; Np加工批量,件。,标准工时的构成,标准工时的计算 单工序专业化生产标准时间计算 1)工作班作业时间(Tgz) Tgz=Tb-(Tzk+Tgxk)(5) 式中:Tb工作班制度时间,min或s; 2)工作班产量定额(Qb) Qb=Tb-(Tzk+Tgxk)/Tdz(6) 式中:Tdz单件作业时间,min或s。,劳动定额制定方法及选择,企业管理对劳动定额制定的基本要求,劳动定额制定方法及选择,“快”是指对时间上的要求,就是要及时迅速地完成劳动定额制定的任

8、务,以满足生产和管理的需要; “准”是对定额制定质量上的要求,即制定的劳动定额应该先进合理,同时在不同产品,不同车间、不同工种之间保持水平的平衡; “全”是对劳动定额制定范围上的要求,即制定的劳动定额应该整齐完备,凡是需要和可能制定劳动定额的产品、车间、工种、岗位都要有定额,即使一些一次性的任务,也应该尽可能地制定劳动定额,只要这样,才能使得凡是能计算和考核作业量的人员和班组都实现劳动定额管理; “柔”主要针对定额制定方法和定额标准的选择和使用要具有一定的柔性,也就是要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在方法或者标准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用性,避免被一种方法或标准所限制。,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经验

9、估工法,一般来说,经验估工法简便易行,制定和修订定额的工作量小。但由于它主要是凭经验估计、对构成劳动定额的时间组成及各项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不够、技术依据不够充分,而且受制定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而制定的劳动定额准确性较差,劳动定额水平不易平衡,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经验估工法,为了提高估工质量,在估工时应该考虑如下各项因素: 1,产品图纸和工艺规程。 2,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情况。 3,有关原材料、毛坯情况。 4,有关操作方法和劳动组织方面的情况。 5,有关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经验估工法,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定额制定过程中要注意集中集体的智慧和经验,避免

10、只依靠个别人的经验作为唯一的依据。估工过程中,反复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必要时应深入现场,验证估工定额。 (2)分析工序(或作业)的构成,在可能情况下,将工序作业细分,进行局部的估工,然后再汇总出整个工序的估工定额,在分解工序和估工时,要注意全面分析影响时间消耗的有关因素。 (3)提高定额制定者的业务水平以及相应的分析、判断和评比的能力。 (4)注意积累资料,做好典型零件、工序估工的登记工作。经验估工人员应善于分析整理并利用本企业或其它单位积累的经验资料,以减少定额制定的不统一和不平衡。 为了进一步提高经验估工的质量,提高估工定额的准确性,也可以采取一些数学方法,这一问题将在下一节中详细阐述。,

11、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以原始记录和实作工时统计为主要依据进行定额制定的一种方法。对搜集到的统计资料需经过必要的整理和分析,同时还要结合目前和今后生产组织技术条件的变化情况来制定定额。这种方法较多地用在老产品定额修改上。很多企业以历史统计资料为依据作为修改和压缩定额的依据。 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当然是要较多地占有实作工时统计资料,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类推比较法,类推比较法是以现有的产品定额资料为依据,经过对比、分析,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或工序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同类产品(或零件)和系列产品的生产。如果产品、零件以至工序间缺乏可比性,就难以应用这种方法。 新产品试制中,

12、较多地采用这种方法。只要以同类型老产品的定额资料为基础,经过比较、分析,就可以制定出新产品的定额。 类推比较法兼有经验估工法和统计分析法的作法,是经验估工法和统计分析法向技术定额法过度的一种形式。它的主要优点是:制定定额的工作量不大,方法比较简便易行;只要选用的依据恰当,对比、分析细致,就易于保持产品间、工序间定额水平的平衡,也利于提高定额的准确性。可是这种方法由于受同类产品、同类作业可比性的限制,不能普遍采用,常需和其它方法配合应用。,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作业测定法,作业测定法是指在分析生产技术条件、总结先进经验、挖掘生产潜力、拟定合理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实地观察和测定或借助事先编制的标

13、准资料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图14 作业测定方法关系图,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作业测定法,1,将制定定额的工序分解为若干细小单元,如工步、操作、动作等。 2,分析工序结构和操作方法的合理性。如,能否取消不必要的动作,有无可能合并、简化、替代的操作或动作,以达到经济高效目的。 3,分析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的状况,分析采取的工艺技术参数的经济合理性,充分利用现有物料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并尽量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以达到技术的先进性。 4,分析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状况。 5,分析企业内外先进经验在本单位推广的可能性。 6,在上述多方面分析基础上,通过现场的直接观察和测定,或借助于事先编制的标准资料,得出作业

14、(工序)各组成部分的工时消耗数据,最后制定出作业(工序)劳动定额。,劳动定额制定方法的评价和选用,定额制定方法的选用,影响选用定额制定方法的因素和条件: (1)企业生产类型是影响选用定额制定方法的首要因素 (2)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工作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我们选择定额制定方法的客观条件 (3)专职定额人员业务水平和力量配备也是影响采用定额制定方法的条件,定额制定方法的选用,选用定额制定方法的原则 : (1)从工种来看,其机械化程度不同,一般机床作业比手工作业便于制定工步时间标准。 (2)从工序组成来看,有的工序加工内容多,包括的工步多;有的工序则相反,包括的工步少。 (3)从零件的特点来看,零件的

15、类型大致可分为标准件、通用件与专用件。,测时法及标准工时的制定,一、测时法(简称测时)的原理和方法 二、工作评比的意义及方法 三、标准工时的制定,测时法(简称测时)的原理和方法,测时法的意义及主要用途 (一)定义:以工序作业时间为对象,对构成工序的作业要素进行周期重复观察,并测定其工时消耗的一种方法。 (二)用途: 1.精确测定操作者完成工序,及其各个作业要素的工时消耗量; 2.研究合理的工序结构,为方法研究提供工时消耗数据,为制定作业标准提供依据; 3.制定作业时间定额和标准时间; 4.为制定时间标准资料提供依据; 5.总结先进生产者的操作经验,指导和培训工人。,测时法(简称测时)的原理和方

16、法,(一)测时的原理 从统计的角度观察,测时实质是对工序操作活动的一次密集抽样。要提高测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关键是要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统计抽样原理告诉我们,要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一要遵循抽样原理,二要有足够的样本数。在测时研究中的样本数即为一次测时研究中的重复观察次数。 根据统计原理,在满足5%精确度和95%可靠度要求的情况下,测时观察次数由以下公式计算:,测时法(简称测时)的原理和方法,(二)测时步骤与方法 1.测时前的准备工作 明确测时目的,确定测时对象 。 调查作业现场环境和条件。 工序的细分和确定定时点。 测时工具的准备及培训观测人员。,测时法(简称测时)的原理和方法,2.现场观测 1)秒表测时的方法 使用秒表进行测时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连续测时法、归零测时法、累计测时法和周程测时法。,测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测时时来不及记录某一单元的时间,则应在该单元“R”行中记一个“x”或“M”,表示失去记录。不准按照相官估计随意补入,以免影响其真实性 . 如操作中发现操作者省去某一单元,则应在该单元的“R”行中划一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